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多媒体消息实时交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申请号 | CN200510001651.3 | 申请日期 | 2005-02-03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816019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IPC分类号 | H;0;4;L;1;2;/;5;8;;;H;0;4;L;2;9;/;0;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振兴路赛格科技园2栋东403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段雪峰;田边 |
代理机构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志强;麻海明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媒体消息(MMS)实时交互系统,该系统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MMS发送端、MMS接收端和MMS服务器。MMS发送端、MMS接收端和MMS服务器分别和IP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MMS发送端向MMS服务器发送MMS;MMS服务器将MMS发送到MMS接收端;MMS接收端接收MMS;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中至少有一个为移动终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MMS实时交互的方法。应用本发明后,实现了在移动终端之间、PC与移动终端之间实时交互MMS,极大地丰富了即时通讯的表现能力,降低了网络的复杂性,并使得用户体验多媒体内容更加方便。
1.一种多媒体消息实时交互系统,该系统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多媒体消息接收端和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并且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多媒体消息接收端和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分别和所述IP网络以传输控制协议TCP/IP协议连接,其中:
多媒体消息发送端,用于通过所述IP网络向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发送多媒体消息;
多媒体消息服务器,接收到多媒体消息后,根据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终端信息对所述多媒体消息进行适配转换,并将适配转换后的所述多媒体消息通过所述IP网络发送到多媒体消息接收端;
多媒体消息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多媒体消息;
所述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中有一个为移动终端,另一个为个人计算机;
其中当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发送的是约定图片时,多媒体消息接收端根据索引查找本地图片并进行显示;当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发送的是自定义图片时,多媒体消息接收端根据既定协议将图片数据编码并进行显示;
其中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多媒体消息接收端和多媒体消息服务器之间的交互通过信令通道和数据通道实现,信令通道用于传送多媒体消息发送端与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多媒体消息发送端与多媒体消息接收端之间的信令;数据通道用于传输多媒体消息;多媒体消息发送端通过数据通道将多媒体消息发送至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多媒体消息服务器由数据通道将适配转换后的多媒体消息再发送至多媒体消息接收端;
所述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和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其中: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的用户信息,并向数据转换转发模块提供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用户资料、终端信息和用户状态信息,
信令处理模块,接收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发送的信令,并根据所述信令控制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和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数据转换转发模块,根据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的终端信息对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发送来的多媒体消息进行适配转换,并将适配转换后的多媒体消息发送到多媒体消息接收端;
所述的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包括用户信息库子模块和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其中:
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用于对信令处理模块发送来的多媒体消息发送端用户信息进行认证,
用户信息库子模块,用于存储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的用户信息,并向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发送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用户信息,
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和用户信息库子模块连接,用户信息库子模块和数据转换转发模块连接,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和信令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终端信息是终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消息实时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P网络包括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多媒体消息发送端为个人计算机PC,所述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IP网络连接为:该PC和互联网以TCP/IP协议连接;所述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分别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多媒体消息接收端为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消息实时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P网络包括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多媒体消息发送端为移动终端,所述多媒体消息发送端与IP网络连接为:所述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所述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分别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多媒体消息接收端为PC,所述PC和互联网以TCP/IP协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消息实时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包括:
数据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终端信息将多媒体消息数据适配转换;
数据转发子模块,用于将适配转换后的多媒体消息数据发送到多媒体消息接收端;
数据转换子模块和数据转发子模块连接,数据转换子模块和多媒体消息发送端、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连接,数据转发子模块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连接。
5.一种多媒体消息实时交互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包括IP网络、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多媒体消息接收端和多媒体消息服务器的系统,并且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多媒体消息接收端和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分别与IP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中有一个为移动终端,另一个为个人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多媒体消息发送端通过所述IP网络将多媒体消息发送到多媒体消息服务器;
B、多媒体消息服务器根据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终端信息对所述多媒体消息进行适配转换,并将适配转换后的通过所述IP网络的多媒体消息发送到多媒体消息接收端,其中当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发送的是约定图片时,多媒体消息接收端根据索引查找本地图片并进行显示;当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发送的是自定义图片时,多媒体消息接收端根据既定协议将图片数据编码并进行显示,其中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多媒体消息接收端和多媒体消息服务器之间的交互通过信令通道和数据通道实现,信令通道用于传送多媒体消息发送端与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多媒体消息发送端与多媒体消息接收端之间的信令;数据通道用于传输多媒体消息;多媒体消息发送端通过数据通道将多媒体消息发送至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多媒体消息服务器由数据通道将适配转换后的多媒体消息再发送至多媒体消息接收端;
所述多媒体消息服务器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和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其中: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的用户信息,并向数据转换转发模块提供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用户资料、终端信息和用户状态信息,
信令处理模块,接收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发送的信令,并根据所述信令控制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和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数据转换转发模块,根据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的终端信息对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发送来的多媒体消息进行适配转换,并将适配转换后的多媒体消息发送到多媒体消息接收端;
所述的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包括用户信息库子模块和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其中:
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用于对信令处理模块发送来的多媒体消息发送端用户信息进行认证,
用户信息库子模块,用于存储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多媒体消息接收端的用户信息,并向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发送多媒体消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用户信息,
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和用户信息库子模块连接,用户信息库子模块和数据转换转发模块连接,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和信令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终端信息是终端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媒体消息接收端不少于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媒体消息为文本消息、图片消息、实时语音消息和实时视频消息四种消息中的一种或者多于一种的任意组合。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即时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媒体消息(MMS)实时交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n背景技术\n随着社会生活的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即时通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沟通手段。现有的即时通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文本消息交互,还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实时的文件交换、语音通讯、视频通讯、网络会议等,并且现有的即时通讯还实现了与移动终端的短消息(SMS)交互。\n在目前与移动终端相关的即时通讯系统中,个人电脑(PC)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讯一般是通过SMS的方式来实现的。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过SMS方式实现PC与移动终端通讯的示意图。用户首先在发送端编辑SMS,然后将SMS发送至移动运营商的短信中心,短信中心再将SMS转发至接收端。在这种方式中,既可以实现PC向移动终端发送SMS,也可以实现移动终端向PC发送SMS,不过由于利用SMS只能进行简单的文本交互,因此这种方式的表现形式非常有限,并不能满足用户发送和接收多媒体消息(MMS)的需求。\n在目前与移动终端相关的即时通讯系统中,还有一种通过MMS实现PC与移动终端通讯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PC和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应用协议(WAP)网关和多媒体短信中心(MMSC)互相发送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片断的MMS。图2为现有技术中通过MMS方式实现PC和移动终端通讯的示意图。用户首先在发送端上编辑MMS,然后接收端通过WAP网关和MMSC接收MMS。其中,PC和MMSC与互联网连接,WAP网关通过WAP协议与移动通信网连接,WAP网关和MMSC连接。在这种方式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分别为PC或者移动终端,但是由于移动终端是通过WAP网关传送和接收MMS,而WAP协议的交互性并不好,移动终端必须主动向WAP网关发送请求后才能获取发往自身的MMS消息,而并不能实时地获得MMS,因此,并不能实现PC和移动终端之间的MMS实时交互。\n发明内容\n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MMS实时交互系统,以实现在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之间实时交互MMS,其中接收端和发送端中至少有一个是移动终端。\n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MMS实时交互的方法,以实现在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之间实时交互MMS,其中接收端和发送端中至少有一个是移动终端。\n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n一种MMS实时交互系统,该系统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该系统进一步包括MMS发送端、MMS接收端和MMS服务器,并且MMS发送端、MMS接收端和MMS服务器分别和所述IP网络以传输控制协议TCP/IP协议连接,其中:\nMMS发送端,用于通过所述IP网络向MMS服务器发送MMS;\nMMS服务器,接收到MMS后,将所述MMS通过所述IP网络发送到MMS接收端;\nMMS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MMS;\n所述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中至少有一个为移动终端。\n所述的IP网络为移动通信网络,所述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都是移动终端。\n所述的IP网络包括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MMS发送端为个人计算机PC,所述MMS发送端和IP网络连接为:该PC和互联网以TCP/IP协议连接;所述MMS服务器分别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MMS接收端为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n所述的IP网络包括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MMS发送端为移动终端,所述MMS发送端与IP网络连接为:所述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所述MMS服务器分别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MMS接收端为PC,所述PC和互联网以TCP/IP协议连接。\n所述MMS服务器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和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其中:\n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存储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的用户信息,并向数据转换转发模块提供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的用户信息;\n信令处理模块,接收MMS接收端发送的信令,并根据所述信令控制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和用户信息管理模块;\n数据转换转发模块,根据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的用户信息对MMS发送端发送来的MMS进行适配转换,并将适配转换后的MMS发送到MMS接收端。\n所述的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包括用户信息库子模块和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n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用于对信令管理模块发送来的MMS发送端用户信息进行认证;\n用户信息库子模块,用于存储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的用户信息,并向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发送MMS接收端的用户信息;\n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和用户信息库子模块连接,用户信息库子模块和数据转换转发模块连接,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和信令处理模块连接。\n所述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包括:\n数据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MMS接收端的用户信息将MMS数据适配转换;\n数据转发子模块,用于将适配转换后的MMS数据发送到MMS接收端;\n数据转换子模块和数据转发子模块连接,数据转换子模块和MMS发送端、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连接,数据转发子模块和MMS接收端连接。\n一种MMS实时交互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包括IP网络、MMS发送端、MMS接收端和MMS服务器的系统,并且MMS发送端、MMS接收端和MMS服务器分别与IP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中至少有一个为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MMS发送端通过所述IP网络将MMS发送到MMS服务器;\nB、MMS服务器通过所述IP网络将所述MMS发送到多媒体信息接收端。\n所述的MMS接收端不少于一个。\n所述的MMS为文本消息、或者图片消息、或者实时语音消息、或者实时视频消息中的一种或者多于一种的任意组合。\n从以上的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出的系统包括IP网络、MMS发送端、MMS接收端和MMS服务器,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中至少有一个为移动终端。MMS发送端、MMS接收端和MMS服务器分别和IP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MMS发送端通过IP网络向MMS服务器发送MMS;MMS服务器将MMS通过IP网络发送到MMS接收端。因此,本发明中采用TCP/IP协议连接IP网络,而不是现有技术中利用交互性弱的WAP协议进行网络连接,所以实现了在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之间实时交互MMS,因此用户可以实时交互视频、音频等MMS,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即时通讯的表现能力。\n而且,本发明中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从而屏蔽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底层差异,在实现移动终端和PC之间实时交互MMS的同时还不用考虑网络接入的问题,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网络的复杂性。\n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MMS实时交互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MMS服务器实现了将MMS转发到一个或者多个MMS接收端,从而实现了在两个特定用户之间实时交互MMS和在多个用户之间实时广播MMS,从而方便了用户体验多媒体内容。\n附图说明\n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过SMS方式实现PC与移动终端通讯的示意图。\n图2为现有技术中通过MMS方式实现PC和移动终端通讯的示意图。\n图3为本发明的MMS实时交互系统结构示意图。\n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MMS实时交互系统结构示意图。\n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MMS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n图6为本发明的MMS实时交互流程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n图3为本发明的MMS实时交互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IP网络、MMS发送端301、MMS接收端302和MMS服务器303。MMS发送端301和MMS接收端302中至少有一个为移动终端,并且MMS发送端301、MMS接收端302和MMS服务器303分别以TCP/IP协议与IP网络相连接,其中:MMS发送端301,通过IP网络向MMS服务器303发送MMS;MMS服务器303,接收到MMS后,将MMS通过IP网络发送到MMS接收端302;MMS接收端302,用于接收MMS。\nMMS发送端301可为移动终端或者PC。当MMS发送端301为移动终端时,通过移动终端自带的摄像头、拾音器等设备进行MMS采集;当MMS发送端301为PC时,通过PC的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进行MMS采集。MMS可以包括文本内容、图片、实时音频、实时视频等。同样,MMS接收端302也可以为移动终端或者PC。无论MMS接收端302是移动终端还是PC,当接收到MMS后,MMS接收端302都可以通过自身所带的多媒体播放软件对MMS进行显示播放。\n图3中的IP网络可以为移动通信网络,此时MMS发送端301为第一移动终端,MMS接收端302为第二移动终端。并且MMS服务器303、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分别以TCP/IP协议和移动通信网络连接。此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MMS服务器303发送MMS;MMS服务器303在接收到MMS后,将MMS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到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MMS。至此,便可以实现在移动终端之间的MMS实时交互。\n图3中的IP网络也可以包括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基于图3,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MMS实时交互系统的结构图。其中IP网络包括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MMS发送端301为PC,该PC和互联网以TCP/IP协议连接;MMS服务器303分别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MMS接收端302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PC首先通过视音频采集设备采集MMS,然后通过互联网向MMS服务器303发送MMS;MMS服务器303在接收到MMS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MMS发送到移动终端。\n在图4中,MMS发送端301为PC,MMS接收端302为移动终端。类似地,也可以MMS发送端301为移动终端,MMS接收端302为PC。此时,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MMS服务器303分别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以TCP/IP协议连接,PC和互联网以TCP/IP协议连接。移动终端首先通过视音频采集设备采集MMS,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MMS服务器303发送MMS;MMS服务器303在接收到MMS后,通过互联网将MMS发送到PC。至此,便可以实现在PC和移动终端之间的MMS实时交互。\n基于图3,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MMS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MMS服务器303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501、信令处理模块502和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其中:用户信息管理模块501,用于存储MMS发送端301和MMS接收端302的用户信息,并向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提供MMS发送端301和MMS接收端302的用户信息;信令处理模块502,接收MMS接收端301发送的信令,并根据该信令控制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和用户信息管理模块501;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根据MMS发送端301和MMS接收端302的用户信息对MMS发送端301发送来的MMS数据进行适配转换,并将适配转换后的MMS数据发送到MMS接收端302;用户信息管理模块501与信令处理模块502和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连接,信令处理模块502与MMS发送端301、MMS接收端302和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连接,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和MMS发送端301、MMS接收端302连接。\n优选地,用户信息管理模块501包括用户信息库子模块和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和用户信息库子模块连接,用户信息库子模块和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连接,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和信令处理模块502连接。\n用户信息库子模块存储MMS发送端301和MMS接收端302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库子模块可以通过关系数据库保存与注册用户相关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资料、终端信息和用户状态信息。用户资料是与注册用户相关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个人资料、联系人列表等;终端信息是与用户对应的MMS接收端或者MMS发送端的终端状态,包括音频编码格式、视频格式、屏幕大小、终端处理能力等;用户状态信息表明用户的在线状态。\n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根据存储在用户信息库子模块中的用户信息对信令管理模块502发送来的用户登录信息进行认证,并且认证成功后向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发送MMS发送端301和MMS接收端302的用户信息。具体地,用户信息处理子模块首先接收信令管理模块502发送来的MMS用户登录信息,并根据用户信息库子模块中保存的用户资料判断该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如果是则接收MMS发送端301提交的终端信息,并将终端信息保存在用户管理库子模块,然后从用户管理库子模块提取该用户的联系人列表,并向多媒体信息发送端301发送联系人列表。\n信令处理模块502接收MMS发送端301发送来的信令,并且判断该信令的目的端,将发往MMS接收端302的信令转发到MMS接收端302,信令处理模块502并利用发往MMS服务器303的信令控制用户信息处理和数据转换转发。信令处理模块502首先接收用户登录信令,其中在用户登录信令中携带有用户登录信息和终端信息,然后向用户管理模块501发送用户登录信息。\n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包括数据转换子模块和数据转发子模块。数据转换子模块和数据转发子模块连接,数据转换子模块和用户信息管理模块501、信令处理模块502连接,数据转发子模块和MMS发送端301、MMS接收端302连接。数据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的终端信息将MMS数据适配转换;数据转发子模块,用于将适配转换后的MMS数据发送到MMS接收端302。\nMMS发送端301、MMS接收端302和MMS服务器303之间的交互通过信令通道和数据通道实现。其中通道1、通道2、通道3、通道4、通道5为信令通道,通道6、通道7为数据通道。\n信令通道用于传送MMS发送端301与MMS服务器303、MMS发送端301与MMS接收端302之间的信令。MMS发送端301通过通道1发送用户登录信令到MMS服务器303的信令处理模块502,在用户登录信令中携带有用户登录信息和终端信息;用户信息管理模块501通过通道3对用户登录信息进行认证,认证通过以后,信令处理模块502通过通道1向MMS发送端301发送登录成功消息,并携带发送该用户的联系人列表,而且将该用户的终端消息通过3保存到用户信息管理模块501中的用户信息库子模块;\nMMS发送端301接收到登录成功消息后,在联系人列表中选择接收方,并通过通道1发送启动发送信令,启动发送信令中携带有接收方列表。信令处理模块502收到启动发送信令后,通过通道4通知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准备转发数据,并将MMS接收方列表信息通过4通知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n数据转换转发模块503通过通道5检查MMS发送端301和MMS接收端302的终端信息,并判断是否需要对MMS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信令处理模块502通过通道2通知MMS接收端302准备接收数据,MMS接收端302通过通道2通知信令处理模块502可以接收数据,然后信令处理模块502通过通道1回复MMS发送端301可以发送数据,MMS发送端301通过通道6发送MMS数据到数据转换转化模块503,如果需要转换MMS数据,数据转换转化模块503首先转换数据,并将转换后的MMS数据通过通道7转发到MMS接收端302,如果不需要转换MMS数据,数据转换转化模块503通过通道7将MMS数据转发到MMS接收端302。\n数据通道用于传输MMS。MMS发送端301通过通道6将MMS发送至MMS服务器303,MMS服务器303由通道7将适配转换后的MMS再发送至MMS接收端302。\n基于图3和图5所示系统,图6为本发明的MMS实时交互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601:MMS发送端将MMS发送到MMS服务器。\n用户首先在MMS发送端采集MMS数据,然后登录MMS服务器。用户在登录MMS服务器的过程中,首先通过通道1向MMS服务器发送用户登录信令,在用户登录信令中携带有用户登录信息和终端信息;用户信息管理模块通过通道3对用户登录信息进行认证,具体为根据用户信息库保存的用户信息关系数据库对用户进行认证,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如果是则允许用户登录MMS服务器,否则不允许登录。认证通过以后,信令处理模块通过通道1向MMS发送端发送登录成功消息,并携带发送该用户的联系人列表,而且将该用户的终端消息通过3保存到用户信息库子模块。\n用户允许登录后,在联系人列表中选择接收方,并通过通道1发送启动发送信令,启动发送信令中携带有接收方列表。信令处理模块通过通道4通知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准备转发数据,并将接收方列表信息通过4通知数据转换转发模块。数据转换转发模块通过通道5检查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的终端信息,并根据终端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信令处理模块通过通道2通知MMS接收端准备接收数据,MMS接收端通过通道2通知服务器可以接收数据,然后信令处理模块通过通道1回复MMS发送端可以发送数据。\nMMS发送端通过通道6发送MMS数据到数据转换转发模块。如果需要转换MMS数据,数据转换转化模块首先转换数据,并将转换后的MMS数据通过通道7转发到MMS接收端,如果不需要转换MMS数据,数据转换转化模块通过通道7将MMS数据转发到MMS接收端。\n在这里,MMS发送端既可以只向一个MMS接收端发送MMS,以实现特定两个用户之间的实时MMS通讯。MMS发送端也还可以向不少于两个的MMS接收端发送MMS,以实现多用户之间的MMS实时广播。\n用户发送的MMS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可以为文字、图片、实时音频、实时视频等。在文字中加入图片可以丰富用户的表达方式,用户发送的图片可以为约定图片或者自定义图片。约定图片是指在内置在MMS接收端的图片。MMS发送端在发送约定图片时,只需要按照既定协议将该图片的索引插入文本消息中即可,然后将该文本消息发送到MMS服务器。MMS发送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自定义图片,既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自定义图片,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摄像头捕获自定义图片。MMS发送端根据既定协议将自定义图片数据编码到文本消息中,并发送到MMS服务器。\n用户还可以与其他联系人进行音频实时交互。音频实时交互包括语音流方式和语音消息方式。\n语音流方式是指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在整个通讯过程中,建立不间断的实时通讯通道,从而进行实时的全双工语音通讯。在语音流方式中,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或PC选定联系人后,通过菜单或按键选择,向MMS接收端发送语音流通讯连接请求消息。\n语音消息方式是指通过语音片断的方式进行半双工的语音交互,MMS发送端和MMS接收端在通信过程中,无需建立不间断的通讯通道。在语音流方式中,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或PC选定要发送的联系人列表,然后按下移动终端或PC键盘上的指定的录音键即可开始录制语音片断,并向MMS服务器发送语音片断,当放开录音键时,录音并且发送完毕。\n用户还可以与其他联系人进行视频实时交互。视频实时交互包括视频流方式和视频消息方式。\n视频流方式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或PC建立不间断的视频通讯通道,进行实时的视频通讯,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PC看到对方的实时影像。在视频流方式中,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或PC选定要发送的联系人列表,向MMS接收端发送视频流通讯连接请求消息。\n视频消息方式是指用户通过录制视频片断的方式进行交互,无需建立实时连接。在视频消息方式中,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或PC选定要发送的联系人列表,首先启动视频设备录制视频片断,然后将录制好的视频消息发送给接收方。\n步骤602:MMS服务器将MMS发送到多媒体信息接收端。\nMMS服务器将MMS发送到多媒体信息接收端,这些MMS包括文本消息、图片、音频、视频。\n当MMS发送端发送的是约定图片时,MMS接收端根据索引查找本地图片然后即可显示;当MMS发送端发送的是自定义图片时,MMS接收端根据既定协议将图片数据编码并进行显示;当MMS接收端收到音频流通讯连接请求消息后,双方建立流式语音通讯连接,即可开始语音通讯;当移动终端或PC客户端收到发自联系人的语音消息后,即自动启动语音播放设备,播放语音消息;当接收方接收视频流通讯连接请求消息后,双方建立流式视频通讯连接,即可启动视频设备,开始通讯。当接收方收到视频消息后,播放视频消息。\n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0-09-08
- 2006-10-04
- 2006-08-0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0-11-08
|
2000-03-22
| | |
2
| |
2002-02-13
|
2000-11-02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2-12-28 | 2012-12-2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