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管和套设于发热管上的若干散热片,所述的发热管包括金属管壳,金属管壳两端分别嵌装瓷头,金属管壳中设置绝缘填充料,绝缘填充料中包裹有电热丝,电热丝两端分别连接有引出棒,引出棒贯穿瓷头并向外延伸形成接线端;
还包括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贯穿散热片并位于发热管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传感器外套设有套管,套管通过支架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管为U型管,测温传感器位于U型管的U型空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为平行于散热片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和测温传感器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管至少有一个,所述的发热管侧部安装测温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传感器为热电偶,支架为平行于散热片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和热电偶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传感器为陶瓷温控器,支架为平行于散热片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和陶瓷温控器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出棒均焊接连接电热丝,套管材质为金属管、石英管或陶瓷管,套管内设有填充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管的截面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散热片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片的整体形状为平面状、波浪状或两侧弯折为U型状,金属管壳和金属管的材质为不锈钢、铁或铝。
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上发热装置改进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技术中,取暖设备上的加热装置一般采用PTC发热体,PTC是Positive \n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缩写,意思是正的温度系数,泛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通常我们提到的PTC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PTC发热体长期使用后,功率会明显变小,使用过程中外壳会带电,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现有取暖设备上的测温传感器一般安装在发热体外部,测温反应不及时且需要数量较多,生产成本较高,需要额外的空间。\n[0003]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解决上述问题。\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n[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包括发热管和套设于发热管上的若干散热片,散热片的材质一般选用铝片,散热效果好,易成型加工,所述的发热管包括金属管壳,金属管壳两端分别嵌装瓷头,金属管壳中设置绝缘填充料,绝缘填充料中包裹有电热丝,电热丝两端分别连接有引出棒,引出棒贯穿瓷头并向外延伸形成接线端,接线端外接电源线和市电即可通电工作;\n[0006] 还包括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贯穿散热片并位于发热管的侧部,测温传感器设在散热片上,测温反应及时,不占用发热体额外的空间,整体设计尺寸可以优化。\n[0007]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测温传感器外套设有套管,套管通过支架安装。\n[0008]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发热管为U型管,测温传感器位于U型管的U型空腔内。\n[0009]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支架为平行于散热片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和测温传感器的通孔。\n[0010]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发热管至少有一个,所述的发热管侧部安装测温传感器。\n[0011]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测温传感器为热电偶,支架为平行于散热片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和热电偶的通孔。\n[0012]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测温传感器为陶瓷温控器,支架为平行于散热片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和陶瓷温控器的通孔。\n[0013]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引出棒均焊接连接电热丝,套管材质为金属管、石英管或陶瓷管,套管内设有填充层。\n[0014]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发热管的截面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散热片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n[0015]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散热片的整体形状为平面状、波浪状或两侧弯折为U型状,金属管壳和金属管的材质为不锈钢、铁或铝。\n[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的串铝片发热体,将测温传感器直接安装在发热管一侧,减少整机安装温控器数量和制造成本,测温敏捷,整体尺寸大小可控。\n附图说明\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串铝片发热体结构图;\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半剖示意图;\n[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示意图;\n[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示意图;\n[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示意图。\n[0022] 图中:1.发热管;11.U型管;2.接线端;3.散热片;4.测温传感器;41.套管;42.支架;43.热电偶;44.陶瓷温控器;5.电热丝;6.瓷头;7.金属管壳;8.绝缘填充料;9.引出棒。\n具体实施方式\n[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n[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连接”、“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认为“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n[0025]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27] 参照图1‑5所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包括发热管1和套设于发热管1上的若干散热片3,散热片3一般选用铝片,散热效果好,易成型加工,所述的发热管1包括金属管壳7,如图2所示,金属管壳7两端分别嵌装瓷头6,金属管壳7中设置绝缘填充料8,绝缘填充料8中包裹有电热丝5,电热丝5两端分别连接有引出棒9,引出棒9焊接连接电热丝5,引出棒9贯穿瓷头6并向外延伸形成接线端2,接线端2外接电源线和市电即可通电工作;还包括测温传感器4,测温传感器4贯穿散热片3并位于发热管1的侧部,测温传感器4设在散热片3上,测温反应及时,不占用发热体额外的空间,整体设计尺寸可以优化,测温传感器4设在散热片3上,测温反应及时,不占用发热体额外的空间,整体设计尺寸可以优化。\n[0028]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热管1为U型管11,测温传感器4位于U型管11的U型空腔内。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为方形,整体结构为U型管11的管件连接并贯穿散热片3。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热管1的截面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发热管1截面形状为圆形,发热管1为两端部并排垂直插入散热片3的U型管11,散热片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片3的整体形状为平面状、波浪状或两侧弯折为U型状,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的表面平整,发热管1的材质为不锈钢、铁或铝等金属材料。\n[0029] 实施例二,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包括发热管1和套设于发热管1上的若干散热片3,散热片3一般选用铝片,散热效果好,易成型加工,所述的发热管1包括金属管壳7,金属管壳7两端分别嵌装瓷头6,金属管壳7中设置绝缘填充料8,绝缘填充料8中包裹有电热丝\n5,电热丝5两端分别连接有引出棒9,引出棒9焊接连接电热丝5,引出棒9贯穿瓷头6并向外延伸形成接线端2,接线端2外接电源线和市电即可通电工作;还包括测温传感器4,测温传感器4贯穿散热片3并位于发热管1的侧部,测温传感器4设在散热片3上,测温反应及时,不占用发热体额外的空间,整体设计尺寸可以优化。\n[0030] 进一步的,所述的测温传感器4外套设有套管41,套管41通过支架42安装。所述的支架42为平行于散热片3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1和测温传感器4的通孔。两个所述的板材构成支撑测温传感器4的支架42,用以固定和安装测温传感器4。\n[0031]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热管1至少有一个,可以是单根发热管1配合一个测温传感器\n4,用于小型发热设备上,也可以是多个发热管1组合使用,如图4所示,两个所述的发热管1之间安装测温传感器4。所述的测温传感器4为热电偶43,支架42为平行于散热片3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1和热电偶43的通孔。\n[0032] 进一步的,所述的串铝片发热体整体结构为环形或方形,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为方形。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热管1的截面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发热管1截面形状为圆形,发热管1为两个并排垂直插入散热片3的管件,散热片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片3的整体形状为平面状、波浪状或两侧弯折为U型状,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的表面凹凸不平,增加散热片3的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发热管1的材质为不锈钢、铁或铝等金属材料。\n[0033] 实施例三,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包括发热管1和套设于发热管1上的若干散热片3,散热片3一般选用铝片,散热效果好,易成型加工,所述的发热管1包括金属管壳7,金属管壳7两端分别嵌装瓷头6,金属管壳7中设置绝缘填充料8,绝缘填充料8中包裹有电热丝\n5,电热丝5两端分别连接有引出棒9,引出棒9焊接连接电热丝5,引出棒9贯穿瓷头6并向外延伸形成接线端2,接线端2外接电源线和市电即可通电工作;还包括测温传感器4,测温传感器4贯穿散热片3并位于发热管1的侧部,测温传感器4设在散热片3上,测温反应及时,不占用发热体额外的空间,整体设计尺寸可以优化。\n[0034] 进一步的,所述的测温传感器4外套设有套管41,套管41通过支架42安装。所述的支架42为平行于散热片3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1和测温传感器4的通孔。两个所述的板材构成支撑测温传感器4的支架42,用以固定和安装测温传感器4。\n[0035]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热管1至少有两个,如图5所示,两个所述的发热管1之间安装测温传感器4。所述的测温传感器4为陶瓷温控器44,支架42为平行于散热片3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1和陶瓷温控器44的通孔。\n[0036] 进一步的,所述的串铝片发热体整体结构为环形或方形,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为方形。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热管1的截面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发热管1截面形状为圆形,发热管1为两个并排垂直插入散热片3的管件,散热片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片3的整体形状为平面状、波浪状或两侧弯折为U型状,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的表面凹凸不平,增加散热片3的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发热管1的材质为不锈钢、铁或铝等金属材料。\n[0037] 实施例四,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发热体,包括发热管1和套设于发热管1上的若干散热片3,散热片3一般选用铝片,散热效果好,易成型加工,所述的发热管1包括金属管壳7,金属管壳7两端分别嵌装瓷头6,金属管壳7中设置绝缘填充料8,绝缘填充料8中包裹有电热丝\n5,电热丝5两端分别连接有引出棒9,引出棒9焊接连接电热丝5,引出棒9贯穿瓷头6并向外延伸形成接线端2,接线端2外接电源线和市电即可通电工作;还包括测温传感器4,测温传感器4贯穿散热片3并位于发热管1的侧部,测温传感器4设在散热片3上,测温反应及时,不占用发热体额外的空间,整体设计尺寸可以优化。\n[0038] 进一步的,所述的测温传感器4外套设有套管41,套管41通过支架42安装。所述的支架42为平行于散热片3的板材,板材上开设有容置发热管1和测温传感器4的通孔。两个所述的板材构成支撑测温传感器4的支架42,用以固定和安装测温传感器4。\n[0039] 进一步的,所述的测温传感器4可以是热电偶43,陶瓷温控器44或突跳式温控器,所述的引出棒9均焊接连接电热丝5,套管41材质为金属管、石英管或陶瓷管,套管41内设有填充层。具体的,套管41材质可选金属管(不锈钢、铝、铁等)、石英管、陶瓷管,套管41内可填充石英管、陶瓷管、耐温硅胶管、玻纤管等可耐温、隔热、绝缘保护材料。套管41主要起到对测温传感器4的线材进行保护的作用。\n[0040]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热管1的截面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散热片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所述的散热片3的整体形状为平面状、波浪状或两侧弯折为U型状,金属管壳7和金属管的材质为不锈钢、铁或铝等金属材料。\n[0041]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通过绝缘填充料8将两根接线端2的引出棒9分隔,两个引出棒\n9之间连接电热丝5,电热丝5通过绝缘填充料8分隔设置,增加发热效率,优化电热丝5在绝缘填充料8中的排列布置,铝片、电热丝5和绝缘填充料8为现有技术或材料,所属的技术人员根据所需的产品型号和规格,可以直接从市面购买或者订做。\n[0042] 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或工业用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作用的常规已知设备。\n[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