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风结构,包括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为出风口或连通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结构上设有导风部并形成风机安装位和第一气流空间,所述风机安装位、所述第一气流空间和所述输出端依次连通;
所述导风部和所述风机安装位沿所述导风结构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气流空间位于所述导风部和所述风机安装位的外周;
所述导风部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倾斜于所述轴向地设置在所述风机安装位与所述第一气流空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面为围绕所述导风部的圆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为第一增压出风口,所述导流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增压出风口的内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增压出风口的连通方向,所述第一增压出风口具有相对的进风端和出风端;
所述第一增压出风口在所述进风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增压出风口在所述出风端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增压出风口包括位于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之间的延伸中部;
从所述进风端到所述延伸中部,所述第一增压出风口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从所述延伸中部到所述出风端,所述第一增压出风口的截面积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导风结构的径向,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有间隔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的贯通方向为所述轴向或垂直于所述轴向。
8.风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壳和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结构,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外壳与所述导风结构连接并形成风道,所述风道依次经过所述进风口、所述风机安装位、所述第一气流空间和所述出风口;
或,
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导风结构内形成风道,所述风道依次经过所述进风口、所述风机安装位、所述第一气流空间和所述连通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过滤件安装位和形成第二气流空间;
所述进风口、所述过滤件安装位和所述第二气流空间从外到内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气流空间和所述风机安装位沿所述轴向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风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送风件,所述导风结构通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送风件连通,或,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导风管和送风件,所述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管和所述送风件依次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结构与所述导风管的入口对接,所述导风管的出口与送风件对接;
和\或,所述送风件上设置有第二增压出风口;
和\或,所述送风件呈环形。
12.风扇,包括风道结构和风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结构采用上述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
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风机安装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为混流风机,所述混流风机的送风侧倾斜于所述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气流空间,
和/或,所述风扇还包括灭菌模块,所述灭菌模块固定在所述导风结构上,且所述灭菌模块的发生端朝向所述第一气流空间设置,
和/或,所述风扇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过滤件安装位。
14.风扇吊灯,包括灯构件和风扇,所述灯构件包括灯体和设置在所述灯体内的光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风扇。
15.风扇吊灯,包括灯构件和风扇,所述灯构件包括灯体和设置在所述灯体内的光源,所述风扇包括风道结构和设置在所述风道结构中的风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结构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风道结构;
所述风扇还包括灭菌模块,所述灭菌模块设置在所述送风件内,所述送风件设置在所述灯体内。
导风结构、风道结构、风扇和风扇吊灯\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扇的导风结构、风道结构、风扇和风扇吊灯。\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一种无叶风扇吊灯包括风扇和灯构件。风扇包括风道结构和风机,风道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外壳、导风管和增压导风结构,其中,外壳用于容纳风机,外壳的外轮廓呈棱形且上下两侧设置有进风口和连通口,风机为混流风机,气流沿风机轴向从进风口进入外壳后,在外壳轮廓的限制下,先沿倾斜于轴向且背离风机轴心的方向经过扇叶,后沿倾斜于轴向且逐渐靠近风机轴心的方向流动,最后沿风机轴向从连通口输出。环形的导风结构内侧连接有两根导风管,外壳的连通口与两根导风管的入口之间以一个T型的三通件进行连通。\n[0003] 虽然现有的该无叶风扇吊灯解决体积减小和风道密封性的问题,但气流在经过外壳和三通件的过程中气流方向多次变化,且在经过T型三通件时流动方向90度改变,该方式很大程度影响气流并影响最终送风速度和送风量。而对于需要设置增压出风口的情况,或需要接驳管道以延长风道的情况对送风距离和送风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现有的该种无叶风扇存在送风距离和送风量不足的问题。\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证无叶风扇送风距离和送风量的导风结构。\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证无叶风扇送风距离和送风量的风道结构。\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证送风距离和送风量的风扇。\n[0007]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证送风距离和送风量的风扇吊灯。\n[0008]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有效保证送风距离和送风量的风扇吊灯。\n[0009] 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提供的导风结构包括输出端,输出端为出风口或连通口;导风结构上设有导风部并形成风机安装位和第一气流空间,风机安装位、第一气流空间和输出端依次连通;导风部和风机安装位沿导风结构的轴向依次设置,第一气流空间位于导风部和风机安装位的外周;导风部具有导流面,导流面倾斜于轴向地设置在风机安装位与第一气流空间之间。\n[0010]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结构可以是风机模块的带有连通口的外壳部,也可以是带有出风口的末端送风部件,由于混流风机的出风方向倾斜于风机轴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结构在风机下方设置导风部,导风部延续混流风机的出风方向将气流引导至第一气流空间,无论输出端是沿径向或是轴向,气流只需经过一次角度不大的换向即可从输出端输出,此设置能尽可能减少气流在从输出端输出前与导风结构内壁面的碰撞次数;另外,导流部设置在混流风机的下方以作为混流风机的支撑座使用,此设置能进一步避免过多内部结构而使导风结构内壁面轮廓复杂化而影响气流,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尽可能保证流速和流量,因而保证送风距离和送风量。\n[0011] 进一步的方案是,导流面为围绕导风部的圆台面。\n[0012] 由上可见,此设置能实现更全面的导向效果,进一步利于保证送风距离和送风量。\n[0013] 进一步的方案是,出风口为第一增压出风口,导流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增压出风口的内壁面上。\n[0014] 由上可见,出风口设置为第一增压出风口,与以往轴流扇叶输出的强劲气流相比,从导风结构送出的纯净气流不仅更柔和,且能送至更远距离;另外,由于第一增压出风口需要截面积的渐变,倾斜于轴向设置的导流面恰好成为第一增压出风口的内壁面,导风结构结构更紧凑,送风效果更好。\n[0015]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沿第一增压出风口的连通方向,第一增压出风口具有相对的进风端和出风端;第一增压出风口在进风端的截面积大于第一增压出风口在出风端的截面积。\n[0016]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增压出风口包括位于进风端与出风端之间的延伸中部;\n从进风端到延伸中部,第一增压出风口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从延伸中部到出风端,第一增压出风口的截面积保持不变。\n[0017] 由上可见,进风端与出风端的截面积差形成了出风口的增压效果;从延伸中部到出风端,第一增压出风口的截面积保持不变能在完成增压后进一步稳定气流,从而使送出的气流到达更远的距离。\n[0018] 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沿导风结构的径向,至少两个第一增压出风口有间隔地设置。\n[0019] 由上可见,此设置利于更多的气流被有效且稳定地送出。\n[0020] 进一步的方案是,输出端的贯通方向为轴向或垂直于轴向。\n[0021] 由上可见,轴向设置的输出端作为出风口利于送风;径向设置的输出端作为连通口利于接驳。\n[0022] 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提供的风扇的风道结构包括外壳和上述的导风结构,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外壳与导风结构连接并形成风道,风道依次经过进风口、风机安装位、第一气流空间和出风口;或,包括上述的导风结构,导风结构上设有进风口,导风结构内形成风道,风道依次经过进风口、风机安装位、第一气流空间和连通口。\n[0023] 由上述方案可见,导风结构作为末端出风部件与风机的外壳装配后能形成风道,或导风结构作为风机的外壳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道,该风道利于保证混流风机产生的增压气流的流速和流量。\n[0024] 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壳内还设有过滤件安装位和形成第二气流空间;进风口、过滤件安装位和第二气流空间从外到内依次连通,第二气流空间和风机安装位沿轴向连通。\n[0025] 由上可见,在空气进入风道结构后先利用高效滤芯进行过滤,结合过滤、杀菌、风扇和照明于一体的风扇吊灯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改善用户的生活品质。\n[0026] 进一步的方案是,风道结构还包括送风件,导风结构通过连通口与送风件连通,或,风道结构还包括导风管和送风件,导风结构、导风管和送风件依次连通。\n[0027] 由上可见,由于导风结构利于送风量和送风距离,在此前提下,因此风扇的风道结构可设置导风管和送风件作延伸,以满足不同送风位置或不同产品外观的设计需求。\n[0028]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风结构与导风管的入口对接,导风管的出口与送风件对接;\n和\或,送风件上设置有第二增压出风口;和\或,送风件呈环形。\n[0029] 由上述方案可见,将导风结构、导风管和吹风件依次连通的方式、送风件上设置第二增压出风口以及将送风件设置成环形,均能进一步利于保证流速和流量,从而保证最终的送风距离和送风量。\n[0030] 本实用新型第三目的提供的风扇包括风道结构和风机;风道结构采用上述的风道结构;风机设置在风机安装位。\n[0031] 进一步的方案是,风机为混流风机,混流风机的送风侧倾斜于轴向且朝向第一气流空间,和/或,风扇还包括灭菌模块,灭菌模块固定在导风结构上,且灭菌模块的发生端朝向第一气流空间设置,和/或风扇还包括过滤件,过滤件设置在过滤件安装位。\n[0032]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送风距离和送风量外,在空气进入风道结构后先利用高效滤芯进行过滤,结合过滤、杀菌、风扇和照明于一体的风扇吊灯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改善用户的生活品质。\n[0033] 本实用新型第四目的提供的风扇吊灯包括灯构件和风扇,灯构件包括灯体和设置在灯体内的光源;风扇采用上述的风扇。\n[0034] 本实用新型第五目的提供的风扇吊灯包括灯构件和风扇,灯构件包括灯体和设置在灯体内的光源,风扇包括风道结构和设置在风道结构中的风机;风道结构采用上述的风道结构;风扇还包括灭菌模块,灭菌模块设置在送风件内,送风件设置在灯体内。\n附图说明\n[0035]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吊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n[0036]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吊灯第一实施例中风扇的剖视图。\n[003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n[0038]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n[0039] 图5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吊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n[0040]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吊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41] 风扇吊灯第一实施例\n[0042]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吊灯主要由吊装构件1、灯构件2和风扇3构成,其中,吊装构件1用于悬吊灯构件2和风扇3,灯构件2用于照明,风扇3用于吹风、空气过滤以及空气净化。\n[0043] 吊装构件1包括吊杆11和吊链12,风扇3布置在整个风扇吊灯的中央并由沿垂向延伸的吊杆11悬吊;而灯构件2包括灯体21和设置在灯体21内的LED灯22,LED灯2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灯体21整体呈圆环状并围绕在风扇3的外周,灯体21由吊链12悬吊。\n[0044] 参见图2和图3,风扇3主要由外壳31、滤网压盖32、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结构4、风机\n5、等离子发生器6、滤网7以及主板8组成,其中,外壳31、滤网压盖32和导风结构4组成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其中,滤网7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件。如图2所示,风扇3工作时,气流从风扇3上部的外周进入、经滤网7过滤、由风机5加压、经等离子发生器6除菌处理并由导风结构4再次增压从风扇3的底部朝下送出。\n[0045] 参见图2和图3,导风结构4中央设有一个支撑座,该支撑座则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部44。导流部44的上方形成用于设置风机5的风机安装位401。本实施例的导风结构4作为风扇上的末端送风件,在导风结构4的下侧且在导流部44的外周设有多个第一增压出风口41,第一增压出风口41为本发明的输出端,第一增压出风口41与风扇的外部连通,从第一增压出风口41送出的气流到达室内空间。\n[0046] 导风结构4在多个第一增压出风口41的上方形成第一气流空间402,第一气流空间\n402围绕在风机安装位401的外周。风机安装位401、第一气流空间402和第一增压出风口41依次连通。\n[0047] 另外,导风结构4在多个第一增压出风口41的外周设置有沿导风结构4的周向设置的多个灭菌模块安装位403,且灭菌模块安装位403对应于第一气流空间402设置,即,安装到灭菌模块安装位40的等离子发生器6的发生端朝向第一气流空间402。\n[0048] 进一步地,由于风机5为混流风机,混流风机即沿轴向进风而沿倾斜于轴向的方向出风的风机,因而第一气流空间402所在的水平高度要稍低于风机安装位401的水平位置,从风机5送出的气流能倾斜于导风结构4的轴向送到第一气流空间402。进一步地,为实现导流,导流部44的外周形成了导流面441,导流面441为圆台面,在图3所示的径向投影视角下,导流面441倾斜于导风结构4的轴向地设置在风机安装位401与第一气流空间402之间。其中,导风结构4的轴向为安装在导风结构4上的风机5的轴向。\n[0049] 另外,参见图2和图3,导流部44为镂空设计,导流部44朝向风机安装位401凸起而在背向风机安装位401的一侧形成凹位,该凹位则成为用于容纳主板8的器件室442。\n[0050] 参见图3和图4,沿第一增压出风口41的连通方向,第一增压出风口41具有相对的进风端411和出风端413,第一增压出风口41利用进风端411与出风端413之间的截面积变化实现增压。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增压出风口41还包括位于进风端411与出风端413之间的延伸中部412,沿第一增压出风口41的连通方向,从进风端411到延伸中部412,第一增压出风口41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从延伸中部412到出风端413,第一增压出风口41的截面积保持不变。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增压出风口41的截面积变化通过第一增压出风口41在导风结构4的径向上的尺寸的变化实现。\n[0051] 本实施例中,三个第一增压出风口41沿导风结构4的径向有间隔地设置,且第一增压出风口41沿导风结构4的周向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导风结构4的径向上,第一增压出风口41的设置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其中,如图4所示,位于最内周的第一增压出风口41的进风端411处的内壁面的一部分为导流面441,由于导流面441自上到下地倾斜设置,该设置方式与实现第一增压出风口41截面变化的方式一致,因而利用导流面441形成第一增压出风口41使导风结构4结构更紧凑,送风效果更好,出风量更大。\n[0052] 结合图2至图4,外壳31上部的外周设有环绕设置的进风口301,在进风口301的内周,外壳31内设有从外到内布置的过滤件安装位302和第二气流空间303,外壳31的底壁还设有用于与第一增压出风口41连通的出风口。另外,滤网压盖32可拆卸地盖合在外壳31顶部的开口,用于实现滤网7拆装和阻挡风道。\n[0053] 当导风结构41安装在外壳31下部内,风道结构内形成风道,风道经过依次连通的进风口301、过滤件安装位302、第二气流空间303、风机安装位401、第二气流空间402、第一增压出风口41和外壳31的出风口。另外,此时风机安装位401位于第二气流空间303的正下方。\n[0054] 参见图2,滤网7安装到滤网安装位,风机5安装到风机安装位401,风机5的送风侧\n501倾斜于导风结构4的轴向且朝向第一气流空间402,等离子发生器6安装到灭菌模块安装位403,主板8放置在器件室442。由于导风结构4适用于与混流风机(风机5)配合使用,且导风结构4设置了第一增压出风口41,与以往轴流扇叶输出的强劲气流相比,从第一增压出风口41送出的纯净气流不仅更柔和,且能送至更远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和风扇吊灯能增强空气净化效果且提升用户舒适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结合过滤、杀菌、风扇和照明于一体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改善用户的生活品质。\n[0055] 风扇吊灯第二实施例\n[0056] 参见图5和图6,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导风结构作为风机915的外壳\n91,外壳91不具有用于送风的末端出风口,外壳91的输出端为沿水平方向(垂直于风机915的轴向)设置的连通口913,连通口913为本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输出端,连通口913不与室内空间直接连通,从连通口913输出的气流则进入下游的导风管92。当然,风机915的下方同样设置有导流部914。另外,外壳91的上部外周还设置进风口911,外壳91在进风口911与出风口913之间形成了经过风机915的风道。\n[0057] 本实施例的风道结构还包括导风管92和环形的送风件93,外壳91的连通口913与导风管92的入口对接,导风管92的出口与送风件93对接,送风件93上设置有第二增压出风口。\n[0058] 本实施例中的送风件93固定在环形的灯体991内,同样光源992设置在灯体991内。\n[0059] 与本实施例类似地,环形的送风件可不通过导风管与外壳连通,两个或三个环形的送风件沿外壳的周向均匀布置在外壳的外周,外壳的连通口直接与环形送风件的外周壁上的连通口对接。\n[0060]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风结构和风道结构还可以应用在不具有灯构件的风扇上。\n[0061]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部呈多棱台状,导风部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导风面,导风面为平面,相邻的两个导风面之间以棱边弯折相连。\n[0062]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面为曲面,在导风结构的径向投影上,导风面相对于第一气流空间凹陷。\n[0063]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结构的连通口倾斜设置于重力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n[0064]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增压出风口的截面积从进风端到出风端逐渐减小。\n[0065] 在其他实施例中,灯体与风扇的外壳固定连接。\n[0066] 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机安装位下方的支撑座不设置成具有导流面的导流部。\n[0067] 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的进风口在外壳的顶部,进风口、过滤件安装位和风机安装位沿重力方向依次设置。进一步地,该设置方式下可以不设置第二气流空间;进一步地,在该设置方式下,外壳上用于与吊杆连接的位置可设置在外壳上部的外周,或外壳通过吊链悬吊。\n[0068] 在其他实施例中,灭菌模块还可以是负离子发生器、紫外发生装置等主动消杀零耗材灭菌模块,当然,灭菌模块也可以选用耗材类灭菌模块。\n[0069] 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还可以是灯泡。\n[0070] 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件还可以是金属纤维烧结毡。\n[0071]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