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卡簧(1);
把手柄(2),其上设置有拆卸口(21),用以拆卸工具(6)夹紧所述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
用以固定安装在门窗体上的把手座,所述把手座上具有把手头(31),所述把手头(31)通过所述弹性卡簧(1)与所述把手柄(2)卡接装配,通过所述拆卸口(21)压合所述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以使所述把手柄(2)拆离所述把手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柄(2)上设置有插接所述把手头(31)的内腔(22),所述内腔(22)上设置有一卡接所述弹性卡簧(1)一侧的第一卡槽(23);
所述把手头(31)上设置有一卡接所述弹性卡簧(1)另一侧的第二卡槽(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头(31)上还设置有一限位槽(38),用以约束游离端(11)不发生转动偏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加固件(4),用以所述把手柄(2)与所述把手座之间的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头(31)插接有一芯轴(5);
所述把手柄(2)上还设有一与芯轴(5)插接配合的门芯孔(24),所述门芯孔(24)与所述内腔(2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还包括外套(37)及与所述芯轴(5)连接的内座(33),所述外套(37)装配于所述内座(33)的外部,所述把手头(31)转动连接所述内座(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还包括弹性挡圈(34),所述弹性挡圈(34)卡接所述把手头(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轴(5)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所述把手柄(2)及所述把手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还包括定位螺套(35)及与定位螺套(35)螺接的定位螺丝(36),所述定位螺套(35)固定设置在其中一所述把手座,所述定位螺丝(36)插接另一所述把手座。
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n背景技术\n[0002] 插芯锁,又叫插芯门锁,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门锁之一。该类门锁一般由把手、锁芯及锁体三部分组成,主要安装在室内套装门及防盗门上。\n[0003] 但目前市场上的插芯锁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零部件相对较多。而插芯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如把手部位产生磨损需要进行更换时,或者,目前市场上使用于插芯锁的把手样式多,当用户想自行更换把手时,此时,需要将锁体进行整体拆卸后再重新组装,这就需要换锁的专业人士上门进行更换,因此,更换插芯锁的把手非常不方便。\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不仅实现便于拆装更换插芯锁的把手的目的,且还能实现在无专业人士上门时用户自行更换的目的。\n[0005]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n[0006] 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包括:\n[0007] 弹性卡簧;\n[0008] 把手柄,其上设置有拆卸口,用以拆卸工具夹紧所述弹性卡簧的游离端;弹性卡簧的游离端优选呈折弯卡合结构,也可选设有卡钳孔的延伸部,对应的,拆卸工具优选卡簧钳,也可选镊子,或者可选尖嘴钳。\n[0009] 用以固定安装在门窗体上的把手座,所述把手座上具有把手头,所述把手头通过所述弹性卡簧与所述把手柄卡接装配,通过所述拆卸口压合所述弹性卡簧的游离端,以使所述把手柄拆离所述把手座。具体在于,该把手在拆卸过程中,用拆卸工件通过拆卸口夹住弹性卡簧的游离端,并使得游离端压合,弹性卡簧整体收缩,外径变小,则弹性卡簧作用在把手柄上的作用力及作用面积减小,实现便于将把手柄拆离把手头的目的,进而实现该把手便于快速、便捷拆卸的目的。而利用拆卸工具通过拆卸口压合弹性卡簧的游离端的方式,不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拆卸,因此,当后期需要进行更换把手柄时,可由用户自行更换,达到便于拆装更换的效果。\n[0010]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柄上设置有插接所述把手头的内腔,所述内腔上设置有一卡接所述弹性卡簧一侧的第一卡槽;所述把手头上设置有一卡接所述弹性卡簧另一侧的第二卡槽。因此,将弹性卡簧装配至把手头上时,将弹性卡簧靠近内径一侧卡接在第二卡槽的内部,实现弹性卡簧的卡接定位在把手头上的目的。当把手柄插接至把手头时,将弹性卡簧靠近外径的一侧卡接在第一卡槽的内部,这样,把手柄通过弹性卡簧卡接在把手头上,把手柄无法从把手头上拔出,实现将把手柄装配至把手头上的目的。\n[0011]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头上还设置有一限位槽,用以约束游离端不发生转动偏位。一方面,由于弹性卡簧的游离端约束于限位槽的内部,使得弹性卡簧不会因为把手柄在插接装配过程中与弹性卡簧接触而发生转动偏位,保证了弹性卡簧的游离端在装配后对准拆卸口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卡簧的游离端嵌于限位槽内,更便于把手柄便捷地装配至把手头上。\n[0012] 进一步地,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还包括至少一加固件,用以所述把手柄与所述把手座之间的装配。\n[0013]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头插接有一芯轴;所述把手柄上还设有一与芯轴插接配合的门芯孔,所述门芯孔与所述内腔连通。\n[0014]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座还包括外套及与所述芯轴连接的内座,所述外套装配于所述内座的外部,所述把手头转动连接所述内座。\n[0015]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座还包括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卡接所述把手头。\n[0016] 进一步地,在所述芯轴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所述把手柄及所述把手座。\n[0017]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座还包括定位螺套及与定位螺套螺接的定位螺丝,所述定位螺套固定设置在其中一所述把手座,所述定位螺丝插接另一所述把手座。\n[001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n[0019] 把手柄,即为插芯锁的把手,通过弹性卡簧卡接在把手座的把手头上,且该把手柄上设置有拆卸口,则用户可使用拆卸工具,通过拆卸口对弹性卡簧的游离端进行压合,并进行拆离把手柄,实现了用户自行拆卸更换插芯锁的把手的目的,无需专业人士上门进行的更换,且同时,拆装的过程简单,快捷。\n附图说明\n[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n[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的整体爆炸示意图;\n[0022] 图3为图2中的A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n[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的第一部装示意图;\n[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的第二部装示意图;\n[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中的把手柄的结构图;\n[0026] 图7为图6中的B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n[0027] 图标:1‑弹性卡簧,11‑游离端,2‑把手柄,21‑拆卸口,22‑内腔,23‑第一卡槽,24‑门芯孔,31‑把手头,32‑第二卡槽,33‑内座,34‑弹性挡圈,35‑定位螺套,36‑定位螺丝,37‑外套,38‑限位槽,4‑加固件,5‑芯轴,6‑拆卸工具。\n具体实施方式\n[0028]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n[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n[003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n[003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的整体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的第二部装示意图,仅部分展示了把手柄2、把手头31及弹性卡簧1的装配示意,为更清楚展示其三者的装配关系,把手柄2断面并剖面示意,具体请结合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包括:\n[0032] 弹性卡簧1;\n[0033] 把手柄2,其上设置有拆卸口21,用以拆卸工具6夹紧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n[0034] 用以固定安装在门窗体上的把手座,把手座上具有把手头31,把手头31通过弹性卡簧1与把手柄2卡接装配,通过拆卸口21压合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以使把手柄2拆离把手座。\n[0035]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优选如图中呈折弯卡合结构,也可选设有卡钳孔的延伸部,对应的,拆卸工具6优选卡簧钳,也可选镊子,或者可选尖嘴钳。则该把手的装配时,先将弹性卡簧1卡接在把手头31上,再将把手柄2插接在把手头31上,此时,弹性卡簧1装配在把手头31与把手柄2之间,实现该把手的简捷而快速的装配。应当注意的,装配后的拆卸口21应当对准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则拆卸该把手时,用拆卸工件通过拆卸口21夹住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并使得游离端11压合,弹性卡簧1整体收缩,外径变小,则弹性卡簧1作用在把手柄2上的作用力及作用面积减小,实现便于将把手柄2拆离把手头31的目的,进而实现该把手便于快速、便捷拆卸的目的。而利用拆卸工具6通过拆卸口21压合弹性卡簧\n1的游离端11的方式,不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拆卸,因此,当后期需要进行更换把手柄2时,可由用户自行更换,达到便于拆装更换的效果。\n[0036] 为实现上述弹性卡簧1卡接于把手头31与把手柄2之间,以实现把手柄2通过弹性卡簧1与把手头31进行卡接的目的,发明人提供一种优选方案,图3为上述图2中的A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中的把手柄2的结构图,图7为图\n6中的B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则具体根据图3、图6及图7,并结合图5所示,把手柄2上设置有插接把手头31的内腔22,内腔22上设置有一卡接弹性卡簧1一侧的第一卡槽23;把手头31上设置有一卡接弹性卡簧1另一侧的第二卡槽32。因此,将弹性卡簧1装配至把手头31上时,将弹性卡簧1靠近内径一侧卡接在第二卡槽32的内部,实现弹性卡簧1的卡接定位在把手头31上的目的。当把手柄2插接至把手头31时,将弹性卡簧1靠近外径的一侧卡接在第一卡槽23的内部,这样,把手柄2通过弹性卡簧1卡接在把手头31上,把手柄2无法从把手头31上拔出,实现将把手柄2装配至把手头31上的目的。\n[0037] 进一步的,为使得把手柄2拆接装配至把手头31时,保证弹性卡簧1不发生转动而使得游离端11偏移了原先位置,而导致游离端11没有对准拆卸口21,如图3及图5所示,把手头31上还设置有一限位槽38,用以约束游离端11发生转动偏位,具体的,限位槽38与第二卡槽32相连通,当弹性卡簧1卡接至第二卡槽32,并将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嵌入至限位槽38内,一方面,由于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约束于限位槽38的内部,使得弹性卡簧1不会因为把手柄2在插接装配过程中与弹性卡簧1接触而发生转动偏位,保证了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在装配后对准拆卸口21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嵌于限位槽38内,更便于把手柄2便捷地装配至把手头31上。\n[0038] 具体请参阅图1以及图2,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还包括至少一加固件4,用以把手柄\n2与把手座之间的装配。具体的,把手柄2上设置有加固孔,加固件4优选螺栓,则加固孔可以为与加固件4的外螺纹相适配的通孔,也可以为与加固件4的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进一步,加固件4优选抵接或螺接至芯轴5,则加固件4穿过加固孔并抵接/螺接至芯轴5上,加固件4还可以为螺接把手头31,则加固件4穿过加固孔并螺接把手头31,一方面,进一步加固把手柄2与把手座之间的连接配合。另一方面,加固件4一端连接于把手柄2,另一端作用于把手头31或芯轴5上,则在把手柄2上施加转动的作用力时,将带动芯轴5转动,实现把手座的开锁或上锁的动作效果。\n[0039] 具体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把手头31插接有一芯轴5;把手柄2上还设有一与芯轴5插接配合的门芯孔24,门芯孔24与内腔22连通。则门芯孔24的孔壁均与芯轴5的侧面相接触,使得把手柄2的力更好传递至芯轴5上。\n[0040] 具体请结合图2所示,把手座还包括外套37及与芯轴5连接的内座33,外套37装配于内座33的外部,把手头31转动连接内座33。其中,外套37用以保护内座33,内座33内置有把手零部件,防尘防水以及避免内座33中的零部件发生磕碰磨损的作用。优选的,外套37上设置有母扣,内座33上只有与母扣相扣合的公扣,则外套37卡扣连接在内座33上。\n[0041] 进一步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装的把手的第一部装示意图,其中,图4展示了芯轴5、弹性挡圈34及内座33之间的结构及其之间的装配关系,具体请结合图4所示,把手座还包括弹性挡圈34,弹性挡圈34卡接把手头31。因此,把手头31插接装配在内座33上,把手头31的其中一侧通过卡边卡接配合在内座33上,另一侧通过弹性挡圈34卡接配合在内座33上,使得把手头31现限位并装配在在内座33上的同时,把手头31还以沿着中轴线转动,实现把手头31稳定转动连接在内座33上的目的。优选的,弹性挡圈34及弹性卡簧1分别位于内座33的相对两侧,则把手柄2转动时,将一起带动把手头31及弹性卡簧1,从而使得弹性卡簧1的游离端11始终对准拆卸口21,而不发生偏位。\n[0042] 进一步的,具体结合图1所示,在芯轴5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把手柄2及把手座。具体的,对称设置在芯轴5上的两个把手座均螺栓连接在门窗体上,芯轴5贯穿门窗体,且两端均与把手座的把手头31连接,每个把手柄2均通过弹性卡簧1与把手头31相卡接,则该双把手结构均实现快速、便捷更换的目的。\n[0043] 为使得两个把手座的两个螺丝安装孔能对应上,尤其,两个把手座的把手头31上用以插接芯轴5的孔相对应,具体结合图1所示,把手座还包括定位螺套35及与定位螺套35螺接的定位螺丝36,定位螺套35固定设置在其中一把手座,定位螺丝36插接另一把手座。从而实现便于插接芯轴5的目的。\n[0044]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