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 |
申请号 | CN201310530156.6 | 申请日期 | 2013-11-01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0355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R13/523 | IPC分类号 | H;0;1;R;1;3;/;5;2;3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1号院2号楼三层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宇薇;杨卓;孙芳;陈俊;徐锐;万顺平;王明东;张文鹏;杨政;朱强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和机械连接结构,所述的机械连接结构包括护堵、联套、夹块、中间固紧件、垫块、锁紧件、固紧螺母、芳纶固定件、垫环、锥形密封环、楔紧环和弹簧。本发明通过多级O型密封圈和锥形密封环等多个环节进行密封,最终达到横向耐水压不小于2.0MPa,从而很好的保护电缆及其芯线,使其不会腐蚀断裂;本发明采用芳纶紧固件和尾部弹簧,更好地保护芯线,使承载能力及抗拉伸变形的能力增强。
1.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4)和机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连接结构包括护堵(1)、联套(5)、夹块(6)、中间固紧件(7)、垫块(8)、锁紧件(9)、固紧螺母(10)、芳纶固定件(11)、垫环(12)、锥形密封环(14)、楔紧环(15)和弹簧(16);
中间固紧件(7)两端分别与联套(5)和锁紧件(9)机械连接,构成筒状结构,连接器(4)安装在联套(5)前端,并通过护堵(1)和联套(5)密封;
联套(5)后端的内腔依次安装夹块(6)、垫环(12)和芳纶固定件(11),电缆(17)穿过夹块(6)和垫环(12),电缆(17)一端的铜芯线穿过芳纶固定件(11)、芳纶芯线与芳纶固定件(11)胶接固定,夹块(6)与联套(5)内腔锥面压紧固定电缆(17),芳纶固定件(11)通过垫环(12)与夹块(6)端部压紧定位,中间固紧件(7)前端伸入联套(5)后端并与之机械连接;
中间固紧件(7)后端的内腔依次安装垫块(8)、楔紧环(15)和锥形密封环(14),电缆(17)穿过垫块(8)、楔紧环(15)和锥形密封环(14),锥形密封环(14)一端与中间固紧件(7)内腔锥面配合,另一端与楔紧环(15)锥面配合,锁紧件(9)前端伸入中间固紧件(7)后端并与之机械连接,锁紧件(9)前端顶紧垫块(8),通过垫块(8)定位楔紧环(15)和锥形密封环(14);
电缆(17)穿过弹簧(16),弹簧(16)一端安装在锁紧件(9)的内腔,并通过垫块(8)限位,另一端伸出锁紧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套(5)内腔与夹块(6)配合的锥面角度α为12°~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块(6)为分体结构,锥面角度β为12°~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固紧件(7)内腔与锥形密封环(14)配合的锥面角度Y为5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密封环(14)为两端锥面的空心柱状结构,两端锥面的角度θ为5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16)在放松状态下,其伸出锁紧件(9)的长度不少于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17)包括芯线和表层聚氨酯材料(171),其中芯线由若干铜芯线(172)和芳纶芯线(173)组成,芳纶芯线(173)位于电缆(17)中心线位置,电镀铜芯线(172)均匀分布在芳纶芯线(173)两侧。
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滑动式测斜仪的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n背景技术\n[0002] 滑动式测斜仪是专门用于岩土地基位移测量的仪器,适用于各种岩土地基横向和纵向位移的测量,如水利库坝、堤防、岩土边坡、城市建设地基、基坑开挖、打桩、铁路、公路交通边坡的深部位移或路面水平沉降的测量。\n[0003] 电缆组件是滑动式测斜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测头提供供电和测头数据输出的通路,将测头中传感器测得的相关数据传输至测读仪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从而完成测头数据的接收、存贮、测量数据输出等功能。\n[0004] 由于电缆的使用环境为野外施工场地环境,该环境很恶劣,故对水下电缆的机械连接结构要求较高。要求水下电缆的机械连接结构重量相对较轻,又要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及抗拉伸变形的能力。市场上现有的电缆连接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密封性能较差,在拉力的作用下极易变形,影响滑动式测斜仪的深度测量基准,导致测试数据偏差,直接影响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承载能力较强、密封性能较好、不易变形的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n[0006]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水下电缆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和机械连接结构,所述的机械连接结构包括护堵、联套、夹块、中间固紧件、垫块、锁紧件、固紧螺母、芳纶固定件、垫环、锥形密封环、楔紧环和弹簧;\n[0007] 中间固紧件两端分别与联套和锁紧件机械连接,构成筒状结构,连接器安装在联套前端,并通过护堵和联套密封;\n[0008] 联套后端的内腔依次安装夹块、垫环和芳纶固定件,电缆穿过夹块和垫环,电缆一端的铜芯线穿过芳纶固定件、芳纶芯线与芳纶固定件胶接固定,夹块与联套内腔锥面压紧固定电缆,芳纶固定件通过垫环与夹块端部压紧定位,中间固紧件前端伸入联套后端并与之机械连接;\n[0009] 中间固紧件后端的内腔依次安装垫块、楔紧环和锥形密封环,电缆穿过垫块、楔紧环和锥形密封环,锥形密封环一端与中间固紧件内腔锥面配合,另一端与楔紧环锥面配合,锁紧件前端伸入中间固紧件后端并与之机械连接,锁紧件前端顶紧垫块,通过垫块定位楔紧环和锥形密封环;\n[0010] 电缆穿过弹簧,弹簧一端安装在锁紧件的内腔,并通过垫块限位,另一端伸出锁紧件。\n[0011] 所述的联套内腔与夹块配合的锥面角度α为12°~15°,锥面角度α选取考虑到下连接部件受力情况、加工情况、夹块的压缩量、下连接部件内部空间大小等多种因素,α太小,对电缆的加持力小,α太大,要求联套的外径大,在此角度范围内既保证了对电缆的加持力,又能保证整体尺寸大小。\n[0012] 所述的夹块为分体结构,锥面角度β为12°~15°,锥面角度β与联套内腔与夹块配合的锥面角度α匹配。\n[0013] 所述的中间固紧件内腔与锥形密封环配合的锥面角度Y为50°~70°,锥面角度Y的选取选择考虑到下连接部件受力情况、橡胶材料的压缩量、下连接部件内部空间大小、密封性能等因素。\n[0014] 所述的锥形密封环为两端锥面的空心柱状结构,锥形密封环是橡胶件,两端锥面的角度θ为50°~70°。角度θ要与中间固紧件内腔与锥形密封环配合的锥面角度Y匹配。\n[0015] 所述的弹簧在放松状态下,其伸出锁紧件的长度不小于60mm,在此长度范围内能很好的保护电缆,使其芯线不易受折断。\n[0016] 所述的电缆包括芯线和表层聚氨酯材料,其中芯线由若干铜芯线和芳纶芯线组成,芳纶芯线位于电缆中心线位置,铜芯线均匀分布在芳纶芯线两侧。\n[001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n[0018] (1)本发明通过多级O型密封圈和锥形密封环等多个环节进行密封,最终达到横向耐水压不小于2.0MPa,从而很好的保护电缆及其芯线,使其不会腐蚀断裂;\n[0019] (2)本发明采用芳纶固定件和尾部弹簧,更好地保护芯线,使承载能力及抗拉伸变形的能力增强;\n[0020] (3)本发明采用分体的夹块挤压电缆表层的方式固定,防止电缆蹿动,确保铠装与表层受力,固连的强度增强,抗拉力效果较好;\n[0021] (4)本发明通过固紧螺母、连接器作为电缆与测头的连接部件,操作简单方便,性能可靠。\n附图说明\n[0022]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n[0023] 图2为本发明联套结构示意图;\n[0024] 图3为本发明夹块主视图;\n[0025] 图4为本发明夹块俯视图;\n[0026] 图5为本发明中间固紧件结构示意图;\n[0027] 图6为本发明锁紧件结构示意图;\n[0028] 图7为本发明紧固螺母结构示意图;\n[0029] 图8为本发明芳纶固定件主视图;\n[0030] 图9为本发明芳纶固定件俯视图;\n[0031] 图10为本发明锥形密封环结构示意图;\n[0032] 图11为本发明楔紧环结构示意图;\n[0033] 图12为本发明弹簧结构示意图;\n[0034] 图13为本发明电缆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5] 下面就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介绍。\n[0036] 本发明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器4和机械连接结构,机械连接结构包括护堵1、O型密封圈2、3、联套5、夹块6、中间固紧件7、垫块8、锁紧件9、固紧螺母10、芳纶固定件11、垫环12、O型密封圈13、锥形密封环14、楔紧环15和弹簧16。芳纶固定件11和夹块6是主要承载和抗拉伸变形元件,O型密封圈2、3、13、锥形密封环14是主要的密封元件。\n[0037] 中间固紧件7两端分别与联套5和锁紧件9机械连接,构成筒状结构,中间固紧件\n7前端伸入联套5后端并与之螺纹连接,两者直接通过O型密封圈13密封。护堵1起到保护连接器4的作用,固紧螺母10、连接器4作为电缆与测头的连接部件。固紧螺母10用来连接联套5和护堵1,固紧螺母10如图7所示,一端套在联套5前端并与端面压紧定位,另一端套在护堵1上并与之螺纹连接,连接器4安装在联套5前端内并与之螺纹连接,通过护堵1和联套5将其密封在筒状结构的内腔;联套5和护堵1通过O型密封圈2密封,联套5与连接器4通过O型密封圈3密封。连接器4与联套5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加压缩密封圈的方式,减少安装环节,增加可靠性,密封性较好。\n[0038] 联套5如图2所示,后端的内腔依次安装夹块6、垫环8和芳纶固定件11,电缆17穿过夹块6和垫环8。夹块6如图3、4所示,为采用分体结构的锥形体,可以均匀分成如图\n4所示的4块,图4中四条直线AA、BB、CC、DD为分割线,直线中间的弧线部分AB、CD切掉,切除部分的总弧长为周长的1/8-1/5,切除部分的总弧长太小,对电缆的加持力不够,切除部分的总弧长太大,内圆与电缆接触面积太小,对电缆的加持力不够。安装时增加夹块分体结构之间的缝隙以增加挤压电缆17的压缩量,起到固定电缆17,防止其串动的作用,锥形体的锥面角度β为13.5°,联套5与夹块6配合的内腔锥面角度α为13.5。\n[0039] 电缆17如图13所示,包括芯线和表层聚氨酯材料171,其中芯线由若干铜芯线\n172和芳纶芯线173组成,芳纶芯线173位于电缆中心线位置,铜芯线172均匀分布在芳纶芯线173两侧。芳纶固定件11如8、9所示,加工铜芯线通孔112和芳纶芯线孔111,电缆的铜芯线172穿过铜芯线孔112与连接器4连接,芳纶芯线173穿过芳纶芯线孔111,与芳纶固定件11胶接固定,将芳纶芯线173固定在芳纶固定件1上,起到防止蹿动、保护芯线、承受拉力的作用。芳纶固定件11和夹块6是主要承载和抗拉伸变形元件,芳纶固定件11通过垫环12与夹块6端部压紧定位;通过夹块抱紧电缆表层和固定芳纶的方式,确保铠装与表层受力,固连的强度增强,抗拉力效果较好。\n[0040] 中间固紧件7如图5所示,后端的内腔依次安装垫块8、楔紧环15和锥形密封环\n14,电缆17穿过垫块8、楔紧环15和锥形密封环14。锥形密封环14如图10所示,为两端锥面的空心柱状结构,两端锥面的角度θ为60°,主要起密封的作用,锥形密封环14一端锥面与中间固紧件7内腔锥面配合,中间固紧件7内腔与锥形密封环配合的锥面角度Y为\n60°,锥形密封环14另一端锥面与楔紧环15内锥面配合,楔紧环15如图11所示,内锥面锥角Φ为60°。锁紧件9如图6所示,前端伸入中间固紧件7后端并与之螺纹连接,锁紧件9前端顶紧垫块8,通过垫块8定位楔紧环15和锥形密封环14。\n[0041] 锥形密封环14是电缆17与连接结构之间的主要密封元件,电缆17与连接结构之间采用楔紧环15挤压锥形密封环14达到密封作用,并采用多级O型防水密封圈达到端面和径向的密封,使电缆连接结构达到横向耐水压不小于2.0MPa的要求,同时又保证了电缆连接结构的可拆卸性和维修性,有利于机加件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n[0042] 本发明尾部安装弹簧16,可以达到防止芯线折断,保护电缆的作用。弹簧16如图\n12所示,电缆17穿过弹簧16,弹簧16一端安装在锁紧件9的内腔,并通过垫块8定位,另一端伸出锁紧件9。弹簧在放松状态下,其伸出锁紧件的长度为80mm。\n[0043] 本发明经过耐水压密封试验和抗拉断力试验后完好无损,各项指标满足使用要求,本发明密封良好,可承受2MPa(相当于水深200m的压力)不渗水。\n[0044] 耐水压密封试验:将本发明放入压力容器内,往压力容器内注适量的水后,给压力容器加压,压力升至2.0MPa时保持此压力24h;试验完成后,本发明能正常工作。\n[0045] 抗拉断力试验:\n[0046] 设备:WCW-10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拉力机。\n[0047] 抗拉断力试验步骤:拉力机的上吊环固紧本发明的联套的一端,拉力机的下座固紧电缆的表皮;对拉力机进行加力,本发明(带电缆)开始承受载荷,仿真器上显示出拉力-伸缩量的曲线,当曲线出现两个拐点后,拉力机开始减力。记录曲线的形状及拐点的坐标。\n[0048] 合格判据:拉力超过1000N时,本发明电缆的抗拉断力曲线才出现第一个拐点。\n[0049] 本发明未详细说明部分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
法律信息
- 2015-12-09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1R 13/523
专利申请号: 201310530156.6
申请日: 2013.11.01
- 2014-02-0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4-03
|
2013-01-04
| | |
2
| | 暂无 |
1993-05-26
| | |
3
| | 暂无 |
1997-05-06
| | |
4
| | 暂无 |
1991-04-0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