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
申请号 | CN201210342573.3 | 申请日期 | 2012-09-14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832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21B47/047 | IPC分类号 | E;2;1;B;4;7;/;0;4;7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辛宏;朱天寿;徐永高;慕立俊;曾亚勤;杨瑞;甘庆明;黄伟;杨海涛;李明江;张磊;邱亮;李珍 |
代理机构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智 |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及系统,采用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并获取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利用所述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获取光杆示功图;根据获取的所述光杆示功图得到泵功图;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提供了一种以较低成本实现且有效的动液面实时、连续监测方案,改变了人工到现场进行机采井动液面测试的工作方式,解决了现场操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瞬时测试值代表性不强的问题,达到以较低成本实时获取动液面、协调供排关系、提高油井生产效率的目标。
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及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及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油井动液面数据直接反应了地层的供液情况及井下供排关系,是进行采油工艺适应性评价和优化的重要依据。目前动液面测试的设备种类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有:\n[0003] 回声仪,由声弹型,氮气型井口连接器和综合测试仪组成,该设备主要利用回声原理探测液面,需要人工上井逐口井进行测试,工作量大,时效性差,并且存在安全隐患。\n[0004] 井口测试仪,和回声仪工作原理相同,优点在于直接安装井口,利用采集套管气作为发声能量源进行测试,并利用无线通讯装置将结果上传至网络。可以实现对动液面的自动、实时、连续监测,缺点在于井场需要增加设备,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n[0005] 光纤井下测试动液面,该方法最直接,目前处于试验阶段,设备昂贵。\n[0006]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缺少一种以较低成本实现且有效的动液面实时、连续监测方案。\n发明内容\n[000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及系统,可以提供一种以较低成本实现且有效的动液面实时、连续监测方案。\n[0008]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包括:\n[0009] 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并获取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n[0010] 利用所述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获取光杆示功图;\n[0011] 根据获取的所述光杆示功图得到泵功图;\n[0012] 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13] 所述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包括:\n[0014] 利用所述泵功图建立动液面计算数学模型,以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15] 所述利用所述泵功图建立动液面计算数学模型,以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包括:\n[0016] 以沉没压力作为节点,建立一个冲程内固定阀、游动阀开启作用在柱塞上的平衡模型,以对柱塞进行受力分析获取第一沉没压力,然后将所述第一沉没压力与由油套环空压力分布得到的第二沉没压力进行比较,以求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17] 油井动液面深度计算公式为:\n[0018] \n[0019] Lf为动液面深度,m;Fu为固定阀开启瞬间泵载荷,N;Fd为游动阀开启瞬间泵载荷,N;f为柱塞与泵筒间的摩擦力,N;△p1为游动阀压力降,Pa;△p2为固定阀压力降,Pa;pD为动液面处的压力,Pa;Ph为井口回压,Pa;fp为柱塞截面积;ρl为油管内液体密度;\n[0020] \n[0021] \n[0022] 其中,Pmax为抽油机最大载荷,N;Pmin为抽油机最小载荷,N;p杆为抽油杆在空气中重力,N;p液为液柱在柱塞面积上的重力,N,s为冲程,m;n为冲次,1/min;Lp为泵挂深度,m。\n[0023]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并获取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包括: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后,将采集数据通过电缆线传至井口采集器,再通过井口采集器上传至井场主远程终端控制系统RTU,再通过井组天线,将采集数据以波的形式传至主站中心接收天线。\n[0024]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后,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还包括:以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为主、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为辅,设计并建立系统网络结构,以便以采油厂为单位发布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25]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系统,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测量系统包括:\n[0026] 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并获取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n[0027] 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利用所述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获取光杆示功图;根据获取的所述光杆示功图得到泵功图;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28]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具体用于利用所述泵功图建立动液面计算数学模型,以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29]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进一步具体用于以沉没压力作为节点,建立一个冲程内固定阀、游动阀开启作用在柱塞上的平衡模型,以对柱塞进行受力分析获取第一沉没压力,然后将所述第一沉没压力与由油套环空压力分布得到的第二沉没压力进行比较,以求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30] 油井动液面深度计算公式为:\n[0031] \n[0032] Lf为动液面深度,m;Fu为固定阀开启瞬间泵载荷,N;Fd为游动阀开启瞬间泵载荷,N;f为柱塞与泵筒间的摩擦力,N;△p1为游动阀压力降,Pa;△p2为固定阀压力降,Pa;pD为动液面处的压力,Pa;Ph为井口回压,Pa;fp为柱塞截面积;ρl为油管内液体密度;\n[0033] \n[0034] \n[0035] 其中,Pmax为抽油机最大载荷,N;Pmin为抽油机最小载荷,N;p杆为抽油杆在空气中重力,N;p液——液柱在柱塞面积上的重力,N,s为冲程,m;n为冲次,1/min;Lp为泵挂深度,m。\n[0036]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装置,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后,将采集数据通过电缆线传至井口采集器,再通过井口采集器上传至井场主远程终端控制系统RTU,再通过井组天线,将采集数据以波的形式传至主站中心接收天线,以便数据处理装置接收。\n[0037]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测量系统还包括:结果发布装置,在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后,用于以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为主、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为辅,设计并建立系统网络结构,以便以采油厂为单位发布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38]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采用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并获取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利用所述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获取光杆示功图;根据获取的所述光杆示功图得到泵功图;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提供了一种以较低成本实现且有效的动液面实时、连续监测方案,改变了人工到现场进行机采井动液面测试的工作方式,解决了现场操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瞬时测试值代表性不强的问题,达到以较低成本实时获取动液面、协调供排关系、提高油井生产效率的目标。\n附图说明\n[003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4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流程图;\n[004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n[004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n[0043] 图4为本发明应用实例井筒内抽油泵受力示意图;\n[0044] 图5为本发明应用实例载荷-时间曲线示意图;\n[0045] 图6为本发明应用实例位移-时间曲线示意图;\n[0046] 图7为本发明应用实例泵功图示意图;\n[0047] 图8为本发明应用实例全天共计144张泵功图示意图;\n[0048] 图9为本发明应用实例油井动液面全天计算曲线示意图;\n[0049] 图10为本发明应用实例油井各种工况下计算动液面统计柱状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5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n[005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流程图,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包括:\n[0052] 101、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并获取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n[0053] 102、利用所述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获取光杆示功图;\n[0054] 103、根据获取的所述光杆示功图得到泵功图;\n[0055] 104、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56] 可选的,所述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并获取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包括: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后,将采集数据通过电缆线传至井口采集器,再通过井口采集器上传至井场主远程终端控制系统RTU,再通过井组天线,将采集数据以波的形式传至主站中心接收天线。\n[0057]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后,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测量方法还包括:以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为主、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为辅,设计并建立系统网络结构,以便以采油厂为单位发布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58]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包括:利用所述泵功图建立动液面计算数学模型,以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59] 进一步地,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泵功图建立动液面计算数学模型,以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包括:以沉没压力作为节点,建立一个冲程内固定阀、游动阀开启作用在柱塞上的平衡模型,以对柱塞进行受力分析获取第一沉没压力,然后将所述第一沉没压力与由油套环空压力分布得到的第二沉没压力进行比较,以求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60]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测量系统包括:\n[0061] 数据采集装置21,用于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并获取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n[0062] 数据处理装置22,用于利用所述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获取光杆示功图;根据获取的所述光杆示功图得到泵功图;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63] 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装置21,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后,将采集数据通过电缆线传至井口采集器,再通过井口采集器上传至井场主远程终端控制系统RTU,再通过井组天线,将采集数据以波的形式传至主站中心接收天线,以便数据处理装置22接收。\n[0064] 可选的,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油井动液面的测量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测量系统除包括:数据采集装置21和数据处理装置22外,还包括:\n结果发布装置23,在所述数据处理装置22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后,用于以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为主、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为辅,设计并建立系统网络结构,以便以采油厂为单位发布所述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65] 可选的,所述数据处理装置22,具体用于利用所述泵功图建立动液面计算数学模型,以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进一步地,可选的,所述数据处理装置22,进一步具体用于以沉没压力作为节点,建立一个冲程内固定阀、游动阀开启作用在柱塞上的平衡模型,以对柱塞进行受力分析获取第一沉没压力,然后将所述第一沉没压力与由油套环空压力分布得到的第二沉没压力进行比较,以求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n[0066]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方法或系统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采用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并获取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利用所述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获取光杆示功图;根据获取的所述光杆示功图得到泵功图;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提供了一种以较低成本实现且有效的动液面实时、连续监测方案,改变了人工到现场进行机采井动液面测试的工作方式,解决了现场操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瞬时测试值代表性不强的问题,达到以较低成本实时获取动液面、协调供排关系、提高油井生产效率的目标。\n[0067] 以下举应用实例进行详细说明:\n[0068] 本发明应用实例泵功图法计算油井动液面的测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和结果发布装置:\n[0069] 数据采集装置:由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在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井口采集器、井场主RTU(Remote Terminal Unit,远程终端控制系统)、井组天线等组成。同步采集抽油机井的瞬时悬点载荷、位移参量;\n[0070] 数据处理装置:对各数据采集装置进行信息交换、分析处理的平台。一般设置在转油站或联合站。主要由中心天线、中心控制器(数据处理器、远距离通讯模块、无线服务器等)、计算机、功图计算动液面软件等组成;\n[0071] 结果发布装置:接收来自数据处理装置上传的计算结果和油井基础数据,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组成,负责以采油厂为单位所有油井数据的存储、网页信息发布。\n[0072]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n[0073] ①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载荷与时间、位移与时间曲线,见图5、图6所示。\n[0074] ②载荷和位移电信号通过电缆线传至井口采集器,各油井数据再通过井口采集器上传至井场主RTU,再通过井组天线,将采集数据以波的形式传至主站中心接收天线进行数据接收。\n[0075] ③通过数据处理装置的中心控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至站内计算机。建立以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为主、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为辅设计了系统网络结构,站点内计算机安装功图计算动液面软件,求解动液面。\n[0076] ④结果发布装置设置在各采油厂,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组成。接收来自数据处理装置上传的计算结果和油井基础数据,以采油厂为单元对所有数据进行存储、网页信息发布。\n[0077] 泵功图计算动液面方法:首先,利用所述抽油杆载荷和位移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光杆示功图。其次,通过光杆示功图转求解泵功图,首先建立抽油杆、油管有限元模型和液柱差分计算模型,然后迭代求解出深井泵口处载荷和抽油杆载荷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即得到泵功图。最后,建立动液面计算数学模型:以沉没压力作为节点,建立一个冲程内固定阀、游动阀开启作用在柱塞上的平衡模型,求解沉没压力,与利用油套环空计算的沉没压力进行比较,推算动液面的深度。\n[0078] 实时计算动液面数学模型是以泵功图开启、闭合点时沉没压力为节点,计算动液面:\n[0079] 第一步:\n[0080] 对柱塞进行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应用实例井筒内抽油泵受力示意图,建立一个冲程内固定阀、游动阀开启作用在柱塞上的平衡方程:\n[0081] 固定阀开启瞬间泵载荷:Fu=Pp(fp-fr)-(pn-△p1)fp+Wp+f\n[0082] 游动阀开启瞬间泵载荷:Fd=Pp(fp-fr)-(pp+△p2)fp+Wp-f\n[0083] 两式相减,沉没压力\n[0084] 式中:\n[0085] Fu——固定阀开启瞬间泵载荷,N;Fd——游动阀开启瞬间泵载荷,N;Pp——游动阀上部压力,Pa;Wp——柱塞重量,N;f——柱塞与泵筒间的摩擦力,N;fp、fr——柱塞、抽油杆\n2\n截面积,m;△p1——游动阀压力降,Pa;△p2——固定阀压力降,Pa。\n[0086] 第二步:\n[0087] 通过利用油套环空计算沉没压力。\n[0088] 沉没压力为气柱段和含气油柱段两段压力之和:\n[0089] \n[0090] 式中:\n[0091] pn——沉没压力,Pa;pD——动液面处的压力,Pa;△p0——动液面到泵处的压力,Pa;pc——井口套压,Pa;Tavg——气柱平均温度,℃;Tavg——动液面处温度,℃;rg——天然气相对密度;Lg——气柱长度,m;Z——气柱平均压力和平均温度下的压缩因子;ρ0——原油的密度,kg/m3;Lp——泵挂深度,m;Lf——动液面,m。\n[0092] 第三步:\n[0093] 将(2)式带入(1),整理得到油井动液面:\n[0094] \n[0095] ⑤上述过程中计算的难点包括油管内液体密度确定,以及泵功图游动阀、固定阀开启点载荷值的确定:\n[0096] 难点1:油管内液体密度确定:\n[0097] 悬点载荷反演密度法:悬点载荷包含油管内液体密度信息,可利用悬点载荷反演计算液体密度。\n[0098] 考虑定向井摩阻、井筒结蜡等因素,根据抽油机最大、最小载荷的计算公式:\n[0099] \n[0100] \n[0101] 其中,Pmax——抽油机最大载荷,N;Pmin——抽油机最小载荷,N;p杆——抽油杆在空气中重力,N;p液——液柱在柱塞面积上的重力,N,s——冲程,m;n——冲次,1/min。\n[0102] \n[0103] 难点2:求解泵功图游动阀、固定阀开启点载荷值:\n[0104] 通过泵功图(见图7)分解出载荷-时间关系曲线y=f(t),求解载荷-时间曲线的斜率的变化量,找到斜率最大值,即泵功图游动阀开启点载荷值Fu和固定阀开启点载荷值Fd。\n[0105] tj∈{t0+0.1,t0+0.2,......t0+0.1M}\n[0106] 最后,由于服务器端配置了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来建设网站,在局域网内通过授权查看油井动液面、实时调参等功能。\n[0107] 例如,本发明应用实例通过井口安装载荷、位移传感器,全天候采集光杆示功图,数据信号通过电缆和无线传输设备发送至站点,站点安装了功图计算动液面软件,首先将每10分钟采集的光杆示功图转化为泵功图,全天共计144张泵功图,通过功图计算动液面数学模型,计算油井动液面,全天可以绘制一条动液面计算曲线,还可以通过加权平均得到一个油井动液面。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应用实例全天共计144张泵功图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应用实例油井动液面全天计算曲线示意图。\n[0108] 试算300口油井(如下表1中所示的数据)。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应用实例油井各种工况下计算动液面统计柱状图,其中258口油井计算与实测动液面绝对误差<75m,占油井总数的86%。按油井工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轻微供液不足、油井工作正常、轻微结蜡等工况下,计算相对准确,可结合其它工况下的进一步研究,不断完善模型,以提高计算准确度。\n[0109] \n[0110] 表1\n[0111] 本发明应用实例因为采用通过安装在井口悬绳器上的载荷传感器和抽油机游梁下方的位移传感器,对抽油机井抽油杆载荷和位移进行测量,采集并获取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利用所述载荷与时间曲线,和位移与时间曲线,获取光杆示功图;根据获取的所述光杆示功图得到泵功图;利用所述泵功图获取油井动液面的深度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提供了一种以较低成本实现且有效的动液面实时、连续监测方案,改变了人工到现场进行机采井动液面测试的工作方式,解决了现场操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瞬时测试值代表性不强的问题,达到以较低成本实时获取动液面、协调供排关系、提高油井生产效率的目标。在不增加任何采集仪器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利用示功图实时计算动液面,把动液面监测从“事后录播”转变为“现场直播”。\n[0112]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单元,和步骤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为清楚展示硬件和软件的可替换性(interchangeability),上述的各种说明性部件(illustrative components),单元和步骤已经通用地描述了它们的功能。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n[0113]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或单元都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n[0114]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n[0115]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n[0116]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5-11-18
- 2013-0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E21B 47/047
专利申请号: 201210342573.3
申请日: 2012.09.14
- 2013-01-1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9-02-24
| | |
2
| | 暂无 |
1966-10-21
| | |
3
| |
2006-03-01
|
2005-09-23
| | |
4
| |
2011-12-07
|
2010-06-07
| | |
5
| | 暂无 |
1994-02-14
| | |
6
| |
2007-02-21
|
2006-09-0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