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 |
申请号 | CN200610060584.7 | 申请日期 | 2006-04-2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84709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4C27/32 | IPC分类号 | B;6;4;C;2;7;/;3;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刘昌喆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光路8号201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刘昌喆 | 当前权利人 | 刘昌喆 |
发明人 | 刘昌喆 |
代理机构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其旋翼外端部与桨毂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连接件,连接件两端分别铰接于旋翼外端部及桨毂下端,工作时旋翼及连接件与桨毂一起旋转,连接件保持旋翼的翼尖始终低于旋翼的其他部位;于桨毂下方设置有一控制环,于旋翼外端部与控制环之间连接有一副连接件。飞行时,旋翼形成“洋伞”状旋转轨迹面,使压向旋翼下方的气流收拢,增加旋翼上、下两面的压力差,提高升力效率,这能节约能源、增加有效载荷。旋翼、桨毂和连接件的构造在法向面上的力矩负荷均匀地分解为张力,没有应力集中,可以设计轻巧构造。副连接件用于调整旋翼升角,其拉力直接作用于旋翼外端部,可避免扭振和操作反应滞后。
1. 一种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具有旋翼(2)及桨毂(1),所述旋翼(2)的根部铰接于桨毂(1)的上端,于所述旋翼(2)的外端部与桨毂(1)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旋翼(2)的外端部及桨毂(1)的下端,工作时,所述旋翼(2)及连接件(4)与桨毂(1)一起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保持所述旋翼(2)的翼尖始终低于旋翼(2)的其他部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4)是张紧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4)是拉杆。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 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桨毂(1 )下方还设置有一控制环(6),于旋翼(2)的外端部与控制环(6)之间连接有一副连接件(5),所述副 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旋翼(2)的外端部接近翼尖后缘处与 控制环(6)上,并且其与旋翼(2)的铰接处与所述连接件(4)与 旋翼(2)的铰接处在翼弦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连接件(5)是张紧索。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连接件(5)是拉杆。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环(6)为平动控制环,其与桨毂(1)同步旋转,同时又可 在旋轴垂直面上平移。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翼(2)的外端弦长大于内端弦长。
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才几【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旋翼直升机,尤其涉及一种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 【背景技术】目前,直升机的旋翼都是悬臂梁式结构,为获得足够的升力,其 翼展都设计得相当长。在法向面上苛刻的力矩负荷条件使旋翼根部、 挥舞铰和旋转桨毂都必然设计得结实厚重,以致于减少了有效载荷和 增加了制造成本。现在的直升机飞行时,升力作用使悬臂梁式结构旋翼上翘,其旋 转轨迹为开口向上的伞形面或锥形面,使旋翼压下的气流柱向外发 散,降低翼面上、下压力差,从而使产生升力的效率较低,浪费发动 机的很大部分功率。现有的直升机的方向控制机构作用于旋翼内端的 根部,而气动力作用最强(最有效)的部位是旋翼的外端,这就带来 易产生扭振和操作反应滞后的弊端。传统旋翼的翼尖部分与翼根的升 角变化不同步在特殊飞行条件下还容易产生气弹引起的震颤或划动 轨迹面"飘偏",至今已有许多例相关的空难记录。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 机,其安全性较高,且其旋翼的升力效率较高,可有效节省能源,增 加有效载荷。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旋 翼发生扭振和操作反应滞后的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伞 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其具有旋翼及桨毂,所述旋翼的根部铰接于桨 毂的上端,于旋翼的外端部与桨毂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连接件,所述 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旋翼的外端部及桨毂的下端,工作时,旋翼 及连接件与桨毂一起旋转,所述连接件保持旋翼的翼尖始终低于旋翼 的其他部位。更具体地,所述连接件可以是张紧索或拉杆。更具体地,于所述桨毂下方还设置有一控制环,于旋翼的外端部 与控制环之间连接有 一 副连接件,所述副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旋 翼的外端部在接近翼尖后缘处与控制环上,并且其与旋翼的铰接处与 所述连接件与旋翼的铰接处在翼弦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更具体地,所述副连接件可以是张紧索或拉杆。更具体地,所述控制环为平动控制环,其与桨毂同步旋转,同时 又可在旋轴垂直面上平移。更具体地,所述旋翼的外端弦长大于内端弦长。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的旋 翼的翼尖在沿翼面拉力、离心力和连接件拉力三向作用下在"法向面,, 上被相对固定,其翼尖旋转轨迹面近似"刚性"的圆,从而增大了安全 可靠性,也增大了旋翼外端的负荷能力。旋翼外端的线速度相对较高, 是旋翼转动时的升力最大部份。由于在连接件的拉力、桨毂沿旋翼的 向心拉力和翼面升力作用下,旋翼尖部始终低于旋翼其他部位,旋翼 在均布升力和由旋翼两端的传来重力(分力)作用下,中间部分上拱, 这时旋转轨迹就像洋伞的冠面。飞行时,形成的"洋伞"冠面状旋转轨 迹面,使压向旋翼下方的气流收拢,增大旋翼的上、下两面压力差, 提高旋翼的升力效率,这能显著减少无用功的浪费、节约能源、且减 轻发动机的重量而增加有效栽荷。旋翼、桨毂和连接件的构造在法向 面上的力矩负荷均匀地分解为张力,没有应力集中,可以设计轻巧构 造,减少重量、增加有效载荷。此外,控制环偏置、偏离轴中心时, 由本发明的副连接件拉动的翼尖后缘,使旋翼扭曲其外段在半周中升 角增大,而在另半周中升角减小,从而使旋翼在升力与连接件拉力重 新平衡,在对应的两半周内升角作相反程度改变,副连接件用于调整 旋翼升角,其拉力直接作用于旋翼的外端部,不会产生扭振和操作反 应滞后现象。而使旋翼的外端弦长大于内端弦长,也就是使外端旋翼 加宽,这样设计可增加作用面积,从而增大升力,这种外部负荷增大 的设计在现有的直升机设计中尚无法实现。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i兑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分组件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伞面旋 翼轨迹的直升机具有旋翼2及旋转桨毂1,旋翼2的根部铰接于桨毂 1的上端,于旋翼2的外端部与桨毂1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连接件4, 所述连接件4可以是张紧索或连杆,其两端分别铰接于旋翼2的外端 部及桨毂l的下端,工作时,旋翼2及连接件4与桨毂1 一起旋转。于上述桨毂1的下方还设置有一控制环6,所述控制环6为平动 控制环,其与桨毂l同步旋转,同时又可在旋轴垂直面上平移,从而 使旋翼2在整圓周各扇面位置上的升力不同而控制航向,其中,控制 环6的运动方向请参照图2中的箭头方向。于旋翼2的外端部与控制 环6之间连接有一副连接件5,用于调整旋翼2的升角。所述副连接 件5同样可以是张紧索或拉杆,其两端分别铰接于旋翼2的外端部接 近翼尖后缘处与控制环6上,并且其与旋翼2的铰接处3与所述连接 件4与旋翼2的铰接处3'在翼弦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本发明的副 连接件5的作用与普通直升机的升角拉杆的作用相同,其利用拉索控 制船帆一样的原理,在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控制旋翼2的升角来操 纵飞行航向。本发明的副连接件5与普通直升机的升角拉杆的不同之 处在于,本发明的副连接件5的拉力直接作用于旋翼2的外端部,控 制环6偏置、偏离轴中心时,副连接件5拉动的翼尖后缘,使旋翼2 扭曲其外段在半周中升角增大,而在另半周中升角减小,从而使旋翼 2在升力与连接件4拉力重新平衡,在对应的两半周内升角作相反程 度改变,副连接件5用于调整旋翼2升角,其拉力直接作用于旋翼2 的外端部,因而不会产生扭振和操作反应滞后现象。本发明的伞面旋翼轨迹的直升机由于在连接件4的拉力、桨毂1 沿旋翼2的向心拉力和翼面升力作用下,旋翼2尖部始终低于旋翼2 其他部位,旋翼2在均布升力和由旋翼2两端的传来重力(分力)作 用下,中间部分上拱,这时旋转轨迹就像洋伞的冠面。飞行时,形成的"洋伞,,冠面状旋转轨迹面,使压向旋翼2下方的气流收拢,增大旋 翼2的上、下两面压力差,从而提高旋翼2的升力效率,这能显著减 少无用功的浪费、节约能源、且减轻发动机的重量而增加有效栽荷。 由于本发明的升力不会集中于旋翼2根部,旋翼2外端能通过张 拉力与离心力的合力承担部分升力,桨毂1可以设计得相对轻巧,旋翼2的外端弦长可以设计得比内端大一些,即将旋翼外端加宽,这样 设计可增加作用面积,从而增大升力,这种外部负荷增大的设计在现 有的直升机设计中尚无法实现。翼形断面可以设计成弦不对称,这种 翼形与普通低速飞机的机翼相同,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因此能进一步 提高升力效率。
法律信息
- 2010-07-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4C 27/32
专利号: ZL 200610060584.7
申请日: 2006.04.29
授权公告日: 2008.07.02
- 2008-07-02
- 2007-02-28
- 2006-10-1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