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申请号 | CN201310344139.3 | 申请日期 | 2013-08-08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7036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IPC分类号 | G;0;9;G;3;/;3;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创业路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陈永斌 |
代理机构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志华 |
摘要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显示单元的背光控制不够精确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应用于包括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中,该方法包括:检测获得第一参数信息;基于该第一参数信息,从用于对该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其中,该第一背光曲线中包含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的第一对应关系;基于该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与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将该背光亮度值设置为该第一背光亮度值。由于基于第一参数信息的不同,对显示单元的背光进行控制的背光曲线也不同,从而达到了对显示单元的背光控制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包括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获得第一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信息,从用于对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曲线中包含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或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述第一背光曲线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或与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的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
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光亮度值所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
将所述背光亮度值设置为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时,所述从用于对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具体为:
基于位置信息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所述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时,所述从用于对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在第一亮度阈值范围;
基于亮度阈值范围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所述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为:与环境光平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其中,所述环境光平均值具体为:对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所获得亮度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包括:
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
对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即获得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包括:
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
对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进而获得第二环境光亮度值;
从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亮度值的差值绝对值最小的环境光亮度值作为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背光亮度值设置为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上是否运行有第一应用程序;
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有所述第一应用程序时,将所述背光亮度值由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不同的第二背光亮度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
9.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获得模块,用于检测获得第一参数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数信息,从用于对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曲线中包含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或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述第一背光曲线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或与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的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光亮度值所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
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背光亮度值设置为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时,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位置信息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所述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时,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在第一亮度阈值范围;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亮度阈值范围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所述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于所述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为:与环境光平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其中,所述环境光平均值具体为:对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所获得亮度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以获得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进而获得第二环境光亮度值;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亮度值的差值绝对值最小的环境光亮度值作为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将所述背光亮度值设置为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之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上是否运行有第一应用程序;
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有所述第一应用程序时,将所述背光亮度值由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不同的第二背光亮度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产品,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比如:电脑、电视、手机等等。\n[0003] 通常情况下,这些电子设备都具有显示单元,为了达到了省电的目的同时使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内容达到最好的显示效果,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显示单元的背光进行调整,例如:LABC(环境光侦测对应背光控制:Light Adaptive Brightness Control)、CABC(内容对应背光控制:Concent Adaptive Brightness Control)等等。\n[0004] 其中,在LABC中,显示单元会存在一条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的背光曲线,在电子设备检测到环境光亮度值后,就可以从这条背光曲线中,查找出对应的背光亮度值,进而对显示单元的背光进行调整。\n[0005]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n[0006]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在对显示单元的背光进行LABC控制时,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之间只存在一条背光曲线,而不能基于不同的应用环境采用不同的背光曲线,故而存在着对显示单元背光控制不够精确的技术问题。\n发明内容\n[000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显示单元背光控制不够精确的技术问题。\n[0008]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包括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检测获得第一参数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数信息,从用于对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曲线中包含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的第一对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将所述背光亮度值设置为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n[0009]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时,所述从对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具体为:基于位置信息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所述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n[0010]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时,所述从用于对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确定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在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基于亮度阈值范围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所述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于所述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n[0011]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为:与环境光平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平均值,其中,所述环境光平均值具体为:对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所获得亮度值。\n[0012]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包括: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对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即获得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0013]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包括: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对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进而获得第二环境光亮度值;从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亮度值的差值绝对值最小的环境光亮度值作为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0014]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用户的第一选择操作时,所述从对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具体为:响应所述第一选择操作,以从所述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所述第一背光曲线。\n[0015]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背光亮度值设置为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上是否运行有第一应用程序;\n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有所述第一应用程序时,将所述背光亮度值由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不同的第二背光亮度值。\n[0016]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n[0017]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单元,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获得模块,用于检测获得第一参数信息;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数信息,从用于对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曲线中包含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背光亮度值设置为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n[0018]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时,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基于位置信息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所述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n[0019]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时,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在第一亮度阈值范围;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亮度阈值范围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所述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于所述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n[0020]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为:与环境光平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平均值,其中,所述环境光平均值具体为:对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所获得亮度值。\n[0021]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第一平均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以获得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0022]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第二平均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进而获得第二环境光亮度值;第四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多个环境光亮度值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二环境光亮度值的差值绝对值最小的环境光亮度值作为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0023]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用户的第一选择操作时,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响应所述第一选择操作,以从所述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所述第一背光曲线。\n[0024]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在将所述背光亮度值设置为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之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上是否运行有第一应用程序;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有所述第一应用程序时,将所述背光亮度值由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不同的第二背光亮度值。\n[0025]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n[0026]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n[0027]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的背光进行控制时,首先通过传感器检测获得第一参数信息,然后基于第一参数信息从用于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接着从该第一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与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进而对该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基于电子设备所检测的第一参数信息的不同,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进行背光控制的背光曲线也不同,从而达到了对显示单元的背光控制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n附图说明\n[002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n[002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中确定第一背光曲线的流程图;\n[003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中确定第一环境光亮度值的流程图;\n[003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单元背光控制不够精确的技术问题。\n[0033]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n[0034] 检测获得第一参数信息,该第一参数信息例如为: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用户的第一选择操作等等;基于该第一参数信息,从用于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其中,该第一背光曲线中包含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的第一对应关系;基于该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与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将该背光亮度值设置为该第一背光亮度值。\n[0035] 由于在上述方案中,基于电子设备所检测的第一参数信息的不同,对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进行背光控制的背光曲线也不同,从而达到了对显示单元的背光控制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n[0036]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n[0037]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包括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例如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等。\n[0038] 请参考图1,该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0039] 步骤S101:检测获得第一参数信息;\n[0040] 步骤S102:基于该第一参数信息,从用于对该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其中,该第一背光曲线中包含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的第一对应关系;\n[0041] 步骤S103:基于该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与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光亮度值所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n[0042] 步骤S104:将该背光亮度值设置为该第一背光亮度值。\n[0043] 其中,步骤S101中,该第一参数信息可以为多种类型的参数信息,下面列举其中的三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三种情况。\n[0044] 第一种,该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该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可以通过GPS定位仪获得该第一位置信息;也可以设定一基站为参考基站,然后通过该电子设备的android标准接口确定该参考基站相对于该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进而基于该相对位置确定该第一位置信息等等。\n[0045] 第二种,该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其中可以通过光传感器检测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该光传感器例如为:环境光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等等。\n[0046] 第三种,该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用户的第一选择操作,该第一选择操作可以为预设的任意操作,比如:点击该第一背光曲线的操作、产生一预设手势的操作等等。\n[0047] 其中,步骤S102中,基于该第一参数信息的不同,获取该第一背光曲线的方式也不同,下面列举其中的三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三种情况。\n[0048] 第一种,在该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该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时,该从对该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具体为:\n[0049] 基于位置信息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该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于该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n[005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的位置信息其环境光强度值并不相同,进而可以对应不同的背光曲线,比如:如果该第一位置信息表明该电子设备位于室内,则表明该第一环境光强度值较低、而如果该第一位置信息表明该电子设备位于室外、则表明该第一环境光强度值较高等等。进而,可以在电子设备内预存位置信息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例如如表1所示:\n[0051] 表1\n[0052]\n位置信息 背光曲线\n室内 001\n室外 002\n车库 003\n[0053] 进而在确定该第一位置信息之后,通过查找位置信息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以表1为例,如果该第一位置信息具体为:室内,那么确定出背光曲线001为该第一背光曲线。\n[0054] 第二种,在该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时,该从用于对该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请参考图2,具体包括:\n[0055] 步骤S201:确定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0056] 步骤S202:确定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在第一亮度阈值范围;\n[0057] 步骤S203:基于亮度阈值范围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该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于该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n[005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步骤S201中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可以为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当前时刻的环境光亮度值,但是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为:与环境光平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平均值,其中,该环境光平均值具体为:对预设时间间隔内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所获得亮度值。\n[0059] 其中,该预设时间间隔可以为任意时间间隔,比如:4min、10min等等,该第一阈值也可以为任意阈值,比如:20Hz、30Hz等等,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为与该环境光平均值差值最小的亮度值。\n[0060] 由于即使用户在单一环境中,其对应的第一环境光强度值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进而导致其对应的亮度阈值范围也不同,例如:用户在室内时,其对应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的亮度阈值范围可能在350~800Hz,但是如果用户在室内运动至窗户边使强光直射该电子设备,这种情况下,其对应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可能高于800Hz;又例如:\n用户在室外时,其对应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的亮度阈值范围可能在800~1000Hz,但是如果用户在室外运动至树荫下,其对应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可能低于800Hz等等。然而,通常情况下,用户在单一环境中,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光亮度值超出其对应的亮度阈值范围的时间会较短,如果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对该更换对应的背光曲线的话,首先,频繁调整背光曲线会加重电子设备处理器的负担,其次,也导致用户的眼睛感到不适,降低用户的体验度。\n[0061] 故而,为了降低处理器的处理负担,并且提高用户体验度,可以通过该与环境光平均值的差值小于该第一阈值的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确定该第一背光曲线。\n[006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201中,可以通过方式获得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况。\n[0063] 第一种:该确定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包括:\n[0064] 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该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n[0065] 对该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即获得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0066] 假设该预设时间间隔为:4min,共获得如表2所示的8个环境光亮度值:\n[0067] 表2\n[0068]\n[0069] 然后对上面获得的8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654,故而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为:\n654Hz,当然,上面所列举多个环境光平均值以及该第一环境光平均值仅仅作为一个例子,并不限于上述数据。\n[0070] 第二种,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该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n[0071] 对该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进而获得第二环境光亮度值;\n[0072] 从该多个环境光亮度值中确定出与该第二环境光亮度值的差值绝对值最小的环境光亮度值作为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0073] 还是以该预设时间间隔为4min、共获得如表2所示的8个环境光亮度值为例,那么,对这8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获得的是第二环境光亮度值,然后将个8个环境光亮度值分别与该第二环境光亮度值取差值平均值,获得如表3所示的结果。\n[0074] 表3\n[0075]\n编号 1 2 3 4 5 6 7 8\n差值平均值 54 44 346 49 50 48 52 46\n[0076] 假设该第一阈值为45Hz,进而可以通过上述表3确定出该第一环境光阈值为编号2所对应的环境光亮度值,也就是610Hz,当然上述第一阈值、第一环境光阈值仅仅为一个举例,并不作为限制。\n[0077]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电子设备内预设亮度阈值范围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表,例如如表4所示:\n[0078] 表4\n[0079]\n亮度阈值范围(Hz) 背光曲线\n800~1000 001\n350~800 002\n300~350 003\n[0080] 其中,步骤S202中,在获得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之后,就可以确定其对应的第一亮度阈值范围,例如:如果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为600Hz,那么,其对应的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则为800~1000Hz;如果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为340Hz,那么,其对应的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则为\n300~350Hz等等。\n[0081] 在基于步骤S201确定该亮度阈值范围之后,通过查找亮度阈值范围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该第一背光曲线,以表4为例,如果该第一亮度阈值范围为300~\n350Hz,则可以确定背光曲线003为该第一背光曲线。\n[0082] 第三种,在该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用户的第一选择操作时,该从对该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具体为:\n[0083] 响应该第一选择操作,以从该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该第一背光曲线。\n[0084] 例如:用户通过鼠标点击001,那么则确定背光曲线001为该第一背光曲线;又例如:用户通过电子设备的触控显示单元点击003,那么则确定背光曲线003为该第一背光曲线等等。\n[0085] 其中,步骤S103中,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光亮度值通常为通过光床传感器实时检测的环境光亮度值,由于在第一背光曲线中存在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的第一对应关系,故而在获得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光亮度值之后就可以直接通过该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一背光亮度值。\n[008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基于步骤S104将该背光亮度值设置为该第一背光亮度值之后,请参考图3,该方法还包括:\n[0087] 步骤S301:检测该电子设备上是否运行有第一应用程序;\n[0088] 步骤S302:在该电子设备上运行有该第一应用程序时,将该背光亮度值由该第一背光亮度值调整为与该第一背光亮度值不同的第二背光亮度值。\n[0089] 其中,步骤S301中,可以通过读取该电子设备的任务管理器确定该电子设备所运行的多个应用程序,然后判断该多个应用程序中是否包含该第一应用程序,该第一应用程序可以为任意应用程序,比如:电子书阅读应用程序、图像浏览程序等等。\n[0090] 其中,步骤S302中,由于针对不同的应用程序,会存在最适合的背光亮度值,故而在确定该电子设备运行有该第一应用程序,比如:电子书阅读程序,就对该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n[009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第二背光亮度值小于该第一背光亮度值。\n[0092] 在该第一应用程序为电子书阅读程序时,如果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较低,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这样用户在通过该电子书阅读程序进行电子书阅读时,会感到光线较为柔和,故而该第二背光亮度值小于该第一背光亮度值。\n[0093] 以下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介绍本发明中的信息处理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一切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知道应该如何根据本发明的思想进行变形。\n[0094] 实施例一\n[0095] 本发明实施例将以第一参数信息为该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介绍的信息处理的方法。\n[0096] 在T1时刻,该手机的用户A正在上班,手机放在办公桌上,该手机通过GPS定位仪检测到手机所在位置为办公室,故而确定其第一位置信息为:室内;\n[0097] 然后该手机通过表1的位置信息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第一位置信息所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为:背光曲线001;\n[0098] 然后该手机通过光传感器器检测当前时刻手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值,进而通过该环境光强度值从该第一背光曲线中确定出该环境光强度值所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n[0099] 接着,该手机将手机的显示屏的背光亮度值调整为该第一背光亮度值。\n[0100] 在T2时刻,该手机检测该手机上运行有如下应用程序:音乐播放程序、电子书浏览程序,其中包括第一应用程序:图像浏览程序,故而降低该背光亮度值,也就是将背光亮度值由该第一背光亮度值调整为小于该第一背光亮度值的第二背光亮度值。\n[0101] 实施例二\n[0102] 在本实施例中,将以该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为例进行介绍。\n[0103] 在T3该平板电脑的用户B开启该平板电脑进行图像浏览操作,该平板电脑的光传感器在2min钟内采集获得8个环境光亮度值,具体如表5所示:\n[0104] 表5\n[0105]\n[0106]\n[0107] 然后,该平板电脑对上述8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进而获得第二环境光亮度值:866,然后对上述8个环境光平均值和该第二环境光亮度值取差值平均值,进而获得如表\n6所示的差值平均值:\n[0108] 表6\n[0109]\n编号 1 2 3 4 5 6 7 8\n差值平均值 34 44 34 39 262 40 36 42\n[0110] 假设所述第一阈值为40,那么其中的1、3、4、6、7与第二环境光亮度值的差值平均值都小于该第一阈值,故而该平板电脑从中选择出差值平均值最低的作为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也就是:900;\n[0111] 然后通过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确定其对应的亮度阈值范围为:800~1000Hz;\n[0112] 然后通过该亮度阈值范围确定背光曲线001作为该第一背光曲线;\n[0113] 在T4时刻,该平板电脑的光传感器检测获得当前环境光强度值为:910Hz,进而在该第一背光曲线上确定该910Hz所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进而将该平板电脑的显示器的背光亮度值调整为该第一背光亮度值。\n[0114]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单元,请参考图\n4,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下结构:\n[0115] 获得模块40,用于检测获得第一参数信息;\n[0116] 第一确定模块41,用于基于该第一参数信息,从用于对该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其中,该第一背光曲线中包含环境光亮度值与背光亮度值的第一对应关系;\n[0117] 第二确定模块42,用于基于该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出与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n[0118] 设置模块43,用于将该背光亮度值设置为该第一背光亮度值。\n[0119] 其中,基于该获得模块40所获得的该第一参数信息的不同,进而该第一确定模块\n41确定该第一背光曲线的方式也不同,下面列举其中的三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三种方式。\n[0120] 第一种,在该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该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时,该第一确定模块41,具体用于:\n[0121] 基于位置信息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该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于该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n[0122] 第二种,在该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时,该第一确定模块41,具体包括:\n[0123] 该第一确定模块,具体包括:\n[0124]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0125]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所在第一亮度阈值范围;\n[0126]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亮度阈值范围与背光曲线的对应关系,从该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于该第一亮度阈值范围对应的第一背光曲线。\n[0127] 进一步的,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为:与环境光平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平均值,其中,该环境光平均值具体为:对预设时间间隔内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所获得亮度值。\n[0128] 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一确定单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进而该第一确定单元所包含的功能模块也不同,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n[0129] ①该第一确定单元,具体包括:\n[0130]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该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n[0131] 第一平均子单元,用于对该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以获得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0132] ②该第一确定单元,具体包括:\n[0133]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每隔一预设时间间隔,确定该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n[0134] 第二平均子单元,用于对该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进而获得第二环境光亮度值;\n[0135]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从该多个环境光亮度值中确定出与该第二环境光亮度值的差值绝对值最小的环境光亮度值作为该第一环境光亮度值。\n[0136] 第三种,在该第一参数信息具体为:用户的第一选择操作时,该第一确定模块41,具体用于:\n[0137] 响应该第一选择操作,以从该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该第一背光曲线。\n[0138] 进一步的,该电子设备还包括:\n[0139] 检测模块,用于在将该背光亮度值设置为该第一背光亮度值之后,检测该电子设备上是否运行有第一应用程序;\n[0140] 调节模块,用于在该电子设备上运行有该第一应用程序时,将该背光亮度值由该第一背光亮度值调整为与该第一背光亮度值不同的第二背光亮度值。\n[0141] 进一步的,该第二背光亮度值小于该第一背光亮度值。\n[0142]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与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信息处理方法相对应,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信息处理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电子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变形,故而在此不再详细介绍。\n[0143]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n[0144] (1)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的背光进行控制时,首先通过传感器检测获得第一参数信息,然后基于第一参数信息从用于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的至少两条背光曲线中,确定出第一背光曲线接着从该第一背光曲线中确定出与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对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进而对该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基于电子设备所检测的第一参数信息的不同,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进行背光控制的背光曲线也不同,从而达到了对显示单元的背光控制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n[0145] (2)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参数信息可以为多种参数信息,比如:该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光亮度值、用户的第一选择操作等等,故而可以通过方式确定确定第一背光曲线,进而达到了对背光控制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n[0146] (3)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境光亮度值具体为:与环境光平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平均值,其中,所述环境光平均值具体为:对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多个环境光亮度值取平均值所获得亮度值,故而防止了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光亮度值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波动时,导致的背光曲线频繁更换的技术问题,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的处理负担,并且,防止了因为频繁更换背光曲线给用户的眼睛所带来的不适,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n[0147] (4)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检测到该电子设备上运行有第一应用程序时,会对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进行调整,也就是针对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为其确定最佳的背光亮度值,故而达到了对显示单元背光控制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n[0148] (5)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程序为电子书阅读程序时,将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值由第一亮度值降低为小于该第一亮度值的第二亮度值,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电子设备阅读程序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并且,用户在通过该电子书阅读程序进行电子书阅读时,会感到光线较为柔和,提高了用户体验度。\n[0149]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n[0150]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n[0151]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n[0152]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n[0153]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n[0154]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法律信息
- 2017-12-26
- 2015-03-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9G 3/34
专利申请号: 201310344139.3
申请日: 2013.08.08
- 2015-02-1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7-07-09
| | |
2
| | 暂无 |
2012-01-17
| | |
3
| |
2009-04-15
|
2007-10-12
| | |
4
| |
2012-03-14
|
2011-07-26
| | |
5
| | 暂无 |
2008-11-1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