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 |
申请号 | CN202121921848.X | 申请日期 | 2021-08-17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IPC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四川国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成武路97号(金宏商住楼)1幢2-***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四川国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四川国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耿杰慧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包括混凝土墙体和土层,所述土层填埋在混凝土墙体的顶端,还包括设备腔,开设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内腔;浇灌机构,装配于所述设备腔的内腔;遮盖机构,数量为若干个,呈阵列式铺设于所述土层的顶端;所述浇灌机构包括滑槽,开设于所述设备腔的内腔底端;驱动组件,装配于所述设备腔的内腔;喷淋组件,装配于所述驱动组件的顶端。该水利工程生态墙,在实际使用中,能够紧固土层的土壤,在建成初期植物还没有扎根牢固的时候,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便于安装且无需工作人员后期填土、夯实,还能够自动进行喷淋,且能在喷淋结束后将出水口封闭,防止灰尘、土壤颗粒堵塞出水口。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包括:混凝土墙体(1)和土层(4),所述土层(4)填埋在混凝土墙体(1)的顶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备腔(2),开设于所述混凝土墙体(1)的内腔;
浇灌机构(3),装配于所述设备腔(2)的内腔;
遮盖机构(5),数量为若干个,呈阵列式铺设于所述土层(4)的顶端;
所述浇灌机构(3)包括:
滑槽(31),开设于所述设备腔(2)的内腔底端;
驱动组件,装配于所述设备腔(2)的内腔;
喷淋组件,装配于所述驱动组件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支架(32),装配于所述设备腔(2)的内腔;
滑轮(33),数量为若干个,分别等距安装于所述支架(32)的底端,且外壁可滚动的内嵌于所述滑槽(31)的内腔;
转杆(34),数量为若干个,一端分别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支架(32)的右端;
水管(35),一端外壁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转杆(34)的另一端;
气缸(36),安装于所述设备腔(2)的内腔左侧,且输出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32)的外壁,通过气缸(36)推动支架(32)向右移动,利用转杆(34)的传动,使水管(35)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包括:
水泵(37),安装于所述设备腔(2)的内腔底端,且与所述支架(32)不在同一平面;
软管(38),一端与所述水泵(37)的输出端相连,且另一端与水管(35)连通;
外壳(39),一端内嵌于所述设备腔(2)的内腔,且另一端贯穿并延伸出遮盖机构(5)的顶端,所述水管(35)的另一端可滑动的内嵌于外壳(39)的内腔;
这盖帽(310),安装于所述外壳(39)的顶端;
喷口(311),开设于所述外壳(39)的外壁顶端,当水管(35)的出水口与外壳(39)相对应,启动水泵(37)即可将水喷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4)由左至右向上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机构(5)包括:
保护板(51),铺设于所述土层(4)的顶端;
种植槽(52),开设于所述保护板(51)的外壁;
插槽(53),数量为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保护板(51)的右侧及底端;
插块(54),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保护板(51)的顶端及左侧;
螺筒(55),螺接并贯穿于所述保护板(51)的外壁;
螺栓(56),螺接于所述螺筒(55)的内腔;
限位块(57),固定安装于所述螺栓(56)的底端,旋转螺筒(55)使螺筒(55)与螺栓(56)的整体插入土层(4)中,旋转螺栓(56)使其向上移动,从而利用限位块(57)的限位使螺筒(55)的底端外壁向外扩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筒(55) 的外壁底端沿周向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槽。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
背景技术
[0002] 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
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
墙环保、美观、无毒、无污染,植被选择可多样化,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能将边坡环境迅速还原成自然状态,和原生态环境完美融合;
[0003] 现阶段使用的水利工程生态墙的斜坡处需要种植绿色植物,由于其土层是后期人
工填埋的,因此在投入使用的初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从而需要工人进行定期检查、补充垫土等工作,费时费力,此外,现阶段的技术为保证墙体稳定,靠近水系的一侧采用的是防水混凝土层,生态墙无法直接汲取水分,因此需要安装灌溉装置,但是由于风沙等天气,喷头经常会发生堵塞的问题,导致灌溉效果不佳,基于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生态
墙。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
土层水土流失严重和灌溉喷头时常堵塞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包括:混凝土墙体和土层,所述土层填埋在混凝土墙体的顶端,还包括:
[0006] 设备腔,开设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内腔;
[0007] 浇灌机构,装配于所述设备腔的内腔;
[0008] 遮盖机构,数量为若干个,呈阵列式铺设于所述土层的顶端;
[0009] 所述浇灌机构包括:
[0010] 滑槽,开设于所述设备腔的内腔底端;
[0011] 驱动组件,装配于所述设备腔的内腔;
[0012] 喷淋组件,装配于所述驱动组件的顶端。
[0013]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架,装配于所述设备腔的内腔;滑轮,数量为若干个,分别等距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底端,且外壁可滚动的内嵌于所述滑槽的内腔;转杆,数量为若干个,一端分别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右端;水管,一端外壁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转杆的另一端;气缸,安装于所述设备腔的内腔左侧,且输出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外
壁,通过气缸推动支架向右移动,利用转杆的传动,使水管向上移动。
[0014] 优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水泵,安装于所述设备腔的内腔底端,且与所述支架不在同一平面;软管,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相连,且另一端与水管连通;外壳,一端内嵌于所述设备腔的内腔,且另一端贯穿并延伸出遮盖机构的顶端,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可滑动
的内嵌于外壳的内腔;这盖帽,安装于所述外壳的顶端;喷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外壁顶端,当水管的出水口与外壳相对应,启动水泵即可将水喷出。
[0015] 优选的,所述转杆由左至右向上倾斜设置。
[0016] 优选的,所述遮盖机构包括:保护板,铺设于所述土层的顶端;种植槽,开设于所述保护板的外壁;插槽,数量为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保护板的右侧及底端;插块,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保护板的顶端及左侧;螺筒,螺接并贯穿于所述保护板的外壁;螺栓,螺接于所述螺筒的内腔;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螺栓的底端,旋转螺筒使螺筒与螺栓的整体插入土层中,旋转螺栓使其向上移动,从而利用限位块的限位使螺筒的底端外壁向外扩张。
[0017] 优选的,所述螺筒的外壁底端沿周向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槽。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利工程生态墙,通过旋转螺筒使其内嵌入土层中,继而旋转螺栓使其向上移动,利用限位块的限位使螺筒的底端张开,将保护板固定在土层的顶端,通过气缸驱动支架向右移动,利用转杆的传动使水管向上移动,启动水泵将水喷出,在实际使用中,能够紧固土层的土壤,在建成初期植物还没有扎根牢固的时候,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便于安装且无需工作人员后期填土、夯实,还能够自动进行喷淋,且能在喷淋结束后将出水口封闭,防止灰尘、土壤颗粒堵塞出水口。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遮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栓的主视剖面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喷口的主视剖面图。
[0024] 图中:1、混凝土墙体,2、设备腔,3、浇灌机构,31、滑槽,32、支架,33、滑轮,34、转杆,35、水管,36、气缸,37、水泵,38、软管,39、外壳,310、这盖帽,311、喷口,4、土层,5、遮盖机构,51、防护板,52、种植槽,53、插槽,54、插块,55、螺筒,56、螺栓,5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包括混凝土墙体1和土层4,土层4填埋在混凝土墙体1的顶端,还包括设备腔2、浇灌机构3、遮盖机构5,设备腔2开设于混凝土墙体1的内腔,浇灌机构3装配于设备腔2的内腔,遮盖机构5数量为若干个,呈阵列式铺设于土层4的顶端;
[0027] 浇灌机构3包括滑槽31、支架32、滑轮33、转杆34、水管35、气缸36、水泵37、软管38、外壳39、这盖帽310、喷口311,滑槽31开设于设备腔2的内腔底端,支架32装配于设备腔2的内腔,滑轮33数量为若干个,分别等距安装于支架32的底端,且外壁可滚动的内嵌于滑槽31的内腔,转杆34数量为若干个,一端分别通过销轴安装于支架32的右端,水管35一端外壁通过销轴安装于转杆34的另一端,气缸36安装于设备腔2的内腔左侧,且输出端固定安装于支架32的外壁,通过气缸36推动支架32向右移动,利用转杆34的传动,使水管35向上移动,水泵37安装于设备腔2的内腔底端,且与支架32不在同一平面,软管38一端与水泵37的输出端相连,且另一端与水管35连通,外壳39一端内嵌于设备腔2的内腔,且另一端贯穿并延伸出遮盖机构5的顶端,水管35的另一端可滑动的内嵌于外壳39的内腔,这盖帽310安装于外壳
39的顶端,喷口311开设于外壳39的外壁顶端,当水管35的出水口与外壳39相对应,启动水泵37即可将水喷出。
[0028]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转杆34由左至右向上倾斜设置,从而保证支架32向右移动时能将水管35向上推动。
[0029]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遮盖机构5包括保护板51、种植槽52、插槽53、插块54、螺筒55、螺栓56、限位块57,保护板51铺设于土层4的顶端,种植槽52开设于保护板51的外壁,插槽53数量为两个,分别开设于保护板51的右侧及底端,插块54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保护板51的顶端及左侧,两个保护板51相互拼接时,能够利用插槽53和插块54的相互配
合使两个保护板51相互插接,螺筒55螺接并贯穿于保护板51的外壁,螺栓56螺接于螺筒55
的内腔,限位块57固定安装于螺栓56的底端,旋转螺筒55使螺筒55与螺栓56的整体插入土
层4中,旋转螺栓56使其向上移动,从而利用限位块57的限位使螺筒55的底端外壁向外扩
张。
[0030]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螺筒55的外壁底端沿周向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槽,从而保证利用限位块57向上移动能将螺筒55底端撑开。
[0031] 本方案中所提到的电气元件均为现有技术,其型号仅为其中的一种,只要能达到
本方案中所要达到的目的的电气元件均可以使用。
[0032]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0033] 步骤一:将若干个保护板51相互插接,确保一个保护板51上安装的插块54插入另
一个保护板51外壁开设的插槽53中,使若干个保护板51铺满土层4的顶端,随后旋转螺筒55使螺筒55和螺栓56的整体插入土层4的土壤中,再旋转螺栓56使其向上移动,利用限位块57对螺筒55的限位作用,使螺筒55的外壁底端向外涨开,从而将保护板51固定在土层4的顶
端;
[0034] 步骤二:当需要灌溉喷淋时,启动气缸36使其驱动支架32向右移动,利用转杆34的传动以及外壳39对水管35的限位作用,使水管35沿着外壳39的内腔向上移动,当水管35的
出水口与喷口311相对应时,启动水泵37即可将水喷出,当喷淋结束则关闭水泵37,此时使气缸36回缩,从而驱使支架32向左移动并使水管35向下移动,从而保证水管35的出水口被
外壳39的内壁遮盖;
[0035] 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对土层4进行加固保住,并且方便安装,即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较少工作人员的后续工作,还能够在不需要喷淋时,将出水口遮蔽,从而避免灰尘、土壤颗粒将出水口堵塞。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部”、“一端”、“顶部”、“中心位置”、“另一端”、“上”、“一侧”、“顶端”、“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
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
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插接”、“焊接”、“安装”、“设置”、“过盈配合”、“螺钉连接”、“销轴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