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开关装置 |
申请号 | CN200810306660.7 | 申请日期 | 2008-12-30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0884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H13/68 | IPC分类号 | H;0;1;H;1;3;/;6;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 |
发明人 | 杨鑫;吴伟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具有动态触点的滑动件、定位件、推压件及用于收容滑动件且开设有多个通孔的收容部。收容部包括静态触点。推压件通过收容部上对应的通孔穿入收容部内部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推动滑动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滑动件的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接触。定位件通过收容部上对应的通孔穿入收容部内部并在滑动件的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接触时,卡入滑动件以阻止滑动件移动。
1.一种开关装置,包括收容部和固定于收容部上的推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包括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设置于第二侧壁上并与第一侧壁相对的静态触点,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供所述推压件穿过的通孔,该开关装置还包括可在平行于第二侧壁的方向上移动且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与第二侧壁相对用于与静态触点连通的动态触点,所述滑动件包括导通部,所述导通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且贯穿于所述导通部的卡掣槽;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定位件,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供所述定位件穿过的通孔,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二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连接的制动部及套设在制动部上的弹簧,制动部的远离第二按压部的端部具有与卡掣槽的端部相适配的卡掣部;所述推压件上靠近第二侧壁的端部设置有主动斜面,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与主动斜面相对应的从动斜面;当所述静态触点与所述动态触点未接触时,所述制动部穿出所述卡掣槽及所述弹簧处于弹性形变状态,所述推压件在被按压时,通过主动斜面推压从动斜面,以使滑动件在平行于第二侧壁的方向上移动,以使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相接触;所述卡掣部在所述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接触时,所述弹簧恢复弹性形变以使所述卡掣部卡入所述卡掣槽内,使得所述滑动件不能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二侧壁上向所述第一侧壁垂直延伸出的两个平行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上靠近第一侧壁的端部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滑动件能移动地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还包括从导通部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出的固定部及套设在固定部上用以在滑动件移动后复位的弹簧,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收容部上,所述动态触点设置于所述导通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平行的承载部和限位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滑动件,所述承载部上开设有与所述静态触点相对的槽孔;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供所述推压件及所述定位件穿过的且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通孔一一对应的定位孔。
5.一种开关装置,包括推压件及开设有多个通孔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包括静态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的承载部和限位部;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具有动态触点的滑动件及定位件,所述滑动件被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滑动件,所述承载部上开设有与该静态触点相对的槽孔;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供所述推压件及所述定位件穿过的且与所述收容部上的通孔一一对应的定位孔,所述推压件通过所述收容部上对应的通孔及定位孔穿入所述收容部内部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推动所述滑动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滑动件上的所述动态触点与所述静态触点接触,所述定位件通过所述收容部上对应的通孔穿入收容部内部并在所述滑动件的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接触时,卡入所述滑动件以阻止滑动件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具有动态触点的导通部、从导通部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出的固定部及套设在固定部上用以在滑动件移动后复位的弹簧,所述导通部上开设有卡掣槽;
所述收容部包括第一侧壁及静态触点,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对应的可供所述推压件及所述定位件通过的通孔;
所述推压件通过所述第一侧壁上对应的通孔穿入所述收容部内部推动所述滑动件移动,以使所述滑动件的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接触;
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滑动件的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接触时,卡入所述导通部上的卡掣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包括自所述第二侧壁上向所述第一侧壁垂直延伸出的两个平行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上靠近第一侧壁的端部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部插设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静态触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上且位于所述两个止挡件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件包括第一按压部、与第一按压部连接的施力部及套设在施力部上的弹簧,施力部的远离第一按压部的端部具有主动斜面,主动斜面用以与滑动件相接触,用于推动滑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掣槽两端宽中间窄,且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且贯穿于所述导通部;所述动态触点设置于所述导通部上且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导通部还设置与主动斜面相对的从动斜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二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连接的制动部及套设在制动部上的弹簧;制动部的远离第二按压部的端部具有与卡掣槽的端部相适配的卡掣部,所述动态触点与所述静态触点不接触时,所述制动部卡入所述卡掣槽且所述卡掣部外露及所述弹簧处于弹性形变状态,所述卡掣部在所述动态触点与所述静态触点接触时,所述弹簧恢复弹性形变以使所述卡掣部卡入所述卡掣槽内。
开关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电器连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的开关装置包括两个静态触头、接触弹片、按钮、使按钮恢复原位的弹簧及外壳。静态触头、接触弹片及弹簧均设置于壳体内,而按钮设置于壳体上的开口内并通过开口外露,以便于使用者操作。接触弹片设置于按钮上靠近静态触头的端部,用以导通或者断开两个静态触电。弹簧套设于按钮上,用以在按钮被按压后提供回复力。使用者按压按钮使得接触弹片与静态触头相接触,进而实现对开关装置的导通及断开操作。\n[0003] 然而,接触弹片在经受过多次的按压后会产生形变,不能良好的与静态触头接触,导致开关装置失灵。\n发明内容\n[0004]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靠的开关装置。\n[0005] 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具有动态触点的滑动件、定位件、推压件及用于收容滑动件且开设有多个通孔的收容部。收容部包括静态触点。推压件通过收容部上对应的通孔穿入收容部内部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推动滑动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滑动件的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接触。定位件通过收容部上对应的通孔穿入收容部内部并在滑动件的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接触时,卡入滑动件以阻止滑动件移动。\n[0006] 一种开关装置,包括收容部和固定于收容部上的推压件。收容部包括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设置于第二侧壁上并与第一侧壁相对的静态触点。第一侧壁上开设供推压件穿过的通孔。该开关装置还包括可在平行于第二侧壁的方向上移动且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滑动件。滑动件上设置有与第二侧壁相对用于与静态触点连通的动态触点。推压件上靠近第二侧壁的端部设置有主动斜面。滑动件上设置有与主动斜面相对应的从动斜面。推压件在被按压时,通过主动斜面推压从动斜面,以使滑动件在平行于第二侧壁的方向上移动,以使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相接触。\n[0007] 上述开关装置中设置推压件、滑动件。利用推压件推动滑动件滑动,以使滑动件上的动态触点与静态触点的接触或分离来实现开关装置的导通与断开。\n附图说明\n[0008] 图1是较佳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n[0009] 图2是图1中开关装置的分解图。\n[0010] 图3是图1中开关装置的另一视角分解图。\n[0011] 图4是图1中开关装置的初始状态的主视图。\n[0012] 图5是图4中开关装置的剖面图。\n[0013] 图6是图1中开关装置的导通状态的主视图。\n[0014] 图7是图6中开关装置的剖面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5]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包括收容部11、收容于收容部11内且可以往复移动的滑动件12、从收容部11外部穿入其内部并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滑动件12移动的第一推压件13和第二推压件14,及用于从收容部11外部穿入其内部并可阻止滑动件12移动的定位件15。\n[0016] 收容部11包括第一侧壁111、与第一侧壁111相对的第二侧壁112、自第二侧壁\n112上向第一侧壁111垂直延伸出的两个平行的止挡件113、设置于第二侧壁112上且位于两个止挡件113之间并与第一侧壁111相对的静态触点115和静态触点116、设置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且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平行的承载部117和限位部\n118。\n[0017] 第一侧壁111上开设供第一推压件13、第二推压件14及定位件15穿过的通孔\n1110、1111、1112。两止挡件113上靠近第一侧壁111的端部均开设有固定孔1130。\n[0018] 承载部117位于靠近第二侧壁112的一侧,而限位部118位于靠近第一侧壁111的一侧。承载部117用于承载滑动件12,承载部117其上开设有分别与两静态触点115、116相对的槽孔1171、1172。限位部118上开设有供第一推压件13、第二推压件14及定位件15穿过的且与通孔1110、1111、1112一一对应的定位孔1181、1182、1183。\n[0019] 第一推压件13和第二推压件14的结构和功能相同,以下以第一推压件13为例进行描述。第一推压件13设置于通孔1110内,其包括第一按压部131、与第一按压部131连接的施力部133及套设在施力部133上的弹簧134。\n[0020] 第一按压部131通过通孔1110外露于收容部11,以便于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而施力部133位于收容部11内且设置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施力部133上与第一按压部131的连接处设有凸缘状的第一阻挡部135。第一阻挡部135可被挡设于第一侧壁111上与第二侧壁112相对的表面上,从而防止施力部133从通孔1110内退出。弹簧134设置于第一侧壁111和限位部118之间并套设于施力部133上,用以提供第一推压件13被按压后的回复力。施力部133上的远离第一按压部131的端部具有主动斜面137。\n主动斜面137用以与滑动件12相接触,在第一推压件13被按压时推动滑动件12。\n[0021] 滑动件12包括导通部120、从导通部120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出的固定部122及套设在固定部122上的弹簧124。导通部120上开设有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相对且贯穿于导通部120的长条形的卡掣槽1202。卡掣槽1202的两端宽中间窄。\n[0022] 导通部120上设置有与第二侧壁112相对的两个动态触点1203、1204。两个动态触点1203、1204分别用以与静态触点115、116接触。导通部120还设置与主动斜面137相对的两个从动斜面1205、1206。\n[0023] 两固定部122分别插设于固定孔1130内,且可在固定孔1130内移动。弹簧124设置于导通部120和止挡件113之间,用以滑动件12相对于止挡件113移动后复位。\n[0024] 定位件15设置于通孔1112内,其包括第二按压部151、与第二按压部151连接的制动部152及套设在制动部152上的弹簧154。\n[0025] 第二按压部151通过通孔1112外露于收容部11,以便于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而制动部152设置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制动部152上与第二按压部151的连接处设有凸缘状的第二阻挡部155。第二阻挡部155可被挡设于第一侧壁111上与第二侧壁112相对的表面上,从而防止制动部152从通孔1112内退出。弹簧154设置于第一侧壁111和限位部118之间并套设于制动部152上,用以提供定位件15被按压后的回复力。\n制动部152的远离第二按压部151的端部具有与卡掣槽1202的端部相适配的卡掣部153。\n卡掣部153的形状和卡掣槽1202较宽的端部的形状一样,且卡掣部153比卡掣槽1202的中部宽。\n[0026] 组装时,请同时参看图4及图5:安装滑动件12及定位件15至收容部11中:将分别套设有弹簧124的两固定部122分别插设于固定孔1130内,并推动滑动件12横向移动以使卡掣槽1202的较宽的端部与限位部118上的定位孔1181相正对,此时动态触点1203与静态触点115接触,动态触点1204与静态触点116未接触,与静态触点116距离较近的弹簧124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回复力;然后,将定位件15的卡掣部153穿过定位孔1181,按压定位件15使得卡掣部153穿过卡掣槽1202,接着释放滑动件12,滑动件12在弹簧124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正常位置,定位件15的制动部152上的弹簧154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回复力,其中,正常位置是指卡掣部153外露的位于卡掣槽1202中部;最后,将定位件15的第二按压部151从第一侧壁111上的通孔1111穿出,停止按压定位件15,弹簧154推动第二阻挡部155,使得定位件15在纵向发生移动,直至第二阻挡部155与第一侧壁111相抵接,定位件15便被卡置在第一侧壁111与限位部118之间。此时,弹簧154仍然积蓄有回复力,滑动件12的导通部120与承载部117相接触,导通部120上的动态触点1203、1204对应的穿过承载部117上的槽孔1171、1172且没有与静态触点115、116相接触。\n[0027] 安装第一推压件13及第二推压件14至收容部11中,其中,第一推压件13及第二推压件14的安装过程相同,在这里只对第一推压件13的安装过程进行描述:将套设有弹簧\n134的施力部133穿过限位部118上的定位孔1181,且使施力部133的主动斜面137与导通部120上的从动斜面1205相配合;然后,将第一推压件13的第一按压部131从收容部11的第一侧壁111上的通孔1110穿出,套设在施力部133上的弹簧134与第一阻挡部135及限位部118相抵接,这样第一推压件13便被卡置在第一侧壁111与限位部118之间。\n[0028] 当需要将开关装置10导通时,请同时参看图6及图7,可按压第一推压件13、第二推压件14中任意一个,以下以按压第一推压件13为例进行介绍:施力部133的主动斜面\n137与导通部120上的从动斜面1205相接触并推动从动斜面1205,使得滑动件12在横向上发生移动,在导通部120上对应动态触点1203与静态触点115相接触时,定位件15的卡掣部153位于卡掣槽1202的端部,由于弹簧154回复力的作用,使得定位件15在纵向发生移动,卡掣部153卡置在卡掣槽1202内,开关装置10进入导通状态。\n[0029] 当需要将导通的开关装置10断开时,按压定位件15使得定位件15在纵向发生移动,在卡掣部153脱离卡掣槽1202时,由于受到弹簧124的回复力作用,使得滑动件12发生移动,直至滑动件12恢复到正常位置,与静态触点115相接触的动态触点1203也随着滑动件12的移动而脱离静态触点115,开关装置10进入断开状态。\n[0030] 在其他实时方式中,收容部11中的承载部117及限位部118可以省去,直接利用止挡件113来承载滑动部12,利用安装在收容部11内部的滑动部12来限制推动部13及定位部14在收容部11内的位置。\n[0031] 上述开关装置10中设置定位件15、在外力作用下可移动及在撤销外力后能自动回复的滑动件12。利用滑动件12上的动态触点1203在移动过程中与静态触点115的接触或分离来实现开关装置10的导通与断开,同时在动态触点1203与静态触点115接触时利用定位件15的卡掣部153卡入滑动件12上的卡掣槽1202以阻止滑动件12移动来保持开关装置10的导通状态。\n[0032]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8-02-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H01H 13/68
专利号: ZL 200810306660.7
申请日: 2008.12.30
授权公告日: 2013.09.25
- 2016-12-21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6.11.30
专利权人由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变更为国家电网公司
地址由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东东路5号B-101、B-118房变更为100000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
专利权人变更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
- 2016-02-17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6.01.27
专利权人由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地址由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变更为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东东路5号B-101、B-118房
专利权人由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空
- 2013-09-25
- 2012-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1H 13/68
专利申请号: 200810306660.7
申请日: 2008.12.30
- 2010-07-0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89-06-01
| | |
2
| | 暂无 |
1998-03-19
| | |
3
| |
1996-09-11
|
1995-11-03
| | |
4
| | 暂无 |
1969-12-18
| | |
5
| | 暂无 |
1997-08-0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