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监视系统、监控传感设备的方法 |
申请号 | CN03123997.8 | 申请日期 | 2003-06-03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468755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8B25/10 | IPC分类号 | G08B25/10;B60R25/10;G08B25/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岛本博司;大八木雅之;大槻好之 |
代理机构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弋;钟强 |
摘要
一种车辆监视系统,包括:车载传感设备,用于通过无线电发送传感器获得的传感信息;通信适配器,用于通过无线电接收来自车载传感设备的传感信息,并将接收的传感信息发送到公共网络上;和监视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通信适配器的传感信息。车辆监视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便携远程监视,用于将来自车载传感设备的传感信息的发送中继至通信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视系统,用于将监视区域置于监视之下,其中 由传感设备从监视区域获得的传感信息通过无线电从传感设备发送至 通信适配器,然后进一步通过公共网络从通信适配器发送至监视服务 器。本发明还涉及监视遥控器和使用监视遥控器遥控传感设备的方 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车辆选定为监视区域的监视系统, 和遥控传感设备的方法,该传感设备检测车辆及执行该方法的监视遥 控器(下文中称为远程监视)的情况。特别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监视 系统、遥控传感设备的方法及远程监视,使得可以增加来自所述传感 设备的无线通信的可达范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停放在停车场的车辆由于盗窃、破坏、非法闯入等造成 的损失急剧增加。因此,用于将车辆置于监视之下的车辆监视系统引 起了极大的兴趣。
在现有的一种将车辆置于监视之下的车辆监视系统中,由安装在 车辆中的传感设备获得的传感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系统,如移动电话系 统,发送至监视服务器。
还有一种车辆监视系统,其中无线电通信在车载传感设备及远程 监视之间进行。在这种系统中,传感信息从车载传感设备发送至远程 监视,然后根据该传感信息,从远程监视向车载传感设备发送指令, 如警报或警报解除。
对于通过移动通信系统从车载传感设备向监视服务器发送传感信 息的车辆监视系统,需要在各车辆中安装移动通信终端,如移动电话 终端。于是,移动电话终端的安装费和通信费用对于每辆车都是必需 的,这导致监视系统成本增加。
相反,可能有这样的监视系统:其中用于通过公共网络与监视服 务器通信的通信适配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且使用无线LAN(局域网) 等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在通信适配器和安装在各车辆中的传感设备之间 进行。这种监视系统适用于在用户经常停车的位置安装了通信适配器 的情况,从而用户将停放的车辆置于监视之下。例如,在用户的家及 工作地安装通信适配器,以将停放在用户的家及工作地的车辆置于监 视之下。
对于使用通信适配器的监视系统,多辆车可以只使用一条通信线 路,因此可以降低通信成本。但是,来自车载传感设备的无线通信的 可能范围是以车载传感设备为中心,半径大约为几百米的范围,这比 来自移动电话终端的无线通信的可能范围(以移动电话终端为中心, 半径约为几千米)窄。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增加安装的通信 适配器的数目,以缩短车载传感设备与通信适配器之间的距离,从而 使车载传感设备和通信适配器之间可以正常通信。但是,这样增加了 安装成本,削弱了上面提到的降低通信成本的优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监视系统,从而有可能增加无 线电通信从传感设备可达的范围,以及一种遥控传感设备的方法和监 视遥控器。
为了实现上面的目标,采用下面的装置。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 种监视系统,包括:
包括传感器的传感设备,用于通过无线电发送传感器获得的传感 信息;
通信适配器,用于通过无线电从所述传感设备接收传感信息,并 将接收的传感信息发送到公共网络上;
监视服务器,用于从所述通信适配器接收传感信息;和
至少一个便携信息中继站,用于将传感信息的发送从所述传感设 备中继至所述通信适配器。
根据这种结构,信息中继站是便携的。因此,如果用户携带信息 中继站并离开传感设备所处的位置,则传感信息通过无线电由传感设 备可发送的范围变成以下两个范围之和:距传感设备预定距离内的范 围,和距携带信息中继站的用户预定距离内的范围。因此,可以增加 来自传感设备的无线电通信的可达范围。于是,无需增加安装的通信 适配器的数目,于是可以低成本地实现系统。
特别的,如果多个用户携带各自的信息中继站,则一个用户的一 个传感设备通过无线电发送的传感信息的可达范围是以下三个范围的 叠加:距一个传感设备预定距离内的范围、距一个用户预定距离内的 范围、和距每个其他用户预定距离内的范围。于是,可以进一步增加 无线电通信距传感设备的可达范围。另外,如果距一个用户预定距离 内的范围与距每个其他用户预定距离内的范围重叠,则传送通路数增 加,从而可以实现更可靠的无线电通信。
在本发明的监视系统中,传感设备、至少一个信息中继站、和通 信适配器可以组成无线电LAN(局域网)。
根据这种结构,每一传感设备、至少一个信息中继站、和通信适 配器可以对应无线电局域网仅包括一个网络接口(I/F)作为通信接口, 而不需要包括不同的网络接口。因此,可以减小电路规模,并可以使 设备和机器小型化。特别的,在无线电LAN中,发送可达范围约为 几百米,因此本发明的应用是有效的。
在本发明的监视系统中,信息中继站可以是监视遥控器,用于根 据通过无线电从传感设备接收的传感信息,向用户提供信息,并遥控 传感设备。
根据这种结构,信息中继站向用户提供基于传感信息的信息,从 而无需监视服务器的介入,用户便可识别监视区域的情形。由于信息 中继站遥控传感设备,所以无需监视服务器的介入,用户便可遥控传 感设备。
监视遥控器包括无线电发送部分,用于遥控传感设备。因此,如 果监视遥控器通过无线电发送部分发送通过无线电从传感设备接收的 传感信息,则它无需增加任何新的组件便可起到信息中继站的作用, 从而避免增加成本。
优选地,传感设备是连接到车辆上的车载传感设备,用于将车辆 置于监视下。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监视系统成为将车辆作为监视 区域的车辆监视系统,并可以将例如停放的车辆置于监视下。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遥控传感设备的方法,包括:
通过无线电从传感设备接收传感信息;
向至少一个便携信息中继站提供基于接收的传感信息的信息;
通过无线电向传感设备发送用于遥控传感设备的控制信息;和
通过无线电发送接收的传感信息。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视遥控器,包括:
无线电发送部分,用于通过无线电从传感设备接收传感信息,并 通过无线电向传感设备发送用于遥控传感设备的控制信息;和
通知部分,用于向用户提供基于接收的传感信息的信息,
其中无线电发送部分通过无线电发送接收的传感信息。
根据这种结构,如果用户在距监视区域较远的位置,由于用户携 带监视遥控器,所以用户可以识别监视区域的情况并遥控传感设备。
进一步,监视遥控器通过无线电发送接收的传感信息,于是从传 感设备通过无线电发送的传感信息的可达范围是以下两个范围之和: 距传感设备预定距离内的范围,和距携带信息中继站(监视遥控器) 的用户预定距离内的范围。因此,可以增加传感信息从传感设备发送 的可达范围。
监视遥控器包括无线电发送部分,用于通过无线电发送控制信 息。因此,如果监视遥控器通过无线电发送部分,从传感设备发送通 过无线电接收的传感信息,则无需添加任何新的组件便可增加传感信 息从传感设备发送的可达范围。
在本发明的遥控传感设备的方法中,通过无线电LAN执行信息 的无线电发送及接收。
在本发明的监视遥控器中,无线电发送部分有对应于无线电LAN 的网络接口。
根据这种结构构造的网络中,可以识别出多个监视遥控器及多个 传感设备。因此,在来自传感设备的传感信息中包含各传感设备的标 识号码,从而监视遥控器可以通过无线电接收来自另一监视遥控器远 程控制的传感设备的传感信息。因此,如果监视遥控器处于来自被遥 控的传感设备的无线电通信的可达范围内,则可以遥控该传感设备。
附图简介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监视系统的示意结 构的框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载传感设备的透视图;
图3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远程监视的透视图;
图4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远程监视的示意结构的框 图;
图5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载传感设备和远程监视的 处理操作的流程图;和
图6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远程监视的示意结构的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5讨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显示了本发明第一 实施例的车辆监视系统。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监视系统10是用于将车 辆11置于监视之下的系统。车辆监视系统10包括:安装在车辆11 内的车载传感设备12、监视遥控器14(下文中称为远程监视)、通 信适配器15、和监视服务器17。车载传感设备12获得的传感信息通 过无线电从车载传感设备12发送至通信适配器15,然后通过公共网 络16从通信适配器15发送至监视服务器17。特别的,在第一实施例 的车辆监视系统10中,通过用户将其作为中继站而携带的远程监视 14,进行车载传感设备12与通信适配器15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图2显示了放在车辆11的防晒板20上的车载传感设备12。在 车载传感设备12中放置用于检测由声音或震动引起的空气振动的声 压传感器(未显示)。车载传感设备12是智能传感器,用于判断车 辆11中是否存在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则根据来自声压传感器的声 压信号识别出干扰。例如,车载传感设备12可以根据来自声压传感 器的声压信号,检测出门是敞开还是关闭,或者车窗是否被打碎。
作为用于将车辆11置于监视之下的传感器,除了声压传感器以 外,还可以根据监视目的使用多种传感器。例如,要检测车门开合、 肇事逃逸、用硬币等损坏车身,可以使用用于检测振动的振动传感器 和加速度传感器。例如要检测车辆11被顶起或肇事者移动车辆11, 可以使用用于检测倾斜的传感器。要检测可疑人员接近,可以使用雷 达。
车载传感设备12中安放无线电LAN接口部分30(图4),用于 通过无线电(无线电波等)与远程监视14通信。无线电LAN接口部 分30的无线电通信可达范围根据用于通信的电磁波的类型及输出、 周围环境等而变化;例如,使用400MHz(兆赫兹)频段内的10mW (毫瓦)无线电波,则范围约在500米以内。
在第一实施例中,车载传感设备12将干扰信息发送至远程监视 14。干扰信息包括干扰发生、干扰类型及水平、车载传感设备12的 标识号码等。另外,车载传感设备12向远程监视14发送电池耗尽等 警报。
为了使用光或声在车辆11的外围发出警报或恐吓闯入车辆11的 人,车载传感设备12可以包括位于车辆合适点上的LED(发光二极 管)和扬声器。根据通过无线电LAN接口部分30从远程监视14接 收的指示信息,发出警报或恐吓闯入车辆的人。车载传感设备12可 以不使用扬声器,而与车辆11的喇叭相连,以使喇叭发声发出警报 或恐吓闯入车辆的人。
可以为车载传感设备12提供锂离子电池等副电池,用于向位于 车载传感设备12中的多种设备供电。最好副电池可以由车辆11的香 烟打火插座充电。
图3显示了用户13携带的远程监视14。远程监视14包括:天 线21、电源开关22、警报按钮23、恐吓按钮24、开门通知LED25、 和车窗破碎通知LED26。天线21用于无线电通信。电源开关22接通 或切断远程监视14的电源。警报按钮23确定是否将车辆11置于监 视之下。恐吓按钮24确定车载传感设备12是否执行上述恐吓操作。 开门通知LED25通知用户车辆11的门被打开。车窗破碎通知LED26 通知用户车辆11的车窗被打碎。远程监视14包含扬声器,用于通过 声音指出车辆11的干扰。
图4显示了远程监视14的示意结构。远程监视14有无线电LAN 接口部分31、控制部分32、通知部分33、输入部分34、和无线电通 知接口部分35。下面讨论这些组件。
无线电LAN接口部分31与车载传感设备12进行无线电通信。 通知部分33向用户提供多种信息;在实施例中,LED 25、26以及扬 声器对应通知部分33,但是也可以使用例如显示器、声音输出单元、 振动器等。
输入部分34接收来自用户的多种输入;在实施例中,单元开关 22、警报按钮23、和恐吓按钮24对应输入部分34,但也可以使用任 何其它输入单元。接下来,无线电通信接口部分35与通信适配器15 进行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LAN接口部分31、通知部分33、输入部分34、和无线 电通信接口部分35由控制部分32控制。控制部分32通过无线电LAN 接口部分31接收来自车载传感设备12的干扰信息,并通过无线电LAN 接口部分将用于给出上述警报或恐吓指令的指令信息发送至车载传感 设备12。控制部分32还通过无线电通信接口部分35将从车载传感设 备12接收的干扰信息发送至通信适配器15。
如上所述,干扰信息也从车载传感设备12发送至远程监视14, 并进一步从远程监视14发送至通信适配器15。因此,干扰信息的发 送可达范围变成以下两个范围之和:车载传感设备12的无线LAN接 口部分30发送干扰信息的可达范围,和远程监视14的无线电通信接 口部分35发送干扰信息的可达范围。于是,增加了干扰信息的发送 可达范围。
再次参考图1,通信适配器15从远程监视14接收干扰信息,并 将接收的干扰信息通过公共网络16发送至监视服务器17。任何希望 的公共网络,如因特网和公众电话网(包括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PHSTM(个人手机系统)(注册商标)、移动电话系统等)可以单独 或联合使用,作为公共网络16。
在通过远程监视14和通信适配器15接收到来自车载传感设备12 的车辆11的干扰信息时,监视服务器17将干扰信息记录在车辆信息 数据库中,并将干扰信息报告相关个人及警察。监视服务器17还可 以为车载传感设备12准备警报或恐吓指令信息,并通过公共网络16、 通信适配器15、和远程监视14向车载传感设备12发送指令信息。
在所述车辆监视系统10中的车载传感设备12的操作以及远程监 视14的操作如下所述。首先,在用户13按下远程监视14的警报按 钮23时,远程监视14将警报指令信息发送至车载传感设备12,然后 车载传感设备12根据指令信息将车辆置于监视之下。
图5显示了当车载传感设备12根据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检 测到置于监视之下的车辆11的情况变化时,车载传感设备12的处理 操作。首先,根据检测的情况变化,车载传感设备12确定是否发生 干扰(步骤S10)。如果车载传感设备12确定没有发生干扰,则它终 止由检测到情况变化而启动的处理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车载传感设备12判断发生了干扰,它确定干扰 类型及水平(步骤S11),并通过无线电将包含了干扰发生及干扰类 型和水平的车辆11的干扰信息发送至远程监视14(步骤S12)。
在接收到车辆11的干扰信息时,远程监视14通过无线电将接收 的干扰信息发送至通信适配器15。然后,车辆11的干扰信息通过通 信适配器15和公共网络16被发送到监视服务器17(步骤S20)。同 时,通知部分33向用户提供干扰信息(步骤S21)。
接下来,如果用户13决定启动执行恐吓,并按下远程监视14的 恐吓按钮24,则远程监视14将恐吓执行指令信息发送至车载传感设 备12(步骤S22)。在接收到指令信息时,车载传感设备12使用LED 和扬声器以闪光及发声报警,从而执行了恐吓(步骤S13)。
然后,如果用户13决定终止执行恐吓,并再次按下远程监视14 的恐吓按钮24,则远程监视14将恐吓终止指令信息发送至车载传感 设备12(步骤S23)。在接收到指令信息时,车载传感设备12停止 闪光及发声报警,从而终止恐吓(步骤S14)并终止由探测到情况变 化而启动的处理操作。
如果用户13决定取消将车辆11置于监视之下,并再次按下远程 监视14的警报按钮23,则远程监视14将警报终止指令信息发送至车 载传感设备12,然后车载传感设备12根据指令信息终止将车辆11置 于监视之下。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监视系统10中,远程监视14起到对 由车载传感设备12发送的干扰信息进行中继的作用,从而可以增加 从车载传感设备12发送的干扰信息的可达范围。因此,无需增加安 装的通信适配器15的数目,并从而可以将通信成本最小化。
由于远程监视14的通知部分33,即LED25、LED26、扬声器等, 可以向用户通知从车载传感设备12发送的干扰信息,所以用户13无 需介入监视服务器17便可识别车辆11的干扰。当用户通过操作远程 监视14的输入部分34,向车载传感设备12输入指令时,即按下警报 按钮23或恐吓按钮24时,车载传感设备12根据该指令而被遥控。 于是,用户13无需介入监视服务器17便可遥控车载传感设备12。
在本实施例中,车载传感设备12判断干扰存在与否并识别出干 扰,但是远程监视14或监视服务器17可以判断干扰存在与否并识别 出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车载传感设备12通过无线电将来自传感器 的检测信号作为传感信息而发送。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6讨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车辆 监视系统与前面参考图1~5介绍的车辆监视系统10的不同之处仅在 于使用了多个远程监视14a和14b,且相同的LAN接口部分30、31 和37用作车载传感设备12a和12b、远程监视14a和14b、及通信适 配器15的通信接口部分。与前面参考图1~5的说明类似的组件以相 同的标号在图6中标示。
除了提供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监视系统10的优点之外,第二实施 例的车辆监视系统还提供了以下优点。在第二实施例中,由车载传感 设备12a发送的干扰信息通过作为中继站的远程监视14a和14b发送 至通信适配器15,使得由车载传感设备12a发送的干扰信息的可达范 围进一步增加。另外,一个远程监视12a可以发送信息的范围和另一 远程监视12b可发送信息的范围重叠,从而可以进行更可靠的无线电 通信。
相同的LAN接口部分30、31和37用于车载传感设备12a和12b、 远程监视14a和14b、以及通信适配器15。因此,如果通信适配器15 存在于车载传感设备12a发送信息的可达范围内,则干扰信息可直接 由车载传感设备12a发送至通信适配器15。
进一步,尽管对应车载传感设备12a的远程监视14a不存在于由 车载传感设备12a发送信息的可达范围内,如果在由车载传感设备12a 发送信息的可达范围内存在不同的远程监视14b,则干扰信息通过无 线电发送至不同的远程监视14b。因此,干扰信息可以通过远程监视 14b发送至远程监视14a,还可以通过通信适配器15发送至监视服务 器17。
与图4中所示的远程监视14相比,远程监视14a、14b可以仅包 括对应无线电LAN的网络接口,而无需包括不同的网络接口。因此, 无需向远程监视14a、14b添加任何新的元件,便可将来自传感设备 12a、12b的传感信息转播至通信适配器15。因此,可以防止电路规 模扩大,还可以防止设备及机器尺寸变大。
为了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多个远程监视14等,可以构造许多由 传感设备12至通信适配器15的通信路径。于是,希望远程监视14 等应具有从通信路径(路由)中选择一条的路由器功能。特别的,由 于网络拓扑结构随着用户13移动而随时改变,所以希望可以实现动 态路由。
在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将车辆11置于监视之下的车辆监视系 统,但本发明不限于将车辆11置于监视之下。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多 种监视类型,例如监视在公园、校园等开放空间玩耍的儿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监视系统包括传感设备、通信适配器、监视 服务器、和至少一个便携信息中继站。传感设备通过无线电发送传感 器获得的传感信息。通信适配器通过无线电接收来自传感设备的传感 信息,并将接收的传感信息发送到公共网络上。监视服务器接收来自 通信适配器的传感信息。至少一个便携信息中继站将传感信息的发送 从传感设备中继至通信适配器。
因此,当用户携带信息中继站并离开传感设备所处的位置时,传 感信息通过无线电由传感设备可发送的范围变成以下两个范围之和: 距传感设备预定距离内的范围,和距携带信息中继站的用户预定距离 内的范围。因此,监视系统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可以增加传感设备通 过无线电通信的可达范围。特别的,如果多个用户携带各自的信息中 继站,则一个用户的一个传感设备通过无线电发送的传感信息的可达 范围是以下三个范围的叠加:距一个传感设备预定距离内的范围、距 一个用户预定距离内的范围、和距每个其他用户预定距离内的范围。 于是,可以进一步增加传感设备通过无线电通信的可达范围。另外, 如果距一个用户预定距离内的范围与距其他各用户预定距离内的范围 重叠,则传送路径数增加,从而可以实现更可靠的无线电通信。
本发明的监视系统的结构中,传感设备、至少一个信息中继站、 和通信适配器组成无线电LAN。
于是,传感设备、至少一个信息中继站、和通信适配器中的每一 个都可以仅包括对应无线电LAN的网络接口,作为通信接口,而无 需包含不同的网络接口。因此,监视系统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可以减 小电路规模,并可以将设备及机器最小化。特别的,在无线电LAN 中,发送可达范围约为几百米,于是本发明的应用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监视系统的结构中,信息中继站是监视遥控器,用于向 用户提供基于通过无线电从传感设备接收的传感信息的信息,并遥控 传感设备。
因此,监视系统提供了这样的优点:无需监视服务器的介入,用 户便可识别监视区域的情况,且无需监视服务器的介入便可控制传感 设备。如果监视遥控器发送通过无线电从传感设备接收的传感信息, 则它可以起到信息中继站的作用而无需添加任何新的元件,从而监视 系统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可以防止系统成本增加。
优选地,传感设备是连接到车辆上的用于将车辆置于监视之下的 车载传感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监视系统成为车辆监视系统, 用于将车辆作为监视区域并将例如停放的车辆置于监视之下。
本发明的遥控传感设备的方法包括:通过无线电接收来自传感设 备的传感信息、向至少一个便携信息中继站提供基于接收的传感信息 的信息;通过无线电向传感设备发送用于遥控传感设备的控制信息; 并通过无线电发送接收的传感信息。
进一步,本发明的监视遥控器包括无线电发送部分,用于通过无 线电接收来自传感设备的传感信息,并通过无线电向传感设备发送用 于遥控传感设备的控制信息;和通知部分,用于向用户提供基于接收 的传感信息的信息,其中无线电发送部分通过无线电发送接收的传感 信息。
因此,监视遥控器提供以下优点。如果用户在距监视区域较远的 位置,由于用户携带监视遥控器,所以他或她可以识别监视区域的情 况并遥控传感设备。
进一步,监视遥控器通过无线电发送接收的传感信息,于是可以 增加传感信息从传感设备发送的可达范围。
如果不经任何处理,监视遥控器发送通过无线电从传感设备接收 的传感信息,则无需添加任何新的组件便可增加传感信息从传感设备 发送的可达范围。
本发明的遥控传感设备的方法是遥控传感设备的方法,其中通过 无线电LAN执行信息的无线电发送及接收。
本发明的监视遥控器的结构中,无线电发送部分有对应于无线电 LAN的网络接口。
因此,可以识别出多个监视遥控器及多个传感设备,从而监视遥 控器可以通过无线电接收来自由另一监视遥控器远程控制的传感设备 的传感信息。因此,如果监视遥控器处于被遥控的传感设备的无线电 通信的可达范围内,则可以遥控该传感设备。
法律信息
- 2011-08-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8B 25/10
专利号: ZL 03123997.8
申请日: 2003.06.03
授权公告日: 2007.05.16
- 2007-05-16
- 2004-03-31
- 2004-01-2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