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及作法 |
申请号 | CN201110442483.7 | 申请日期 | 2011-12-2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25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IPC分类号 | E;0;4;C;3;/;3;4;;;E;0;4;B;1;/;9;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发明人 | 曹万林;张勇波;周中一 |
代理机构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聿珠 |
摘要
一种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及作法,属于减震防灾领域。本发明的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由混凝土(1)、梯格状普通钢筋网(2)、格构单排配筋网(3)、拉结钢筋(4)构成,T形柱钢筋骨架呈T形,三片格构单排配筋网(3)焊接成T形的三肢;梯格状普通钢筋网(2)垂直焊接在T形格构单排配筋网三肢端部;拉结钢筋(4)垂直焊接在普通钢筋网(2)的横向水平钢筋中心处,沿柱高方向等间距布置。本发明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采用单排配筋,施工简单,钢筋用量少;由焊接格构钢筋片构成配筋,适于工业化生产;采用格构配筋,斜腹筋抗剪好,可防止异形截面短柱脆性剪切破坏,提高柱抗震延性。
1.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其由混凝土(1)、梯格状钢筋网(2)、格构单排配筋网(3)、拉结钢筋(4)构成,其特征在于:该T形柱钢筋骨架呈T形,三片格构单排配筋网(3)焊接成T形的三肢;梯格状钢筋网(2)焊接在T形格构单排配筋网三肢端部,且格构单排配筋网(3)的平面过梯格状钢筋网(2)的中轴线;所述梯格状钢筋网(2)由二根竖向钢筋和若干横向水平钢筋焊接成梯格状;所述格构单排配筋网(3)位于混凝土柱截面中心线上,由竖向钢筋和位于竖向钢筋之间的W形斜向腹筋构成,拉结钢筋(4)垂直焊接在梯格状钢筋网(2)的横向水平钢筋中心处,沿柱高方向等间距布置;这样,梯格状钢筋网(2)、格构单排配筋网(3)、拉结钢筋(4)通过焊接形成T形钢筋骨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柱截面为T形,位于纵横墙T形拐角处;T形柱的肢长:肢厚=2~4,肢厚取墙厚,肢长取300mm的整倍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混凝土(1)为普通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指在混凝土中掺有再生粗骨料,或掺有再生细骨料,或同时掺有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掺有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比例为0%~
100%;当掺有的再生骨料比例为100%时,为全再生混凝土柱;当掺有再生骨料为0%时,为普通混凝土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格状钢筋网(2)的钢筋等级采用HRB335级或HRB400级;竖向钢筋间距为墙肢厚减去两倍保护层厚度;横向水平钢筋直径为6~10mm,其竖向间距满足抗剪承载力的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格构单排配筋网(3)中的钢筋等级采用HRB335级或HRB400级;斜向腹筋与竖向夹角倾角控制在30度或45度;竖向钢筋间距取为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拉结钢筋(4)为直径6mm的HPB235级钢筋,一端锚固于柱内,与梯格状钢筋网(2)的横向水平钢筋焊接,另一端伸入墙体与墙板或板砖拉结。
7.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为预制柱或现浇柱,其制作顺序如下:
a)选取纵筋和水平筋,焊接成梯格状钢筋网(2);
b)选取钢筋弯折成格构式W形斜向腹筋,弯折点间距离为300mm;
c)摆放3根竖向钢筋,竖向钢筋间距离取300mm,在竖向钢筋间焊接步骤b)弯折成形的格构式W形斜向腹筋,焊接时2个格构式腹筋的焊接点上下错开,形成格构单排配筋网(3);
d)将两片单排配筋网(3)焊接成T形,T形拐角处3根竖向钢筋进行多点焊;
e)在T形格构单排配筋网三肢的端部焊接步骤a)焊接成型的梯格状钢筋网(2),梯格状钢筋网(2)与T形的格构单排配筋网(3)的端部垂直,焊接点位于梯格状钢筋网(2)中的水平钢筋的中心处,形成T形单排配筋骨架;
f)将拉结钢筋(4)锚固于T形单排配筋骨架内,并与梯格状钢筋网(2)的水平钢筋焊接,拉结钢筋(4)沿柱高等间距布置;
g)支模板、浇筑混凝土(1)形成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T形截面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制时,在柱两端预留一段长度的梯格状钢筋网(2)和格构单排配筋网(3)以便与基础梁及框架梁锚固。
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及作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及作法,属于一种新型实用、造价低廉且适用于村镇住宅的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及作法。\n背景技术\n[0002] 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知、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历次发生都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地震多发期,仅2006年就发生了17次地震灾害,其中汶川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多达6451亿元,死伤人数达十余万。同时我国地震区域分布广阔,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且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由于经济原因,这些地区的房屋大多采用砌体承重结构,且大多数房屋未采用抗震构造措施,该类砌体建筑属脆性结构,抗震性能较差,遭遇较大地震时极易倒塌。目前国内的抗震技术研究,大多集中在高层、超高层及大跨结构方面,对村镇抗震研究较少,而历次地震灾害发生时,损失最惨重的往往就是广大的村镇地区,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就说明了这一点。\n[0003] 砖房的主要建筑材料为粘土砖,其主要来源就是耕地。我国耕地仅存1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由于粘土砖的烧制使耕地以每年数百万亩的速度减少。因此,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墙体材料革新,彻底废除粘土砖,代之以安全、环保、抗震的新型结构与材料。异形柱框架轻质墙结构,将柱子隐藏到墙体中,有效增加了建筑面积、改善了建筑的使用功能,使住宅结构的内部美观平整;围护结构采取轻质墙体,使结构自重减轻,地震作用小。因此,异形柱框架轻质墙结构已经成为取代砖混结构重要结构形式,当前已经是我国重点推广的节能住宅结构形式。\n[0004] 传统的异形柱框架轻质墙结构,多用于多层及小高层住宅结构,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法均比较复杂、工程造价也较高,不适宜用于村镇建筑结构体系中。因此,研究经济合理、群众能接受的异形柱框架轻质墙结构体系,解决村镇房屋整体性差、抗震能力薄弱、保温隔热性能差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好等优点的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及作法,以期解决村镇房屋整体性差、抗震能力薄弱、保温隔热性能差等问题。\n[0006]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n[0007] 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其由混凝土1、梯格状钢筋网2、格构单排配筋网3、拉结钢筋4构成,其特征在于:该T形柱钢筋骨架呈T形,三片格构单排配筋网3焊接成T形的三肢;梯格状钢筋网2焊接在T形格构单排配筋网三肢端部,且格构单排配筋网3的平面过梯格状钢筋网2的中轴线;所述梯格状钢筋网2由二根竖向钢筋和若干横向水平钢筋焊接成梯格状;所述格构单排配筋网3位于混凝土柱截面中心线上,由竖向钢筋和位于竖向钢筋之间的W形斜向腹筋构成,拉结钢筋4垂直焊接在梯格状钢筋网2的横向水平钢筋中心处,沿柱高方向等间距布置;这样,梯格状钢筋网2、格构单排配筋网3、拉结钢筋4通过焊接形成T形钢筋骨架。\n[0008] 柱截面为T形,位于纵横墙T形拐角处;T形柱的肢长:肢厚=2~4,肢厚取墙厚,肢长取300mm的整倍数。\n[0009] 混凝土1为普通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指在混凝土中掺有再生粗骨料,或掺有再生细骨料,或同时掺有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掺有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比例为0%~100%;当掺有的再生骨料比例为100%时,为全再生混凝土柱;当掺有再生骨料为0%时,为普通混凝土柱。\n[0010] 所述梯格状钢筋网2的钢筋等级采用HRB335级或HRB400级;竖向钢筋间距为墙肢厚减去两倍保护层厚度;横向水平钢筋直径为6~10mm,其竖向间距满足抗剪承载力的要求。\n[0011] 格构单排配筋网3中的钢筋等级采用HRB335级或HRB400级;斜向腹筋与竖向夹角倾角控制在30度或45度;竖向钢筋间距取为300mm。\n[0012] 拉结钢筋4为直径6mm的HPB235级钢筋,一端锚固于柱内,与梯格状钢筋网2的横向水平钢筋焊接,另一端伸入墙体与墙板或板砖拉结。\n[0013] 所述的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所述混凝土柱为预制柱或现浇柱,其制作顺序如下:\n[0014] a选取纵筋和水平筋,焊接成梯格状钢筋网2;\n[0015] b选取钢筋弯折成格构式W形斜向腹筋,弯折点间距离为300mm;\n[0016] c摆放3根竖向钢筋,竖向钢筋间距离取300mm,在竖向钢筋间焊接步骤b弯折成形的格构式W形斜向腹筋,焊接时2个格构式腹筋的焊接点上下错开,形成格构单排配筋网\n3;\n[0017] d将两片单排配筋网3焊接成T形,T形拐角处3根竖向钢筋进行多点焊;\n[0018] e在T形格构单排配筋网三肢的端部焊接步骤a焊接成型的梯格状钢筋网2,梯格状钢筋网2与T形的格构单排配筋网3的端部垂直,焊接点位于梯格状钢筋网2中的水平钢筋的中心处,形成T形单排配筋骨架;\n[0019] f将拉结钢筋4锚固于T形单排配筋骨架内,并与梯格状钢筋网2的水平钢筋焊接,拉结钢筋4沿柱高等间距布置;\n[0020] g支模板、浇筑混凝土1形成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n[0021] 在预制时,在柱两端预留一段长度的梯格状钢筋网2和格构单排配筋网3以便与基础梁及框架梁锚固。\n[0022] 本发明可以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单排配筋,施工简单,钢筋用量少;由焊接格构钢筋片构成配筋,适于工业化生产;采用格构配筋,斜腹筋抗剪好,可防止异形截面短柱脆性剪切破坏,提高柱抗震延性;柱截面端部用短筋与生态墙板或生态墙砖紧密结合,起到加强房屋整体性与提升整体抗震消能能力的目的。\n附图说明:\n[0023] 图1为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截面配筋图;\n[0024] 图2为梯格状普通钢筋网片构造图;\n[0025] 图3为格构单排配筋网构造图;\n[0026] 图4为T形钢筋骨架立体图;\n[0027] 图5为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立体图;\n[0028] 1-混凝土;2-梯格状钢筋网;3-格构单排钢筋网;4-拉结钢筋;\n具体实施方式:\n[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n[0030]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其由混凝土1、梯格状钢筋网2、格构单排配筋网3、拉结钢筋4构成,其特征在于:该T形柱钢筋骨架呈T形,三片格构单排配筋网3焊接成T形的三肢;梯格状钢筋网2焊接在T形格构单排配筋网三肢端部,且格构单排配筋网3的平面过梯格状钢筋网2的中轴线;所述梯格状钢筋网2由二根竖向钢筋和若干横向水平钢筋焊接成梯格状;所述格构单排配筋网3位于混凝土柱截面中心线上,由竖向钢筋和位于竖向钢筋之间的W形斜向腹筋构成,拉结钢筋4垂直焊接在梯格状钢筋网2的横向水平钢筋中心处,沿柱高方向等间距布置;这样,梯格状钢筋网2、格构单排配筋网3、拉结钢筋4通过焊接形成T形钢筋骨架。\n[0031] 柱截面为T形,位于纵横墙T形拐角处;T形柱的肢长:肢厚=2~4,肢厚取墙厚,肢长取300mm的整倍数。\n[0032] 混凝土1为普通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指在混凝土中掺有再生粗骨料,或掺有再生细骨料,或同时掺有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掺有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比例为0%~100%;当掺有的再生骨料比例为100%时,为全再生混凝土柱;当掺有再生骨料为0%时,为普通混凝土柱。\n[0033] 所述梯格状钢筋网2的钢筋等级采用HRB335级或HRB400级;竖向钢筋间距为墙肢厚减去两倍保护层厚度;横向水平钢筋直径为6~10mm,其竖向间距满足抗剪承载力的要求。\n[0034] 格构单排配筋网3中的钢筋等级采用HRB335级或HRB400级;斜向腹筋与竖向夹角倾角控制在30度或45度;竖向钢筋间距取为300mm。\n[0035] 拉结钢筋4为直径6mm的HPB235级钢筋,一端锚固于柱内,与梯格状钢筋网2的横向水平钢筋焊接,另一端伸入墙体与墙板或板砖拉结。\n[0036] 上述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其技术方案制作顺序如下:\n[0037] a)选取合适的纵筋和水平筋,焊接成梯格状普通钢筋网2;\n[0038] b)选取合适钢筋弯折成格构式腹筋,弯折点间距离为300mm;\n[0039] c)摆放3根竖向钢筋,竖向钢筋间距离取300mm,在竖向钢筋间焊接步骤2弯折成形的格构式腹筋,焊接时2个格构式腹筋的焊接点上下错开,形成格构单排配筋网3;\n[0040] d)将三片单排配筋网3焊接成T形,T形拐角处3根竖向钢筋进行多点焊;\n[0041] e)在T形格构单排配筋网两肢的端部焊接步骤1焊接成型的梯格状钢筋网2,梯格状钢筋网2与T形格构单排配筋网的端部垂直,焊接点位于梯格状钢筋网网2水平钢筋的中心处,形成T形单排配筋骨架;\n[0042] f)将拉结钢筋4锚固于T形单排配筋骨架内,并与梯格状钢筋网2的水平钢筋焊接,拉结钢筋4沿柱高等间距布置,其长度和间距符合建筑模数及相关构造要求;\n[0043] g)支模板、浇筑混凝土1(预制时,在柱两端预留一定长度梯格状钢筋网2和格构单排配筋网3,以便与基础梁及框架梁锚固)形成格构式单排配筋T形截面混凝土柱。\n[0044] 以上是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
法律信息
- 2018-12-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E04C 3/34
专利号: ZL 201110442483.7
申请日: 2011.12.26
授权公告日: 2013.11.27
- 2013-11-27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E04C 3/34
专利申请号: 201110442483.7
申请日: 2011.12.26
- 2012-06-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5-04-15
| | |
2
| | 暂无 |
2010-06-30
| | |
3
| | 暂无 |
2006-12-05
| | |
4
| | 暂无 |
2005-08-01
| | |
5
| | 暂无 |
2011-12-26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