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反重力加湿器 |
申请号 | CN202221555597.2 | 申请日期 | 2022-06-22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4F6/00 | IPC分类号 | F;2;4;F;6;/;0;0;;;F;2;4;F;1;3;/;2;0;;;F;2;4;F;1;1;/;8;9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余丹 | 申请人地址 |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公王庙村2村民组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余丹 | 当前权利人 | 余丹 |
发明人 | 余丹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重力加湿器,包括第一罩壳,所述第一罩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左侧设置有水泵。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卡扣组件即可将透明水箱固定在第一罩壳的内部,在将透明水箱与第一罩壳进行连接时,将透明水箱插入第一罩壳的内部,即可使弹簧卡扣复位与卡块卡接,从而将透明水箱固定在第一罩壳的内部,使透明水箱在与第一罩壳连接时更加方便快捷,而在需要将透明水箱与第一罩壳分离时,只需要将凸块向通槽的内部按压,使弹簧卡扣的下端与卡扣分离,并将加湿器向上拉动即可将透明水箱与第一罩壳分离,使拆卸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反重力加湿器的加水效率与便利性。
1.一种反重力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罩壳(1),所述第一罩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2),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下端左侧设置有水泵(21),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侧壁设置有卡扣组件(3),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下端通过卡扣组件(3)卡接有透明水箱(4),所述透明水箱(4)插接在第一罩壳(1)的内部,所述第一罩壳(1)的上端外侧设置有连接块(11),所述第一罩壳(1)的上端通过连接块(11)设置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板(6),所述第二安装板(6)的上端设置有水滴发生模组(61),所述水滴发生模组(61)的上端设置有加湿模组(62),所述水泵(21)与加湿模组(62)相连接,所述加湿模组(6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621),所述连接管(621)的一端与水滴发生模组(61)相连接,所述第一罩壳(1)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集水槽(12),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上端开设有回水口(22),所述回水口(22)与集水槽(12)相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板(6)的上端卡接有第二罩壳(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重力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3)包括凹槽(31)、弹簧卡扣(32)与卡块(33),所述凹槽(31)开设在第一安装板(2)的侧壁,所述弹簧卡扣(32)设置在凹槽(31)的内部,所述卡块(33)设置在透明水箱(4)的侧壁,所述弹簧卡扣(32)内壁的下端与卡块(33)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重力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卡扣(32)外壁的上端设置有凸块(34),所述第一罩壳(1)的侧壁开设有通槽(35),所述凸块(34)的一端插接在通槽(35)的内部,所述凸块(34)的外壁与凹槽(3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凸块(34)的一端通过凹槽(31)贯穿第一罩壳(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重力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壳(1)的正面开设有观察窗(13),所述第一罩壳(1)的下端设置有防滑脚垫(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重力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壳(7)的上端开设有出烟孔(71),所述出烟孔(71)与加湿模组(6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重力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上端的前侧设置有电路板(63),所述电路板(63)的上端设置有开关按钮(6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反重力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壳(7)上端的前侧开设有通孔(72),所述开关按钮(631)的上端插接在通孔(72)的内部,所述开关按钮(631)的外壁与通孔(7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开关按钮(631)的上端通过通孔(72)贯穿第二罩壳(7)。
一种反重力加湿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重力加湿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重力加湿器。\n背景技术\n[0002] 反重力加湿器巧妙利用了视觉残留原理,如汽车在快速行驶中车轮看起来好像在反转一样,事实上加湿器的水滴没有往上飞,而是在快速往下流,当内置的柔和灯光打在向下的水流上,从任何角度看,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都像是在往上缓缓飞去,非常逼真。\n[0003]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反重力加湿器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将机体与底壳分离,然后将水加入底壳中,随后将机体与底壳再次连接完成加水工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机体与底壳在分离、连接时都非常不便,因此导致加水工作费时费力,而直接放置在底壳上端的机体虽然加水更加方便,但是在移动时则需要将底盒和机体同时拿取,而且容易出现底壳内水散落的情况。\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重力加湿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重力加湿器底壳与机体在连接时非常不便,从而导致加水困难的情况,且分体式的反重力加湿器在移动时较为不便的问题。\n[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n[0006] 一种反重力加湿器,包括第一罩壳,所述第一罩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左侧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壁设置有卡扣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通过卡扣组件卡接有透明水箱,所述透明水箱插接在第一罩壳的内部,所述第一罩壳的上端外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第一罩壳的上端通过连接块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水滴发生模组,所述水滴发生模组的上端设置有加湿模组,所述水泵与加湿模组相连接,所述加湿模组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水滴发生模组相连接,所述第一罩壳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集水槽,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端开设有回水口,所述回水口与集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端卡接有第二罩壳。\n[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扣组件即可将透明水箱固定在第一罩壳的内部,使透明水箱在与第一罩壳连接时更加方便快捷,且可便于将透明水箱与第一罩壳分离,在将透明水箱的内部加入水后,通过水泵将水送入加湿模组中,即可使加湿模组进行加湿工作,且加湿模组可同时将水送入水滴发生模组中,使水滴发生模组可将水以水滴的方式快速排出,通过视觉残留的原理使水滴达到反重力流动的视觉效果。\n[0008]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凹槽、弹簧卡扣与卡块,所述凹槽开设在第一安装板的侧壁,所述弹簧卡扣设置在凹槽的内部,所述卡块设置在透明水箱的侧壁,所述弹簧卡扣内壁的下端与卡块卡接。\n[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透明水箱与第一罩壳连接时,将透明水箱插入第一罩壳的内部,即可通过使弹簧卡扣内壁的下端与卡块卡接,从而通过卡扣组件达到将透明水箱固定在第一罩壳内部的作用。\n[0010]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卡扣外壁的上端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一罩壳的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凸块的一端插接在通槽的内部,所述凸块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凸块的一端通过凹槽贯穿第一罩壳。\n[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透明水箱与第一罩壳分离时,将凸块向通槽的内部按压,使弹簧卡扣的下端与卡扣分离,然后将加湿器向上拉动即可将透明水箱与第一罩壳分离。\n[0012]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罩壳的正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第一罩壳的下端设置有防滑脚垫。\n[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罩壳的正面设置观察窗,即可通过观察窗查看透明水箱内部的水量,以便于及时进行加水工作,且通过防滑脚垫可起到稳固第一罩壳位置的作用,从而使反重力加湿器在放置后更加稳固。\n[0014]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罩壳的上端开设有出烟孔,所述出烟孔与加湿模组相连通。\n[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烟孔与加湿模组相连通,即可使加湿模组通过出烟孔将水汽烟雾通过出烟孔排出,从而达到加湿的作用。\n[0016]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端的前侧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上端设置有开关按钮。\n[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开关按钮可对电路板进行控制,使电路板可达到启动水泵、加湿模组和水滴发生模组的作用。\n[0018]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罩壳上端的前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开关按钮的上端插接在通孔的内部,所述开关按钮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开关按钮的上端通过通孔贯穿第二罩壳。\n[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关按钮的上端贯穿通孔,且开关按钮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即可在第二罩壳安装后便于对电路板进行控制。\n[002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n[0021] 第一、通过卡扣组件即可将透明水箱固定在第一罩壳的内部,在将透明水箱与第一罩壳进行连接时,将透明水箱插入第一罩壳的内部,即可使弹簧卡扣复位与卡块卡接,从而通过卡扣组件将透明水箱固定在第一罩壳的内部,使透明水箱在与第一罩壳连接时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避免了分体式加湿器所产生的不便,而在需要将透明水箱与第一罩壳分离时,将凸块向通槽的内部按压,使弹簧卡扣的下端与卡扣分离,然后将加湿器向上拉动即可将透明水箱与第一罩壳分离,使拆卸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反重力加湿器的加水效率与便利性;\n[0022] 第二、在将透明水箱的内部加入水后,通过水泵将水送入加湿模组中,即可使加湿模组进行加湿工作,且加湿模组可同时将水送入水滴发生模组中,使水滴发生模组可将水以水滴的方式快速排出,通过视觉残留的原理使水滴达到反重力流动的视觉效果。\n附图说明\n[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n[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n[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n[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板结构示意图。\n[0027] 附图标记:1、第一罩壳,11、连接块,12、集水槽,13、观察窗,14、防滑脚垫,2、第一安装板,21、水泵,22、回水口,3、卡扣组件,31、凹槽,32、弹簧卡扣,33、卡块,34、凸块,35、通槽,4、透明水箱,5、连接柱,6、第二安装板,61、水滴发生模组,62、加湿模组,621、连接管,\n63、电路板,631、开关按钮,7、第二罩壳,71、出烟孔,72、通孔。\n具体实施方式\n[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29] 实施例1\n[0030] 参考图1‑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反重力加湿器,包括第一罩壳1,第一罩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2,第一安装板2的下端左侧设置有水泵21,第一安装板2的侧壁设置有卡扣组件3,第一安装板2的下端通过卡扣组件3卡接有透明水箱4,透明水箱4插接在第一罩壳1的内部,第一罩壳1的上端外侧设置有连接块11,第一罩壳1的上端通过连接块11设置有连接柱5,连接柱5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6的上端设置有水滴发生模组61,水滴发生模组61的上端设置有加湿模组62,水泵21与加湿模组62相连接,加湿模组6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621,连接管621的一端与水滴发生模组61相连接,第一罩壳1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集水槽12,第一安装板2的上端开设有回水口22,回水口22与集水槽12相连通,第二安装板6的上端卡接有第二罩壳7;通过卡扣组件3即可将透明水箱4固定在第一罩壳1的内部,使透明水箱4在与第一罩壳1连接时更加方便快捷,且可便于将透明水箱4与第一罩壳1分离,在将透明水箱4的内部加入水后,通过水泵21将水送入加湿模组62中,即可使加湿模组\n62进行加湿工作,且加湿模组62可同时将水送入水滴发生模组61中,使水滴发生模组61可将水以水滴的方式快速排出,通过视觉残留的原理使水滴达到反重力流动的视觉效果。\n[0031] 实施例2\n[0032] 参考图3‑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将透明水箱4与第一罩壳1连接的目的,本实施例对卡扣组件3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卡扣组件3包括凹槽31、弹簧卡扣32与卡块\n33,凹槽31开设在第一安装板2的侧壁,弹簧卡扣32设置在凹槽31的内部,卡块33设置在透明水箱4的侧壁,弹簧卡扣32内壁的下端与卡块33卡接;在将透明水箱4与第一罩壳1连接时,将透明水箱4插入第一罩壳1的内部,即可通过使弹簧卡扣32内壁的下端与卡块33卡接,从而通过卡扣组件3达到将透明水箱4固定在第一罩壳1内部的作用。\n[0033] 参考图3‑4,为了达到将透明水箱4与第一罩壳1分离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弹簧卡扣\n32外壁的上端设置有凸块34,第一罩壳1的侧壁开设有通槽35,凸块34的一端插接在通槽35的内部,凸块34的外壁与凹槽31的内壁滑动连接,凸块34的一端通过凹槽31贯穿第一罩壳\n1;在需要将透明水箱4与第一罩壳1分离时,将凸块34向通槽35的内部按压,使弹簧卡扣32的下端与卡扣分离,然后将加湿器向上拉动即可将透明水箱4与第一罩壳1分离。\n[0034] 实施例3\n[0035] 参考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便于观察剩余水量且稳固第一罩壳1位置的目的,本实施例对第一罩壳1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第一罩壳1的正面开设有观察窗13,第一罩壳1的下端设置有防滑脚垫14;通过在第一罩壳1的正面设置观察窗13,即可通过观察窗13查看透明水箱4内部的水量,以便于及时进行加水工作,且通过防滑脚垫\n14可起到稳固第一罩壳1位置的作用,从而使反重力加湿器在放置后更加稳固。\n[0036] 参考图3,为了达到便于加湿模组62进行加湿工作的目的,本实施例的第二罩壳7的上端开设有出烟孔71,出烟孔71与加湿模组62相连通;通过出烟孔71与加湿模组62相连通,即可使加湿模组62通过出烟孔71将水汽烟雾通过出烟孔71排出,从而达到加湿的作用。\n[0037] 参考图3‑4,为了达到便于控制反重力加湿器的目的,本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板6上端的前侧设置有电路板63,电路板63的上端设置有开关按钮631;通过使用开关按钮631可对电路板63进行控制,使电路板63可达到启动水泵21、加湿模组62和水滴发生模组61的作用。\n[0038] 参考图2,为了达到便于对开关按钮631进行控制的目的,本实施例的第二罩壳7上端的前侧开设有通孔72,开关按钮631的上端插接在通孔72的内部,开关按钮631的外壁与通孔72的内壁滑动连接,开关按钮631的上端通过通孔72贯穿第二罩壳7;通过开关按钮631的上端贯穿通孔72,且开关按钮631的外壁与通孔72的内壁滑动连接,即可在第二罩壳7安装后便于对电路板63进行控制。\n[0039] 使用原理及优点:在需要使用反重力加湿器时,将水加注在透明水箱4中,然后将透明水箱4插入第一罩壳1的内部,即可使弹簧卡扣32与卡块33卡接,从而通过卡扣组件3可将透明水箱4固定在第一罩壳1的内部,然后即可将反重力加湿器放置在桌面等承载位置,且通过防滑脚垫14可起到稳固第一罩壳1位置的作用,使反重力加湿器在放置后更加平稳,然后按压开关按钮631,并通过通孔72避免第二罩壳7影响对开关按钮631的控制,即可使电路板63对水泵21、加湿模组62和水滴发生模组61进行控制,在第一安装板2下端左侧的水泵\n21将水送入加湿模组62后,即可使加湿模组62通过出烟孔71进行加湿工作,且加湿模组62通过连接管621将水送入水滴发生模组61中,即可使第二安装板6上端的水滴发生模组61将水以水滴的方式快速排出,通过视觉残留的原理使水滴在连接柱5之间达到反重力流动的视觉效果,且通过集水槽12可将水滴发生模组61放出的水滴进行收集,并通过回水口22送回透明水箱4的内部达到循环的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观察窗13可便于观察透明水箱\n4中的剩余水量,以便于及时添加,而在需要将透明水箱4与第一罩壳1分离时,将凸块34向通槽35的内部按压,使弹簧卡扣32的上端向凹槽31的内部移动,即可使弹簧卡扣32的下端与卡扣分离,然后通过第一罩壳1、连接柱5和连接块11带动第一罩壳1向上移动,即可将第一罩壳1与透明水箱4分离,使拆卸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反重力加湿器的加水效率与便利性。\n[004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