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降温控湿系统 |
申请号 | CN201110273809.8 | 申请日期 | 2011-09-1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5447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IPC分类号 | F;2;4;F;5;/;0;0;;;F;2;4;F;1;1;/;0;2;;;F;2;4;F;1;3;/;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上海腾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腾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腾邦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上海市闵行区虹梅南路777号国民商务花园1号楼201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上海腾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腾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腾邦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上海腾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腾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腾邦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文生;赵维森;李骋;虞贵斌 |
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温控湿系统,包括:回风模块、喷雾模块、除湿模块和送风模块,所述回风模块的出风口与喷雾模块的进风口连接,喷雾模块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除湿模块的进风口连接,除湿模块的出风口与送风模块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蓄水箱和系统电气控制器,所述回风模块、喷雾模块、除湿模块和送风模块分别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所述系统电气控制器控制各个模块的启用和停用。所述回风模块内安装有风机,所述喷雾模块内安装有高压水泵和喷头,所述除湿模块内安装有热交换器和液氮容器,液氮容器中盛有液氮,液氮气化后进入热交换器。本发明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不但能对温湿度进行控制,而且运行成本低,对环境友好。
1.一种降温控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风模块、喷雾模块、除湿模块和送风模块;
所述回风模块出风口与喷雾模块的进风口连接,喷雾模块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除湿模块的进风口连接,除湿模块的出风口与送风模块的进风口连接;
所述系统还包括蓄水箱和系统电气控制器;
所述回风模块、喷雾模块、除湿模块和送风模块分别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所述系统电气控制器控制各个模块的启用和停用;
所述蓄水箱用于向喷雾模块供水;
所述回风模块内根据应用场所的换气量要求安装有风机;
所述送风模块内根据应用场所的换气量要求安装有风机;
所述喷雾模块内根据风量大小安装有高压水泵和喷头;
所述除湿模块内安装有热交换器和液氮容器,液氮容器中盛有液氮,液氮气化后进入热交换器;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过滤模块,
所述过滤模块设置于喷雾模块与除湿模块之间的通风管道中;
所述过滤模块内安装有过滤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控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模块的出风口与喷雾模块的进风口之间连接有通风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温控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新风模块;
所述回风模块与喷雾模块之间的通风管道上开有与新风模块出风口相配合的管道开口;
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口与所述通风管道的管道开口连接;
所述新风模块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所述系统电气控制器控制新风模块的启用和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温控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模块、喷雾模块、过滤模块、除湿模块和送风模块下部分别设置排水接口,所述排水接口上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蓄水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温控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回风模块的回风口处,用于探测回风口处的温度和湿度,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系统电气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温控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模块的送风口处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用于探测送风口处的风速,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系统电气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控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设置有进水电磁阀和过滤器,所述进水电磁阀用于蓄水箱水量不够时自动补水,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杂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控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各个模块内贴保温棉,各个模块之间密封。
一种降温控湿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降温控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温控湿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针对厂房、设备机房、信息机房、数据中心等室内环境的降湿需求,主要采用自然通风、强制通风、空调等解决方案。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降温效果较差、受环境影响大,因此不能对温度进行较好的控制,同时,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也不能控制湿度。空调的降温效果较好,而且能对湿度进行控制,但其运行成本较高,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气体和温室气体。\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温控湿系统,用以解决空调运行成本高、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破坏臭氧层气体和温室气体的问题。\n[0004] 一种降温控湿系统,包括:回风模块、喷雾模块、除湿模块和送风模块。所述回风模块出风口与喷雾模块的进风口连接,喷雾模块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除湿模块的进风口连接,除湿模块的出风口与送风模块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蓄水箱和系统电气控制器,所述回风模块、喷雾模块、除湿模块和送风模块分别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所述系统电气控制器控制各个模块的启用和停用,所述蓄水箱用于向喷雾模块供水。所述回风模块内安装有风机,所述送风模块内安装有风机,所述喷雾模块内安装有高压水泵和喷头,所述除湿模块内安装有热交换器和液氮容器,液氮容器中盛有液氮,液氮气化后进入热交换器。\n[0005] 所述系统还包括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设置于喷雾模块与除湿模块之间的通风管道中,所述过滤模块内安装有过滤部件。\n[0006] 所述回风模块的出风口与喷雾模块的进风口之间连接有通风管道。\n[0007] 所述系统还包括新风模块,所述回风模块与喷雾模块之间的通风管道上开有与新风模块出风口相配合的管道开口,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口与所述通风管道的管道开口连接,所述新风模块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所述系统电气控制器控制新风模块的启用和停用。\n[0008] 所述回风模块、喷雾模块、过滤模块、除湿模块和送风模块下部分别设置排水接口,所述排水接口上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蓄水箱连接。\n[0009] 所述系统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回风模块的回风口处,用于探测回风口处的温度和湿度,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系统电气控制器。\n[0010] 所述送风口模块的送风口处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用于探测送风口处的风速,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系统电气控制器。\n[0011] 所述蓄水箱设置有进水电磁阀和过滤器,所述进水电磁阀用于蓄水箱水量不够时自动补水,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杂质。\n[0012] 所述系统的各个模块内贴保温棉,各个模块之间密封。\n[0013] 本发明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除了具备空调降温控湿的功能外,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大大降低,因此系统的运行成本相对传统的空调产品大幅节约,而且该系统不使用制冷剂,没有化学反应,所使用的低温媒介氮气也是无害的,因此对环境友好,即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气体和温室气体。\n附图说明\n[001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结构示意图;\n[001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结构示意图;\n[001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结构示意图;\n[001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n[0019] 实施例一\n[0020]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回风模块\n11、喷雾模块12、除湿模块13和送风模块14。回风模块11的出风口与喷雾模块12的进风口连接,喷雾模块12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除湿模块13的进风口连接,除湿模块13的出风口与送风模块14的进风口连接。回风模块11和送风模块14根据应用场所的换气量要求安装适当风量的风机,回风模块11内安装回风风机,送风模块14内安装送风风机;喷雾模块12内根据风量大小安装适当流量的高压水泵和若干喷头;除湿模块13内安装高效热交换器和液氮容器,液氮容器中盛有液氮,液氮气化后进入热交换器。本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还包括蓄水箱和系统电气控制器。回风模块11、喷雾模块12、除湿模块13和送风模块14分别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系统电气控制器控制各个模块的启用和停用;蓄水箱中用于向喷雾模块12供水。\n[0021] 本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的各个模块内贴保温棉,各模块之间加密封条,各个模块用法兰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各个模块之间进行密封所采用的密封方式,只要满足各个模块之间密封良好即可,本实施例也不限定各个模块的连接方式,只要将各个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n[0022]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回风模块11、喷雾模块12、除湿模块13和送风模块14的下部都设置有排水接口,用于收集系统运行过程中未完全蒸发的喷雾积水和除湿模块13产生的冷凝水,排水接口接排水管,喷雾积水和冷凝水通过排水管进入蓄水箱,以便供系统循环使用,从而减少了用水量。\n[0023]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系统最主要的耗电设备是喷雾模块12内的高压水泵,因此系统电气控制器优选为集成于喷雾模块12中;由于要将除湿模块13产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因此,蓄水箱优选为集成于除湿模块13中。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系统电气控制器的设置位置,只要系统电气控制器可控制与之连接的模块的启用和停用即可,本实施例也不限定蓄水箱的设置位置,只要蓄水箱可向喷雾模块供水即可。\n[0024]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回风模块11、除湿模块13和送风模块14分别设置有电源接口,各模块通过相应的电源接口利用电缆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回风模块11和送风模块14设置有法兰接口,该接口用于连接风管。\n[0025] 在本实施例中,喷雾模块12通过高压水泵和喷头可产生1-20μm的细雾粒,雾颗粒粒径小,汽化快,吸热降温效果好。除湿模块15中使用的低温介质为液氮,液氮通过除湿模块15内置的气化减压装置释放0-4℃的低温低压氮气,氮气流入热交换器的管道中,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冷凝除湿。本实施例并不限定除湿模块15中所使用的低温介质,只要该低温介质可对空气进行冷凝除湿即可。\n[0026] 在本实施例中,蓄水箱中设置有水电磁阀和过滤器,水电磁阀用于水箱水量不足时自动补水,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杂质。\n[002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为手动运行模式,即用户通过手动的方式启动各功能模块运行,用以实现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n[0028]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运行成本大幅节约,以500m2的机房为例,如使用空调,则空调制冷量60kW,按能效比3.5计算,电功率为17kW,24小时耗电为17×24度,工业用电费按1.2元计,运行成本为489元,考虑到空调压缩机不是24h开启,达到设定温度后压缩机会停止,按60%计运行成本为293元。本产品的电功率不超过3kW,耗水量为0.29吨/天,液氮消耗量为5.6L/天,所有消耗加起来运行成本为102元,远远低于空调的运行成本。\n[002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与传统的空调不同,该系统不但可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而且系统运行成本大幅度节约,同时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气体和温室气体。\n[0030] 实施例二\n[0031]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回风模块\n21、喷雾模块22、过滤模块23、除湿模块24和送风模块25。回风模块21的出风口与喷雾模块22的进风口连接,喷雾模块22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过滤模块23的进风口连接,过滤模块23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除湿模块24的进风口连接,除湿模块24的出风口与送风模块25的进风口连接。回风模块21和送风模块25根据应用场所的换气量要求安装适当风量的风机,回风模块21内安装回风风机,送风模块25内安装送风风机;喷雾模块22内根据风量大小安装适当流量的高压水泵和若干喷头;过滤模块23内安装过滤部件;除湿模块24和内安装高效热交换器和液氮容器,液氮容器中盛有液氮,液氮气化后进入热交换器。本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还包括蓄水箱和系统电气控制器。回风模块21、喷雾模块22、除湿模块24和送风模块25分别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系统电气控制器控制各个模块的启用和停用;蓄水箱中用于向喷雾模块22供水。\n[0032] 本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的各个模块内贴保温棉,各模块之间加密封条,各个模块用法兰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各个模块之间进行密封所采用的密封方式,只要满足各个模块之间密封良好即可,本实施例也不限定各个模块的连接方式,只要将各个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n[0033]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回风模块21、喷雾模块22、过滤模块23、除湿模块24和送风模块25的下部都设置有排水接口,用于收集系统运行过程中未完全蒸发的喷雾积水和除湿模块24产生的冷凝水,排水接口接排水管,喷雾积水和冷凝水通过排水管进入蓄水箱,以便供系统循环使用,从而减少了用水量。\n[0034]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系统最主要的耗电设备是喷雾模块22内的高压水泵,因此系统电气控制器优选为集成于喷雾模块22中;由于要将除湿模块13产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因此,蓄水箱优选为集成于除湿模块24中。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系统电气控制器,只要系统电气控制器可控制与之连接的模块的启用和停用即可,本实施例也不限定蓄水箱的设置位置,只要蓄水箱可向喷雾模块22供水即可。\n[0035]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回风模块21、除湿模块24和送风模块25分别设置有电源接口,各模块通过相应的电源接口利用电缆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回风模块21和送风模块24设置有法兰接口,该接口用于连接风管。\n[0036]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喷雾模块22通过高压水泵和喷头可产生1-20[0037] μm的细雾粒,雾颗粒粒径小,汽化快,吸热降温效果好。过滤模块23可使用各种形式的过滤网对雾气进行过滤,对雾气进行过滤可使得系统的除湿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喷雾模块22喷出的水雾化后雾颗粒吸收热量蒸发,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部分雾颗粒未蒸发,雾粒虽然粒径很小,仍然是液态的,因此需要过滤模块23将液态的雾颗粒过滤掉,防止它进入除湿模块,而除湿模块24是将蒸发后被空气吸收的气态的水蒸气冷凝后排除,也就是降低空气湿度。除湿模块24中使用的低温介质为液氮,液氮通过除湿模块24内置的气化减压装置释放0-4℃的低温低压氮气,氮气流入热交换器的管道中,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冷凝除湿,本实施例并不限定除湿模块24中所使用的低温介质,只要该低温介质可对空气进行冷凝除湿即可。\n[0038] 在本实施例中,蓄水箱中设置有水电磁阀和过滤器,水电磁阀用于水箱水量不足时自动补水,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杂质。\n[003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为手动运行模式,即用户通过手动的方式启动各功能模块运行,用以实现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n[004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与传统的空调不同,该系统不但可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较好的控制,而且系统运行的用电量大大降低,与传统空调相比,该系统运行成本大幅度节约,同时由于系统不使用制冷剂,没有化学反应,所使用的低温媒介氮气也是无害的,因此对环境友好,即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气体和温室气体。\n[0041] 实施例三\n[0042]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回风模块\n31、新风模块32、喷雾模块33、过滤模块34、过滤模块35、除湿模块36、除湿模块37和送风模块38。回风模块31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喷雾模块33的进风口连接,喷雾模块33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过滤模块34的进风口连接,过滤模块34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过滤模块35的进风口连接,过滤模块35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除湿模块36的进风口连接,除湿模块36的出风口与除湿模块37的进风口连接,除湿模块37的出风口与送风模块\n38的进风口连接,回风模块31与喷雾模块33之间的通风管道上开有与新风模块32的出风口相配合的管道开口,新风模块32的出风口与通风管道的管道开口连接。回风模块31、新风模块32和送风模块38根据应用场所的换气量要求安装适当风量的风机,回风模块31内安装回风风机,新风模块32安装新风风机,送风模块38内安装送风风机;喷雾模块33内根据风量大小安装适当流量的高压水泵和若干喷头;过滤模块34和过滤模块35内分别安装过滤部件;除湿模块36内安装高效热交换器和液氮容器,除湿模块37内安装高效热交换器和液氮容器。本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还包括蓄水箱和系统电气控制器。回风模块\n31、新风模块32喷雾模块33、除湿模块36、除湿模块37和送风模块38分别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系统电气控制器控制各个模块的启用和停用;蓄水箱用于向喷雾模块33供水。\n[0043] 本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的各个模块内贴保温棉,各模块之间加密封条,各个模块用法兰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各个模块之间进行密封所采用的密封方式,只要满足各个模块之间密封良好即可,本实施例也不限定各个模块的连接方式,只要将各个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n[0044]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回风模块31、喷雾模块33、过滤模块34、过滤模块35、除湿模块36、除湿模块37和送风模块38的下部都设置有排水接口,用于收集系统运行过程中未完全蒸发的喷雾积水和除湿模块36、除湿模块37产生的冷凝水,排水接口接排水管,喷雾积水和冷凝水通过排水管进入蓄水箱,以便供系统循环使用,从而减少了用水量。\n[0045]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系统最主要的耗电设备是喷雾模块33内的高压水泵,其它耗电设备如风机也距喷雾模块较近,因此系统电气控制器优选为集成于喷雾模块33中;由于要将除湿模块36和除湿模块37产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因此,蓄水箱优选为集成于除湿模块36中。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系统电气控制器,只要系统电气控制器可控制与之连接的模块的启用和停用即可,本实施例也不限定蓄水箱的设置位置,只要蓄水箱可向喷雾模块33供水即可。\n[0046]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回风模块31、新风模块32、除湿模块36、除湿模块37和送风模块38分别设置有电源接口,各模块通过相应的电源接口利用电缆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回风模块31和送风模块38设置有法兰接口,该接口用于连接风管。\n[0047]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过滤模块34和过滤模块35可使用各种形式的过滤网对雾气进行过滤,对雾气进行过滤可使得系统的除湿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喷雾模块33喷出的水雾化后雾颗粒吸收热量蒸发,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部分雾颗粒未蒸发,雾粒虽然粒径很小,仍然是液态的,因此需要过滤模块34和过滤模块35将液态的雾颗粒过滤掉,防止它进入除湿模块36和除湿模块37,而除湿模块36和除湿模块37是将蒸发后被空气吸收的气态的水蒸气冷凝后排除,也就是降低空气湿度。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两组过滤模块和除湿模块,过滤模块和除湿模块的组数是根据风量和喷雾量的大小进行设定的,在不同的场合下,所使用的过滤模块和除湿模块的组数也是不同的,因此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所使用过滤模块和除湿模块的组数,只要满足具体场合的具体要求即可。\n[0048]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模块36和除湿模块37中使用的低温介质为液氮,液氮通过除湿模块36和除湿模块37内置的气化减压装置释放0-4℃的低温低压氮气,氮气流入热交换器的管道中,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冷凝除湿。本实施例并不限定除湿模块36和除湿模块37中所使用的低温介质,只要该低温介质可对空气进行冷凝除湿即可。\n[0049] 在本实施例中,蓄水箱中设置有水电磁阀和过滤器,水电磁阀用于水箱水量不足时自动补水,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杂质。\n[0050]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运行时,回风模块31和新风模块32只启动其中一个模块工作,当室外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新风模块32,停用回风模块32,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停用新风模块32,重新启用回风模块32。\n[005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为手动运行模式,即用户通过手动的方式启动各功能模块运行,用以实现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n[005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与传统的空调不同,该系统不但可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而且系统运行的用电量大大降低,与传统空调相比,该系统运行成本大幅度节约,同时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气体和温室气体。\n[0053] 实施例四\n[0054]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回风模块\n41、新风模块42、喷雾模块43、过滤模块44、过滤模块45、除湿模块46、除湿模块47和送风模块48。回风模块41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喷雾模块43的进风口连接,喷雾模块43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过滤模块44的进风口连接,过滤模块44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过滤模块45的进风口连接,过滤模块45的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除湿模块46的进风口连接,除湿模块46的出风口与除湿模块47的进风口连接,除湿模块47的出风口与送风模块\n48的进风口连接,回风模块41与喷雾模块43之间的通风管道上开有与新风模块42的出风口相配合的管道开口,新风模块42的出风口与通风管道的管道开口连接。回风模块41、新风模块42和送风模块48根据应用场所的换气量要求安装适当风量的风机,回风模块41内安装回风风机,新风模块42安装新风风机,送风模块48内安装送风风机;喷雾模块43内根据风量大小安装适当流量的高压水泵和若干喷头;过滤模块44和过滤模块45内分别安装过滤部件;除湿模块46内安装高效热交换器和液氮容器,除湿模块47内安装高效热交换器和液氮容器。本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还包括蓄水箱系统电气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回风模块41、新风模块42喷雾模块43、除湿模块46、除湿模块47和送风模块48分别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系统电气控制器控制各个模块的启用和停用;蓄水箱用于向喷雾模块43供水;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与回风模块41的回风口处,用于探测回风口处的温度和湿度,将探知的信息传送给系统电气控制器,系统电气控制器根据该信息,控制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启用和停用,从而控制温度和湿度。\n[0055] 本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的各个模块内贴保温棉,各模块之间加密封条,各个模块用法兰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各个模块之间进行密封所采用的密封方式,只要满足各个模块之间密封良好即可,本实施例也不限定各个模块的连接方式,只要将各个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n[0056]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回风模块41、喷雾模块43、过滤模块44、过滤模块45、除湿模块46、除湿模块47和送风模块48的下部都设置有排水接口,用于收集系统运行过程中未完全蒸发的喷雾积水和除湿模块46、除湿模块47产生的冷凝水,排水接口接排水管,喷雾积水和冷凝水通过排水管进入蓄水箱,以便供系统循环使用,从而减少了用水量。\n[0057]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系统最主要的耗电设备是喷雾模块43内的高压水泵,其它耗电设备如风机也距喷雾模块较近,因此系统电气控制器优选为集成于喷雾模块43中;由于要将除湿模块46和除湿模块47产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因此,蓄水箱优选为集成于除湿模块46中。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系统电气控制器,只要系统电气控制器可控制与之连接的模块的启用和停用即可,本实施例也不限定蓄水箱的设置位置,只要蓄水箱可向喷雾模块43供水即可。\n[0058]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回风模块41、新风模块42、除湿模块46、除湿模块47和送风模块48分别设置有电源接口,各模块通过相应的电源接口利用电缆与系统电气控制器连接。回风模块41和送风模块48设置有法兰接口,该接口用于连接风管。\n[0059]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过滤模块44和过滤模块45可使用各种形式的过滤网对雾气进行过滤,对雾气进行过滤可使得系统的除湿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喷雾模块43喷出的水雾化后雾颗粒吸收热量蒸发,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部分雾颗粒未蒸发,雾粒虽然粒径很小,仍然是液态的,因此需要过滤模块44和过滤模块45将液态的雾颗粒过滤掉,防止它进入除湿模块46和除湿模块47,而除湿模块46和除湿模块47是将蒸发后被空气吸收的气态的水蒸气冷凝后排除,也就是降低空气湿度。过滤模块44和过滤模块45使得系统的控湿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模块和除湿模块使用了两组,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所使用过滤模块和除湿模块的组数,只要满足使用场所的需求即可。\n[0060]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模块46和除湿模块47中使用的低温介质为液氮,液氮通过除湿模块46和除湿模块47内置的气化减压装置释放0-4℃的低温低压氮气,氮气流入热交换器的管道中,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冷凝除湿。本实施例并不限定除湿模块46和除湿模块47中所使用的低温介质,只要该低温介质可对空气进行冷凝除湿即可。\n[0061] 在本实施例中,蓄水箱中设置有水电磁阀和过滤器,水电磁阀用于水箱水量不足时自动补水,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杂质。\n[0062]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同时提供了手动运行和自动运行两种运行模式,系统电气控制器上设置有转换开关,通过转换开关可实现手动运行模式与自动运行模式的转换。当开关切换到手动运行模式时,通过手动启动各个模块实现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当开关切换到自动运行模式时,温度和湿度控制的过程为:系统启动时,回风模块41和送风模块48运行,对需要降温的场所进行通风;回风模块41的回风口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电气控制器根据回风口的温度和湿度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自动控制。当室内回风口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启动喷雾模块43,喷雾模块43开始喷雾;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停止喷雾模块43运行。当室内回风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喷雾模块43,喷雾模块43开始喷雾;当室内回风湿度高于设定值时,分级启动除湿模块46和除湿模块47,除湿模块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室内回风湿度低于设定值,则停用除湿模块46和47。\n[0063] 进一步地,当秋冬季室外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新风模块42,停用回风模块41,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停用新风模块42,重新启用回风模块41。\n[0064] 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系统所采用的运行模式,只要满足对温湿度控制即可。\n[0065] 此外,系统除了就地控制模式外,还可提供远程控制,用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远程控制方式为RS485,系统电气控制器通过RS485实现与主机的通信,系统电气控制器向主机发送系统运行情况如停止、运行、故障等,主机向系统电气控制器发送控制命令,从而实现对系统各模块的远程控制。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远程控制方式为RS485,还可以为无线网络等,只要可实现对各个模块的远程控制即可。\n[0066] 上述系统还提供了报警和保护功能,包括水系统压力报警和保护、水箱水位报警和保护以及风速报警。当喷雾模块43内的水系统压力超过设定值时报警并自动停止喷雾模块43运行,即水系统压力报警和保护;当除湿模块46内置的蓄水箱缺水时报警并停止喷雾模块43运行,当除湿模块46内置的蓄水箱水位超限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检查,即水箱水位报警和保护;送风模块48的送风出口处安装风速传感器,系统运行时,如果检测到风速低于设定值,则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检查各风机是否损坏,即风速报警。此外,系统还安装有急停按钮,一旦按下,所有模块立即停止运行。\n[006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湿系统与传统的空调不同,该系统不但可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而且系统运行的用电量大大降低,与传统空调相比,该系统运行成本大幅度节约,同时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气体和温室气体。此外,就地控制与远程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全面的报警和保护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n[0068]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n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法律信息
- 2017-11-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24F 5/00
专利号: ZL 201110273809.8
申请日: 2011.09.15
授权公告日: 2013.12.18
- 2016-10-19
- 2016-03-23
- 2013-12-18
- 2012-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4F 5/00
专利申请号: 201110273809.8
申请日: 2011.09.15
- 2012-01-0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9-08-05
|
2009-01-20
| | |
2
| | 暂无 |
2008-04-10
| | |
3
| |
2005-06-22
|
2003-12-19
| | |
4
| |
2010-08-25
|
2010-04-28
| | |
5
| | 暂无 |
2011-09-1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