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 |
申请号 | CN202221114882.0 | 申请日期 | 2022-05-10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1D49/00 | IPC分类号 | B;6;1;D;4;9;/;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浙江大丰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低塘街道新洋路9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浙江大丰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浙江大丰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陈泽;郭锦标;黄晓武 |
代理机构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晓微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侧顶组件包括侧顶主体与侧顶外屏,侧顶主体上安装有显示屏,侧顶外屏上设有安装槽,显示屏的表面与侧顶外屏的底面保持水平,侧顶主体上铰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外部车体上,侧顶主体上还转动安装有多个锁扣,锁扣与外部车体配合用于锁定侧顶主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可安装于车厢顶部两侧,节约列车空间,显示屏可提供动画效果的站台指引,同时集成侧顶整体将侧顶主体、侧顶外屏、显示屏以及锁扣等集成为一个整体,可直接将整体安装在车体内,无需单独将各个零件依次装配,节省了安装时间与人力,且便于维修内部,无需对其整体拆卸。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包括侧顶组件,所述侧顶组件安装在车辆门体(1)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顶组件包括侧顶主体(2)与侧顶外屏(3),所述侧顶外屏(3)贴合在所述侧顶主体(2)的底面,所述侧顶主体(2)上安装有显示屏(4),所述侧顶外屏(3)上设有安装槽(5),所述显示屏(4)穿过所述侧顶主体(2)且置于所述安装槽(5)内,所述显示屏(4)的表面与所述侧顶外屏(3)的底面保持水平,所述侧顶主体(2)上铰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固定在外部车体上,所述侧顶主体(2)上还转动安装有多个锁扣(7),所述锁扣(7)与外部车体配合用于锁定所述侧顶主体(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顶主体(2)上对称设有安装架(8),所述安装架(8)上铰接有气弹簧(9),所述气弹簧(9)的一端连接外部车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顶主体(2)上还安装有多个警示灯(10),所述警示灯(10)穿过所述侧顶主体(2)且凸出所述侧顶外屏(3)的表面,所述警示灯(10)位于所述显示屏(4)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4)通过多个定位板(11)固定在所述侧顶主体(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顶主体(2)上设有铰接部(12),所述连接板(6)通过铰接杆(13)铰接在所述铰接部(12)内,所述铰接杆(13)的两端均设有铰接片(14),所述铰接片(14)抵靠在所述连接板(6)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1)对称设置在所述显示屏(4)的上下两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顶主体(2)上对称设有定位孔(15),所述锁扣(7)安装在所述定位孔(15)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7)的一侧均设有挡块(16),所述挡块(16)固定在所述侧顶主体(2)上。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侧顶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n背景技术\n[0002] 伴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公共交通(城轨、动车组、磁浮车辆)的发展日趋完善和成熟,从车辆仅注重对牵引能力和制动安全性的需要,逐步扩展到对载客量的要求、对乘客的舒适性以及对车辆的节能减排绿色交通的要求。\n[0003] 对于智能化车辆来说功能性增加,必定带来车辆设备的增加,需要在车门处安装侧顶以及屏幕等显示车辆当前的运行状态,集成侧顶将显示屏、侧顶、警示灯和铰链集成为一体,现有的侧顶结构需要将各个散件依次安装到车辆内部的门体处,进行组装固定,这样的安装方式导致现场安装工时较长,同时对安装操作工的技能要求较高,费时费力。\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n[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车辆侧顶安装过程复杂,耗费时间与人工的缺陷。\n[0006] (二)技术方案\n[0007]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包括侧顶组件,所述侧顶组件安装在车辆门体处,所述侧顶组件包括侧顶主体与侧顶外屏,所述侧顶外屏贴合在所述侧顶主体的底面,所述侧顶主体上安装有显示屏,所述侧顶外屏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显示屏穿过所述侧顶主体且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与所述侧顶外屏的底面保持水平,所述侧顶主体上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在外部车体上,所述侧顶主体上还转动安装有多个锁扣,所述锁扣与外部车体配合用于锁定所述侧顶主体,所述侧顶主体上还安装有多个警示灯,所述警示灯穿过所述侧顶主体且凸出所述侧顶外屏的表面,所述警示灯位于所述显示屏下方,装配时所述侧顶组件为一体化,无需将各个零件单独安装到车体上,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侧顶外屏之间表面平整无缝隙。\n[0008] 进一步的,所述侧顶主体上对称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铰接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连接外部车体,所述侧顶主体上设有铰接部,所述连接板通过铰接杆铰接在所述铰接部内,所述铰接杆的两端均设有铰接片,所述铰接片抵靠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气弹簧可带动所述侧顶组件整体沿所述铰接杆翻转,以便于调修内部线路。\n[0009]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通过多个定位板固定在所述侧顶主体上,所述定位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上下两端,所述侧顶主体上对称设有定位孔,所述所述锁扣安装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锁扣的一侧均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固定在所述侧顶主体上。\n[0010] (三)有益效果\n[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该集成侧顶可安装于车厢顶部两侧,节约列车空间,显示屏可提供动画效果的站台指引,侧顶对内部门机构进行遮盖,美化列车环境,同时集成侧顶整体将侧顶主体、侧顶外屏、显示屏以及锁扣等集成为一个整体,可直接将整体安装在车体内,无需单独将各个零件依次装配,节省了安装时间与人力,且侧顶可在气弹簧的带动下翻转,且便于维修内部,无需对其整体拆卸。\n附图说明\n[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与车门结合的立体图;\n[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的背面立体图;\n[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的正面立体图;\n[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的侧顶主体背面立体图;\n[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的侧顶主体立体图;\n[0017]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的连接板安装处立体图。\n[0018] 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车辆门体;2、侧顶主体;3、侧顶外屏;\n4、显示屏;5、安装槽;6、连接板;7、锁扣;8、安装架;9、气弹簧;10、警示灯;11、定位板;12、铰接部;13、铰接杆;14、铰接片;15、定位孔;16、挡块。\n具体实施方式\n[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n[0020] 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包括侧顶组件,该侧顶组件安装在车辆门体1处,可以遮挡门体1上的连接结构,侧顶组件包括侧顶主体2与侧顶外屏3,其中侧顶外屏3贴合在侧顶主体2的底面,侧顶主体2上安装有显示屏4,侧顶外屏3上设有安装槽5,显示屏4穿过侧顶主体2且置于安装槽5内,显示屏4的表面与侧顶外屏3的底面保持水平;侧顶主体2上铰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固定在外部车体上,侧顶主体2上对称设有安装架8,安装架8上铰接有气弹簧9,气弹簧9的一端连接外部车体,气弹簧9可带动侧顶整体翻转,侧顶主体2上还转动安装有多个锁扣7,锁扣7与外部车体配合用于锁定侧顶主体2,通过锁扣7可将侧顶整体锁合,锁扣7的一侧均设有挡块16,挡块16固定在侧顶主体2上。\n[0021] 参阅图3~图6,侧顶主体2上还安装有多个警示灯10,警示灯10穿过侧顶主体2且凸出侧顶外屏3的表面,警示灯10位于显示屏4下方,本实施例中,显示屏4通过粘贴的方式安装到侧顶外屏3上,再通过多个定位板11固定在侧顶主体2上,其安装方便且牢固,侧顶主体2上设有铰接部12,连接板6通过铰接杆13铰接在铰接部12内,铰接杆13的两端均设有铰接片14,铰接片14抵靠在连接板6上,侧顶整体沿铰接杆13翻转,本实施例中,定位板11对称设置在显示屏4的上下两端,侧顶主体2上对称设有定位孔15,锁扣7安装在定位孔15内。\n[002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集成侧顶,该集成侧顶可安装于车厢顶部两侧,节约列车空间,显示屏可提供动画效果的站台指引,侧顶对内部门机构进行遮盖,美化列车环境,同时集成侧顶整体将侧顶主体、侧顶外屏、显示屏以及锁扣等集成为一个整体,可直接将整体安装在车体内,无需单独将各个零件依次装配,节省了安装时间与人力,且侧顶可在气弹簧的带动下翻转,且便于维修内部,无需对其整体拆卸。\n[002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