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及方法 |
申请号 | CN201510021300.2 | 申请日期 | 2015-01-1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6683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IPC分类号 | G;0;5;D;3;/;1;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发明人 | 王孙安;陈先益;邸宏宇;程元皓;王冰心 |
代理机构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万寿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和方法,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第五驱动器、控制板、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第四步进电机、第五步进电机、旋转板、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二传动齿轮组、第三传动齿轮组、左旋转轴、右旋转轴、主轴电子指南针、左电子指南针、右电子指南针、左相机支架、右相机支架、左相机、右相机、左电子陀螺仪、右电子陀螺仪、支架板、主轴及底板,第三传动齿轮组由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组成,第一传动齿轮组由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组成,第二传动齿轮组由第五齿轮及第六齿轮组成。本发明可以获取待测区域预设轨迹上的剖面信息。
1.一种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架(1)、右支架(31)、第一驱动器(2)、第二驱动器(3)、第三驱动器(4)、第四驱动器(28)、第五驱动器(29)、控制板(5)、第一步进电机(15)、第二步进电机(7)、第三步进电机(6)、第四步进电机(25)、第五步进电机(18)、旋转板(8)、第一传动齿轮组(9)、第二传动齿轮组(23)、第三传动齿轮组(24)、左旋转轴(10)、右旋转轴(22)、主轴电子指南针(11)、左电子指南针(12)、右电子指南针(21)、左相机支架(13)、右相机支架(20)、左相机(14)、右相机(19)、左电子陀螺仪(16)、右电子陀螺仪(17)、支架板(26)、主轴(27)及底板(30),第三传动齿轮组(24)由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组成,第一传动齿轮组(9)由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组成,第二传动齿轮组(23)由第五齿轮及第六齿轮组成;
所述左支架(1)的下端及右支架(31)的下端分别与底板(30)的两端固定连接,左支架(1)的上端及右支架(31)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支架板(26)的底部,第三步进电机(6)固定于支架板(26)的底部,第三步进电机(6)的输出轴穿过支架板(26),第一齿轮套接于第三步进电机(6)的输出轴上,主轴(27)的下端穿过支架板(26),主轴(27)的上端穿过旋转板(8),第二齿轮套接于主轴(27)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主轴电子指南针(11)固定于主轴(27)顶端,第二步进电机(7)及第四步进电机(25)固定于旋转板(8)的底部,第二步进电机(7)的输出轴及第三步进电机(6)的输出轴均穿过所述旋转板(8),第三齿轮套接于第二步进电机(7)的输出轴上,第五齿轮套接于第四步进电机(25)的输出轴上,左旋转轴(10)的下端及右旋转轴(22)的下端均穿过旋转板(8),左旋转轴(10)的上端与左相机支架(13)的下端相连接,右旋转轴(22)的上端与右相机支架(20)的下端相连接,第四齿轮套接于左旋转轴(10)上,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六齿轮套接于右旋转轴(22)上,且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左相机支架(13)及右相机支架(20)均为L型结构,左电子指南针(12)固定于左相机支架(13)底部的上表面上,右电子指南针(21)固定于右相机支架(20)底部的上表面;第一步进电机(15)固定于左相机支架(13)上部的内侧,第一步进电机(15)的输出轴穿过左相机支架(13)上部的侧面后固定于第一U型支架的底部,左相机(14)固定于所述第一U型支架内,左电子陀螺仪(16)固定于第一U型支架的上部,第五步进电机(18)固定于右相机支架(20)上部的内侧,第五步进电机(18)的输出轴穿过右相机支架(20)上部的侧面固定于第二U型支架的底部,右相机(19)固定于第二U型支架的内,右电子陀螺仪(17)固定于第二U型支架的上部;
所述左相机(14)的输出端及右相机(19)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接,信息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板(5)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板(5)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器(2)的输入端、第二驱动器(3)的输入端、第三驱动器(4)的输入端、第四驱动器(28)的输入端及第五驱动器(2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驱动器(2)的输出端与第一步进电机(15)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二驱动器(3)的输出端与第二步进电机(7)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三驱动器(4)的输出端与第三步进电机(6)的控制端相连接,第四驱动器(28)的输出端与第四步进电机(25)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五驱动器(29)的输出端与第五步进电机(18)的控制端相连接,左电子指南针(12)的输出端、右电子指南针(21)的输出端、左电子陀螺仪(16)的输出端、右电子陀螺仪(17)的输出端及主轴电子指南针(11)的输出端均与信息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左电子陀螺仪(16)中心、左相机(14)中心、左电子指南针(12)中心及左旋转轴(10)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右电子陀螺仪(17)中心、右相机(19)中心、右电子指南针(21)中心及右旋转轴(22)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5)为基于STM32芯片的控制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板(5)固定于左支架(1)上;
所述第一驱动器(2)、第二驱动器(3)、第三驱动器(4)、第四驱动器(28)及第五驱动器(29)固定于底板(30)上。
6.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多目标识别的剖面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先在待分析区域上预设行走轨迹线,再在预设的行走轨迹线上选取若干个待测点,并将第一个待测点记作待测目标;
2)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分别采集检测区域的图像信息,然后将所述图像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取待测目标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所述待测目标的位置信息获取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的方位角及俯仰角、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19)的方位角及俯仰角、以及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同时产生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及第五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及第五驱动信号转发至控制板(5)中,控制板(5)分别根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及第五驱动信号通过第一驱动器(2)、第二驱动器(3)、第三驱动器(4)、第四驱动器(28)及第五驱动器(29)分别驱动第一步进电机(15)、第二步进电机(7)、第三步进电机(6)、第四步进电机(25)及第五步进电机(18)工作,第一步进电机(15)带动左相机(14)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第二步进电机(7)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及左旋转轴(10)带动左相机(14)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三步进电机(6)通过第三传动齿轮组及主轴(27)带动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在绕着主轴(27)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四步进电机(25)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及右旋转轴(22)带动右相机(19)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五步进电机(18)带动右相机(19)在竖直方向上转动;
同时,左电子指南针(12)实时获取左相机(14)的方位角信息,并将所述左相机(14)的方位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左相机(14)的方位角信息判断左相机(14)当前的方位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的方位角,当左相机(14)当前的方位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的方位角时,则不再产生第二驱动信号,使第二步进电机(7)停止工作;
左电子陀螺仪(16)实时获取左相机(14)的俯仰角信息,并将所述左相机(14)的俯仰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左相机(14)的俯仰角信息判断左相机(14)当前的俯仰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的俯仰角,当左相机(14)当前的俯仰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的俯仰角时,则不再产生第一驱动信号,使第一步进电机(15)停止工作;
主轴电子指南针(11)实时获取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信息,并将所述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信息判断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当前共同的朝向角度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当前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当前共同的朝向角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时,则不再产生第三驱动信号,使第三步进电机(6)停止工作;
右电子指南针(21)实时采集右相机(19)的方位角信息,并将所述右相机(19)的方位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右相机(19)的方位角信息判断右相机(19)当前的方位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19)的方位角,当右相机(19)当前的方位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19)的方位角时,则不再产生第四驱动信号,使第四步进电机(25)停止工作;
右电子陀螺仪(17)实时获取右相机(19)的俯仰角信息,并将所述右相机(19)的俯仰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右相机(19)的俯仰角信息判断右相机(19)当前的俯仰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19)的俯仰角,当右相机(19)当前的俯仰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19)的俯仰角时,则不再产生第五驱动信号,使第五步进电机(18)停止工作;
当第一步进电机(15)、第二步进电机(7)、第三步进电机(6)、第四步进电机(25)及第五步进电机(18)均停止工作后,则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对准待测目标;
3)当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对准待测目标后,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采集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并将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通过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获取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粗糙度及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再存储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
4)将预设行走轨迹线上选取下一个待测点作为新的待测目标,重复步骤3),得新的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存储新的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
5)重复步骤4),得到预设行走轨迹线上各待测点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对预设行走轨迹线上各待测点的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待测区域的剖面信息。
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及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运动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及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能自主行走的智能车的应用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如农业采摘机器人、外太空探索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等,它们的行走的路面环境往往比较复杂为非结构化道路,为了能使智能移动机器人能在复杂的路面环境中行走必须预先获取路面的环境信息:路面粗糙度(路面的突起、凹陷)、坡度信息等。只有充分获取路面的行走信息才能对智能移动机器人进行最佳行走路径规划、对行走的位姿进行预估计,从而使其能更加安全平稳的行走。\n[0003] 目前对复杂的非结构化道路路面进行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对路面的粗糙度和剖面同时进行预测分析的技术较少。主要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接触式测量的方式主要有多轮测平车、拖车式颠簸累积仪、递推式的路面计等通过仪器部分机构直接接触地面来检测路面,这主要用在结构化道路上;非接触式的有主要有车载式颠簸累积仪,基于惯性基准的轴头加速度测量方法、基于惯性基准的激光位移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配合使用的激光断面仪、沿车辆纵向一列分布多个加速度传感器的惯性测量方法等,其中推广使用较多的是激光断面仪测量方法,同样这些方式主要适用于结构化道路的测量。此外激光扫描雷达也能很好的获取路面信息,其能很好用于结构化道路也能适用于复杂的非结构行走路面检测。目前比较常见的还有用机器视觉对周围地形行走信息的获取,其主要用于障碍物检测,或者三维地形重建很少用于地面地形的剖面分析。\n[0004] 但现有技术中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主要用于结构化道路上,而对于较复杂的非结构化道路或者野外路面测量则不相适应,其无法使智能移动机器人实时获取行走前方的路况信息,只能根据已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于非结构化路面行走环境复杂多变很难用现有数据区分析即将通过的区域路面;而激光扫面雷达虽然能用于不同的路面环境检测则其主要用于路面的障碍物检测对于地面的粗糙度和路面的坡度分析则乏力,而且设备较昂贵;\n现有的机器视觉对周围行走路面环境进行获取,既能适应于结构化道路,又能很好的应用于非结构化的复杂路面环境,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障碍物检测,周围环境的三维重建,三维重建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行走效率很难满足其行走的实时性要求,如果能够有效地获取智能移动机器人行走区域的剖面信息,即可有效的提高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行走效率,然而现有的技术中没有涉及到如何获取区域剖面信息的系统及方法。\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可以对待测区域的粗糙度进行检测,并获取待测区域的剖面信息。\n[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第五驱动器、控制板、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第四步进电机、第五步进电机、旋转板、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二传动齿轮组、第三传动齿轮组、左旋转轴、右旋转轴、主轴电子指南针、左电子指南针、右电子指南针、左相机支架、右相机支架、左相机、右相机、左电子陀螺仪、右电子陀螺仪、支架板、主轴及底板,第三传动齿轮组由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组成,第一传动齿轮组由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组成,第二传动齿轮组由第五齿轮及第六齿轮组成;\n[0007] 所述左支架的下端及右支架的下端分别与底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左支架的上端及右支架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支架板的底部,第三步进电机固定于支架板的底部,第三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支架板,第一齿轮套接于第三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主轴的下端穿过支架板,主轴的上端穿过旋转板,第二齿轮套接于主轴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主轴电子指南针固定于主轴顶端,第二步进电机及第四步进电机固定于旋转板的底部,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及第三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均穿过所述旋转板,第三齿轮套接于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五齿轮套接于第四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左旋转轴的下端及右旋转轴的下端均穿过旋转板,左旋转轴的上端与左相机支架的下端相连接,右旋转轴的上端与右相机支架的下端相连接,第四齿轮套接于左旋转轴上,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六齿轮套接于右旋转轴上,且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左相机支架及右相机支架均为L型结构,左电子指南针固定于左相机支架底部的上表面上,右电子指南针固定于右相机支架底部的上表面;第一步进电机固定于左相机支架上部的内侧,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左相机支架上部的侧面后固定于第一U型支架的底部,左相机固定于所述第一U型支架内,左电子陀螺仪固定于第一U型支架的上部,第五步进电机固定于右相机支架上部的内侧,第五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右相机支架上部的侧面固定于第二U型支架的底部,右相机固定于第二U型支架的内,右电子陀螺仪固定于第二U型支架的上部;\n[0008] 所述左相机的输出端及右相机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图像信息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板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板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第三驱动器的输入端、第四驱动器的输入端及第五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步进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步进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三驱动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步进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第四驱动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步进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五驱动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步进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左电子指南针的输出端、右电子指南针的输出端、左电子陀螺仪的输出端、右电子陀螺仪的输出端及主轴电子指南针的输出端均与信息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接。\n[0009] 所述左电子陀螺仪中心、左相机中心、左电子指南针中心及左旋转轴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n[0010] 所述右电子陀螺仪中心、右相机中心、右电子指南针中心及右旋转轴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n[0011] 所述控制板为基于STM32芯片的控制板。\n[0012] 所述控制板固定于左支架上;\n[0013] 所述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及第五驱动器固定于底板上。\n[0014]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目视觉的多目标识别的剖面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15] 1)先在待分析区域上预设行走轨迹线,再在预设的行走轨迹线上选取若干个待测点,并将第一个待测点记作待测目标;\n[0016] 2)左相机及右相机分别采集检测区域的图像信息,然后将所述图像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取待测目标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所述待测目标的位置信息获取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的方位角及俯仰角、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的方位角及俯仰角、以及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及右相机共同的朝向角度,同时产生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及第五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及第五驱动信号转发至控制板中,控制板分别根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及第五驱动信号通过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及第五驱动器分别驱动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第四步进电机及第五步进电机工作,第一步进电机带动左相机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第二步进电机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及左旋转轴带动左相机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三步进电机通过第三传动齿轮组及主轴带动左相机及右相机在绕着主轴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四步进电机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及右旋转轴带动右相机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五步进电机带动右相机在竖直方向上转动;\n[0017] 同时,左电子指南针实时获取左相机的方位角信息,并将所述左相机的方位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左相机的方位角信息判断左相机当前的方位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的方位角,当左相机当前的方位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的方位角时,则不再产生第二驱动信号,使第二步进电机停止工作;\n[0018] 左电子陀螺仪实时获取左相机的俯仰角信息,并将所述左相机的俯仰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左相机的俯仰角信息判断左相机当前的俯仰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的俯仰角,当左相机当前的俯仰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的俯仰角时,则不再产生第一驱动信号,使第一步进电机停止工作;\n[0019] 主轴电子指南针实时获取左相机及右相机共同的朝向角度信息,并将所述左相机及右相机共同的朝向角度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左相机及右相机共同的朝向角度信息判断左相机及右相机当前共同的朝向角度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及右相机共同的朝向角度,当前左相机及右相机当前共同的朝向角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及右相机共同的朝向角度时,则不再产生第三驱动信号,使第三步进电机停止工作;\n[0020] 右电子指南针实时采集右相机的方位角信息,并将所述右相机的方位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右相机的方位角信息判断右相机当前的方位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的方位角,当右相机当前的方位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的方位角时,则不再产生第四驱动信号,使第四步进电机停止工作;\n[0021] 右电子陀螺仪实时获取右相机的俯仰角信息,并将所述右相机的俯仰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右相机的俯仰角信息判断右相机当前的俯仰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的俯仰角,当右相机当前的俯仰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的俯仰角时,则不再产生第五驱动信号,使第五步进电机停止工作;\n[0022] 当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第四步进电机及第五步进电机均停止工作后,则左相机及右相机对准待测目标;\n[0023] 3)当左相机及右相机对准待测目标后,左相机及右相机采集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并将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通过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获取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粗糙度及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再存储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n[0024] 4)将预设行走轨迹线上选取下一个待测点作为新的待测目标,重复步骤3),得新的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存储新的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n[0025] 5)重复步骤4),得预设行走轨迹线上各待测点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对预设行走轨迹线上各待测点的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待测区域的剖面信息。\n[0026]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n[0027] 本发明所述的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和方法在获取待测区域的剖面信息时,先将在待分析区域上绘制预设行走轨迹线,在预设的行走轨迹线上选取若干待测点,然后将各待测点分别作为待测目标进行以下操作:先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及第二步进电机分别调整左相机的俯仰角及方位角,并通过左电子陀螺仪及左电子指南针实时获取左相机当前的俯仰角及方位角,当左相机当前的俯仰角及方位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的俯仰角及方位角时,第一步进电机及第二步进电机停止工作;通过第四步进电机及第五步进电机获取右相机的方位角及俯仰角,并通过右电子指南针及右电子陀螺仪实时获取右相机当前的方位角及俯仰角,当右相机当前的方位角及俯仰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的方位角及俯仰角时,第四步进电机及第五步进电机停止工作;同时通过第三步进电机调节左相机及右相机共同的朝向角度,并通过主轴电子指南针实时获取左相机及右相机共同的朝向角度,当前左相机及右相机共同的朝向角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及右相机共同的朝向角度时,第三步进电机停止工作,从而使左相机及右相机对准待测目标,此时通过左相机及右相机采集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信息处理器根据该图像信息得到该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最后只需根据预设行走轨迹线上各待测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就可以得到待分析区域的剖面信息,从而满足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实时行走的位姿预测功能,操作简单,实用性极强。\n附图说明\n[0028]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n[0029] 图2为本发明分析的待测区域的剖面图。\n[0030] 其中,1为左支架、2为第一驱动器、3为第二驱动器、4为第三驱动器、5为控制板、6为第三步进电机、7为第二步进电机、8为旋转板、9为第一传动齿轮组、10为左旋转轴、11为主轴电子指南针、12为左电子指南针、13为左相机支架、14为左相机、15为第一步进电机、16为左电子陀螺仪、17为右电子陀螺仪、18为第五步进电机、19为右相机、20为右相机支架、21为右电子指南针、22为右旋转轴、23为第二传动齿轮组、24为第三传动齿轮组、25为第四步进电机、26为支架板、27为主轴、28为第四驱动器、29为第五驱动器、30为底板、31为右支架。\n具体实施方式\n[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n[0032]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双目视觉区域目标的深度信息提取及剖面分析系统包括左支架1、右支架31、第一驱动器2、第二驱动器3、第三驱动器4、第四驱动器28、第五驱动器\n29、控制板5、第一步进电机15、第二步进电机7、第三步进电机6、第四步进电机25、第五步进电机18、旋转板8、第一传动齿轮组9、第二传动齿轮组23、第三传动齿轮组24、左旋转轴10、右旋转轴22、主轴电子指南针11、左电子指南针12、右电子指南针21、左相机支架13、右相机支架20、左相机14、右相机19、左电子陀螺仪16、右电子陀螺仪17、支架板26、主轴27及底板\n30,第三传动齿轮组24由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组成,第一传动齿轮组9由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组成,第二传动齿轮组23由第五齿轮及第六齿轮组成;左支架1的下端及右支架31的下端分别与底板30的两端固定连接,左支架1的上端及右支架31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支架板26的底部,第三步进电机6固定于支架板26的底部,第三步进电机6的输出轴穿过支架板26,第一齿轮套接于第三步进电机6的输出轴上,主轴27的下端穿过支架板26,主轴27的上端穿过旋转板,第二齿轮套接于主轴27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主轴电子指南针11固定于主轴27顶端,第二步进电机7及第四步进电机25固定于旋转板8的底部,第二步进电机7的输出轴及第三步进电机6的输出轴均穿过所述旋转板,第三齿轮套接于第二步进电机7的输出轴上,第五齿轮套接于第四步进电机25的输出轴上,左旋转轴10的下端及右旋转轴22的下端均穿过旋转板8,左旋转轴10的上端与左相机支架13的下端相连接,右旋转轴22的上端与右相机支架20的下端相连接,第四齿轮套接于左旋转轴10上,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六齿轮套接于右旋转轴22上,且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左相机支架13及右相机支架20均为L型结构,左电子指南针12固定于左相机支架13底部的上表面上,右电子指南针\n21固定于右相机支架20底部的上表面;第一步进电机15固定于左相机支架13上部的内侧,第一步进电机15的输出轴穿过左相机支架13上部的侧面后固定于第一U型支架的底部,左相机14固定于所述第一U型支架内,左电子陀螺仪16固定于第一U型支架的上部,第五步进电机18固定于右相机支架20上部的内侧,第五步进电机18的输出轴穿过右相机支架20上部的侧面固定于第二U型支架的底部,右相机19固定于第二U型支架的内,右电子陀螺仪17固定于第二U型支架的上部;左相机14的输出端及右相机19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图像信息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板5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板5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器2的输入端、第二驱动器3的输入端、第三驱动器4的输入端、第四驱动器28的输入端及第五驱动器2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驱动器2的输出端与第一步进电机15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二驱动器3的输出端与第二步进电机7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三驱动器4的输出端与第三步进电机6的控制端相连接,第四驱动器28的输出端与第四步进电机25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五驱动器29的输出端与第五步进电机18的控制端相连接,左电子指南针12的输出端、右电子指南针21的输出端、左电子陀螺仪16的输出端、右电子陀螺仪17的输出端及主轴电子指南针11的输出端均与信息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左电子陀螺仪16、左相机14及左电子指南针12位于同一直线上;右电子陀螺仪17、右相机19及右电子指南针21位于同一直线上;控制板5为基于STM32芯片的控制板5;控制板5固定于左支架1上;第一驱动器2、第二驱动器3、第三驱动器4、第四驱动器28及第五驱动器29固定于底板30上,需要说明的是,左旋转轴10、右旋转轴22通过套接于其上的两个螺母与旋转板8上,及主轴27通过两个螺母套接于支架板\n26上。\n[0033]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目视觉的多目标识别的剖面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34] 1)先在待分析区域上预设行走轨迹线,再在预设的行走轨迹线上选取若干个待测点,并将第一个待测点记作待测目标;\n[0035] 2)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分别采集检测区域的图像信息,然后将所述图像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取待测目标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所述待测目标的位置信息获取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的方位角及俯仰角、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19的方位角及俯仰角、以及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同时产生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及第五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及第五驱动信号转发至控制板5中,控制板5分别根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及第五驱动信号通过第一驱动器2、第二驱动器3、第三驱动器4、第四驱动器28及第五驱动器29分别驱动第一步进电机15、第二步进电机7、第三步进电机6、第四步进电机25及第五步进电机18工作,第一步进电机15带动左相机14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第二步进电机7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及左旋转轴10带动左相机14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三步进电机6通过第三传动齿轮组及主轴27带动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在绕着主轴27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四步进电机25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及右旋转轴22带动右相机19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五步进电机18带动右相机19在竖直方向上转动;\n[0036] 同时,左电子指南针12实时获取左相机14的方位角信息,并将所述左相机14的方位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左相机14的方位角信息判断左相机14当前的方位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的方位角,当左相机14当前的方位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的方位角时,则不再产生第二驱动信号,使第二步进电机7停止工作;\n[0037] 左电子陀螺仪16实时获取左相机14的俯仰角信息,并将所述左相机14的俯仰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左相机14的俯仰角信息判断左相机14当前的俯仰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的俯仰角,当左相机14当前的俯仰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的俯仰角时,则不再产生第一驱动信号,使第一步进电机15停止工作;\n[0038] 主轴电子指南针11实时获取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信息,并将所述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信息判断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当前共同的朝向角度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当前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当前共同的朝向角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共同的朝向角度时,则不再产生第三驱动信号,使第三步进电机6停止工作;\n[0039] 右电子指南针21实时采集右相机19的方位角信息,并将所述右相机19的方位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右相机19的方位角信息判断右相机19当前的方位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19的方位角,当右相机19当前的方位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19的方位角时,则不再产生第四驱动信号,使第四步进电机25停止工作;\n[0040] 右电子陀螺仪17实时获取右相机19的俯仰角信息,并将所述右相机19的俯仰角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右相机19的俯仰角信息判断右相机19当前的俯仰角是否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19的俯仰角,当右相机19当前的俯仰角为待测目标相对于右相机19的俯仰角时,则不再产生第五驱动信号,使第五步进电机18停止工作;\n[0041] 当第一步进电机15、第二步进电机7、第三步进电机6、第四步进电机25及第五步进电机18均停止工作后,则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对准待测目标;\n[0042] 3)当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对准待测目标后,左相机14及右相机19采集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并将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转发至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根据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通过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获取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粗糙度及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再存储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n[0043] 4)将预设行走轨迹线上选取下一个待测点作为新的待测目标,重复步骤3),得新的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存储新的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n[0044] 5)重复步骤4),得预设行走轨迹线上各待测点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对预设行走轨迹线上各待测点的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待测区域的剖面信息。\n[0045]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预设行走轨迹线上各待测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得待分析区域的剖面信息时,通过目标点的关联规则算法进而得到待分析区域内预设轨迹上的剖面信息。本发明采用机器视觉目标检测识别算法对区域内的粗糙度进行分析检测,对预设轨迹线上的点进行跟踪定位区域内,采用双目视觉测距原理对获取的目标点进行空间位置计算,获取待测目标所在区域的粗糙度目标及轨迹上待测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
法律信息
- 2020-12-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5D 3/12
专利号: ZL 201510021300.2
申请日: 2015.01.15
授权公告日: 2017.04.26
- 2017-04-26
- 2015-06-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5D 3/12
专利申请号: 201510021300.2
申请日: 2015.01.15
- 2015-05-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3-08-22
| | |
2
| |
2005-03-30
|
2004-10-21
| | |
3
| |
2004-04-21
|
2003-08-22
| | |
4
| | 暂无 |
1995-11-08
| | |
5
| | 暂无 |
2006-08-22
| | |
6
| | 暂无 |
2013-12-1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