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用于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
申请号 | CN201110358432.6 | 申请日期 | 2011-11-11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6351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IPC分类号 | G;0;9;G;3;/;3;6;;;G;0;9;G;3;/;3;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上海市长宁区金钟路658弄7号401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国骏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器、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包含非显示区。背光模组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当背光模组关闭背光亮度及显示面板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超过第一时距,则显示面板输出暗态画面至非显示区,然后背光模组开启背光亮度。在背光模组开启背光亮度之前,显示面板先输出暗态画面至非显示区。在背光模组开启背光亮度之后,显示面板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当背光模组开启背光亮度超过第二时距,则背光模组关闭背光亮度且显示面板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通过本发明可避免液晶分子及背光模组快速老化。
1.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该显示面用以显示不同画面比例的显示画面,当该显示装置改变该显示画面的比例而使该显示画面小于该显示面时,则该显示面具有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
关闭该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
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该非显示区;
判断关闭该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是否超过第一时距;
若关闭该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超过该第一时距,则输出暗态画面至该非显示区,然后开启该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
判断开启该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是否超过第二时距;以及
若开启该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超过该第二时距,则重新执行关闭该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若开启该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未超过该第二时距,持续输出暗态画面至该非显示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至少一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该非显示区分别位于该显示面的相对的两个边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回应时距值设定,设定该第一时距与该第二时距的大小。
6.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全画面显示或部分画面显示,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包括:
控制器;
显示面板,受控于该控制器并具有显示面,该显示面包括非显示区;以及背光模组,受控于该控制器,且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该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
其中,当该显示装置处于部分画面显示状态,该控制器选择性地控制该显示面板输出暗态画面或动态画面信号至该非显示区;
当该背光模组关闭该非显示区的该背光亮度及该显示面板输出该动态画面信号超过第一时距,则该显示面板输出该暗态画面至该非显示区,然后该背光模组开启该非显示区的该背光亮度;以及
在该背光模组开启该非显示区的该背光亮度之前,该显示面板先输出该暗态画面至该非显示区;当该背光模组开启该非显示区的该背光亮度及该显示面板输出该暗态画面信号超过第二时距,则该背光模组关闭该非显示区的该背光亮度且该显示面板输出该动态画面信号至该非显示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器开启该背光亮度未超过该第二时距,则持续输出该暗态画面至该非显示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显示区位于该显示面板的该显示面的至少一边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该非显示区分别位于该显示面的相对的两个边缘。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包括显示区,该显示装置更包括遮光件,该遮光件邻近该显示区与该非显示区的交界处配置于该显示面板上,且该遮光件位于该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之间。
用于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控制局部背光亮度的显示画面的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显示装置处于部分画面显示状态时,显示面的非显示区通常不显示任何彩色画面,例如,非显示区通常显示黑色画面,如此使得对应非显示区的液晶分子(当显示装置系液晶显示装置时)维持在一不透光的角度。\n[0003] 然而,若对应非显示区的液晶分子长时间维持在不透光的角度,此些维持在固定角度的液晶分子变得容易老化,此将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使液晶分子不容易老化。\n[0005]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显示面可显示不同画面比例的显示画面,当显示装置改变显示画面的比例而使显示画面小于显示面时,则显示画面具有至少一非显示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关闭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判断关闭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是否超过第一时距;若关闭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超过第一时距,则输出暗态画面至非显示区,然后开启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判断开启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是否超过第二时距;若开启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超过第二时距,则重新执行关闭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的步骤。\n[0006]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骤,若开启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未超过第二时距,持续输出暗态画面至非显示区。\n[0007]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至少一边缘。进一步地,两个非显示区分别位于显示面的相对的两个边缘。\n[0008]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骤,回应时距值设定,设定该第一时距与该第二时距的大小。\n[000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全画面显示或部分画面显示,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器、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受控于控制器并具有显示面,显示面定义非显示区。背光模组受控于控制器且可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其中,当显示装置处于部分画面显示状态,控制器可选择性地控制显示面板输出暗态画面或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当背光模组关闭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及显示面板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超过第一时距,则显示面板输出暗态画面至非显示区,然后背光模组开启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在背光模组开启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之前,显示面板先输出暗态画面至非显示区;当背光模组开启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及显示面板输出暗态画面信号超过第二时距,则背光模组关闭非显示区的背光亮度且显示面板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n[001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显示装置,当控制器开启背光亮度未超过第二时距,则持续输出暗态画面至非显示区。\n[0011]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显示装置,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至少一边缘。进一步地,两个非显示区分别位于显示面的相对的两个边缘。\n[0012]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显示装置,显示面包括显示区,显示装置更包括遮光件,遮光件邻近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交界处配置于显示面板上,且遮光件位于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n[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与开启背光模组此两个步骤于不同时段交错执行,可避免液晶分子及背光模组快速老化,且亦可让背光模组适当地休息。\n附图说明\n[0014]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功能方块图。\n[0015] 图2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n[0016] 图3绘示图2的显示面板的上视图。\n[0017]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图。\n[0018]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画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n[0019] 图6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画面控制时序图。\n[0020]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时距值与第二时距值的设定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1]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n[0022]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功能方块图。显示装置100包括控制器110、显示面板120及背光模组130。显示面板120及背光模组130受控于控制器110。其中,显示面板12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n[0023] 请参照图2,其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显示面板120具有显示面120d,显示面120d定义出非显示区120d1及显示区120d2。当显示装置100处于部分画面显示状态,显示面120d的一部分区域不显示画面,该区域即非显示区120d1。例如,当显示面120d的尺寸比例为16∶9时,若显示装置100显示比例4∶3的画面,为维持该显示画面4∶3的比例,该显示画面会集中于比例呈4∶3的显示区120d2内,而显示面120d的相对两个边缘则成为非显示区120d1,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后续以图3及图4进一步说明非显示区120d1的实施方式)。\n[0024] 控制器110可选择性地控制显示面板120输出暗态画面140(液晶分子处于完全不透光或仅让微量光线透过的角度)或动态画面信号(液晶分子转动至完全透光、半透光、不透光或任意透光的角度)至非显示区120d1以及选择性地控制背光模组130开启或关闭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如此一来,即使显示装置100处于部分画面显示状态,仍可减缓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液晶分子及背光模组130的老化速度,且亦可让背光模组\n130适度地休息。\n[0025] 此外,控制器110例如是单晶片控制器(Single-Chip Microcomputer),又称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其是把中央处理器、记忆体、定时/计数器(Timer/Counter)、各种输入输出介面等都整合在一块集成电路晶片上的微型电脑。控制器110也可以是完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画面的控制方法的任何集成电路。本发明实施例对控制器110的形式并不加以限制。\n[0026] 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130例如是直下式背光模组(Direct Backlight Module)或侧光式背光模组(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本实施例以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例说明。\n背光模组130可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30包括背板(未绘示)及数个光源1311及1312,这些光源1311及1312配置于背板上。这些光源1311及1312排列成阵列形式,其中光源1311对应非显示区120d1配置,以发射光线至非显示区120d1,而光源1312对应显示区120d2配置,以发射光线至显示区\n120d2。\n[0027] 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130更包括光学元件组132,其包括至少一光学元件,例如是棱镜片或扩散片等。扩散片可扩大通过其的光线的出光范围(扩光),而棱镜片可缩小通过其的光线的出光角度(聚光)。\n[0028] 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更包括至少一遮光件150。本实施例中,两个遮光件150邻近显示区120d2与非显示区120d1的交界处配置于显示面板120上,且遮光件150位于显示面板120与背光模组130之间。本实施例中,遮光件150的位置对应非显示区120d1。\n另一实施例中,遮光件150的位置可对应显示区120d2。\n[0029] 请参照图3,其绘示图2的显示面板的上视图。本实施例中,当显示装置100处于部分画面显示状态,两个非显示区120d1分别位于显示面板120的显示面120d的相对两个边缘。当显示面板120显示暗态画面140时,暗态画面140被输出至非显示区120d1。另一实施例中,可仅单个非显示区120d1位于显示面120d的右边边缘或左边边缘。\n[0030] 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图。当显示装置100显示不同比例的画面时,非显示区120d1可分布于显示面120d的整个周边,即非显示区\n120d1围绕显示区120d2。\n[0031] 其它实施例中,非显示区120d1亦可呈运动状态。例如,当显示面板120执行屏幕保护程式,非显示区120d1(例如是屏幕保护画面中的暗态区域)可规则或不规则地移动及/或转动。此实施例中,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液晶分子的区域位置是配合非显示区120d1的运动而改变。\n[0032] 请参照图5及图6,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画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画面控制时序图。\n[0033] 于步骤S102中,背光模组130关闭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例如,如图6所示,在时点t1,当显示装置100处于部分画面显示状态时,背光模组130可关闭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n[0034] 于步骤S104中,如图6所示,在时点t1,当背光模组130关闭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的同时,显示面板120可输出动态画面信号(未绘示)至非显示区120d1,如此一来,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液晶分子持续受到电压(动态画面信号)驱动而不致快速老化。另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30关闭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的动作与显示面板120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120d1的动作亦可不同时进行,两种动作的执行顺序并不受本发明实施例所限制。\n[0035] 于此步骤中,由于背光模组130已关闭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故即使显示面板120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120d1,对应产生的动态画面并不会从显示面板120显示出来。也就是说,观看者从非显示区120d1并不会看到对应该动态画面信号所产生的动态画面。\n[0036] 此外,上述的动态画面信号例如是任意动画显示信号或任意动态照片的播放信号,其可控制液晶分子转动至完全透光、半透光、不透光或任意透光的角度。\n[0037] 于步骤S106中,如图6所示,在时点t2,控制器110判断关闭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是否超过第一时距T1。若是,则进入步骤S108;若否,则回到步骤S104(即,持续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n[0038] 于步骤S108中,如图6所示,在时点t2,若背光模组130关闭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超过第一时距T1,则显示面板120输出暗态画面140(对应暗态画面140的液晶分子处于完全不透光或仅让微量光线透过的角度)至非显示区120d1(非显示区120d1绘示于图3)。\n[0039] 于步骤S110中,背光模组130开启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相较于背光模组130的背光亮度L1长时间关闭,本实施例适当地开启背光模组130的背光亮度L1,可避免背光模组130快速老化。\n[0040] 由于背光模组130在开启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之前,显示面板120就先输出暗态画面140至非显示区120d1,因此可避免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一开启后,观看者看到对应该动态画面信号所产生的动态画面。进一步地说,若背光模组\n130先开启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然后显示面板120再输出暗态画面140,则观看者会看到非显示区120d1产生闪烁画面,这样会造成观看者在视觉上的不舒服,反观本实施例,由于显示面板120先输出暗态画面140,故可避免此闪烁画面的产生。\n[0041] 上述暗态画面140例如是画面颜色亮度比周遭环境亮度更暗或略亮的颜色。例如,暗态画面140可以是黑色画面;或者,当环境亮度甚微量(例如是在电影院或暗室内)时,则暗态画面140可以是黑色画面或是画面亮度比环境亮度略亮的画面,例如是蓝色画面或棕色画面等。因为在电影院里的暗态环境,即使暗态画面140的画面亮度比环境亮度略亮,肉眼也感觉不出此暗态画面140与周遭暗态环境的区别。\n[0042] 于步骤S112中,如图6所示,在时点t3,控制器110判断开启对应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是否超过第二时距T2。若是,则回到步骤S102;若否,则进入步骤S114。\n[0043] 如图6所示,在时点t3,若开启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超过第二时距T2,则背光模组130重新执行关闭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步骤S102)以及显示面板120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120d1(步骤S104)。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30先关闭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然后显示面板120再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120d1。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0可先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120d1,然后背光模组130再关闭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或者,此二步骤可同时开始执行。\n[0044] 于步骤S114中,如图6所示,若开启非显示区120d1的背光亮度L1尚未超过第二时距T2(未达到时点t3时),则显示面板120可持续输出暗态画面至非显示区120d1。\n[0045] 虽然上述实施例的画面控制方法从步骤S102开始执行,然另一实施例中,画面控制方法亦可从步骤S108开始执行。\n[0046] 此外,上述第一时距T1与第二时距T2的大小关系可内定为相等。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时距T1可内定比第二时距T2长;或者,第一时距T1可内定比第二时距T2短。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时距T1与第二时距T2的大小关系可由外部输入设定,以下以图7为例说明。\n[0047] 请参照图7,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时距值与第二时距值的设定示意图。控制器110可回应时距值设定,设定第一时距T1与第二时距T2的大小关系。例如,控制器110控制显示面120d显示使用者介面U,该使用者介面U提供第一时距T1的时距输入栏位与第二时距T2的时距输入栏位,使用者可对时距输入栏位输入第一时距T1及第二时距T2的时距值。控制器110回应该时距值设定,设定第一时距T1及第二时距T2之值为使用者所输入的时距值。\n[0048] 另一实施例中,时距值设定可由声控、按键或其它方式决定。例如,输入一声音,例如是“第一时距约30分钟,第二时距约40分钟”,控制器110回应该时距值设定,设定第一时距T1为30分钟,而设定第二时距为40分钟。或者,按压按键,该按键代表“第一时距T1大于第二时距T2”,控制器110回应该时距值设定,设定第一时距T1大于第二时距T2。\n[0049]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画面的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通过输出动态画面信号至非显示区与开启背光模组此两个步骤于不同时段交错执行,可避免液晶分子及背光模组快速老化,且亦可让背光模组适当地休息。\n[0050]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n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法律信息
- 2017-01-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9G 3/36
专利号: ZL 201110358432.6
申请日: 2011.11.11
授权公告日: 2013.10.16
- 2013-10-16
- 2012-06-1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09-29
|
2009-03-27
| | |
2
| |
2007-10-31
|
2006-04-28
| | |
3
| |
2009-11-04
|
2008-04-30
| | |
4
| |
2010-07-14
|
2009-01-1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