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标网共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37个
一种外控可变行程压缩机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种外控可变行程压缩机的行程根据控制腔内压力而变化。该压缩机设有一个位于壳体中的阀室。该阀室设有用来装纳电子操作控制阀的开孔。该控制阀根据外部电信号来控制控制腔内的压力。一根电源线与该控制阀相连,该电源线与阀室的开孔接触。该阀室开孔由圆周壁包围。形成在该圆周壁上的无偏差表面由圆整该开孔的棱角而形成的圆整面和/或倒角该开孔的顶部而形成的倒角面组成,无偏差表面在部分或整个圆周壁上形成。由于该电源线是与所述无偏差面接触,所以能防止电线的疲劳损坏。
单头活塞式斜盘压缩机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种单头活塞式斜盘压缩机,其在使用斜盘基体上带有增进滑动性的镀层的斜盘时能防止镀层磨损从而表面出较高耐用性,其特征是斜盘包含一个用黑色材料制造的斜盘基体和一层为了增进和黑色材料的滑动性而至少在压力室一侧上形成的镀层以及其中至少一个滑瓦包含一个用比重较黑色材料小的一种铝基材料制成的滑瓦基体和一层为了增进滑动性而在滑瓦表面上形成的镀层。
喷射织机的纬纱储存装置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可将纬纱良好地卷绕在绕纱面上的导纱装置。在纬纱测长部(23)与储存卷筒(11)之间设置导纱装置(24)。导纱装置(24)由弯曲形成的心棒(25)、固定在心棒(25)上的滑动接触片(26)及包覆心棒(25)与滑动接触片(26)之间的台阶部(241、242)的管子(27、28)构成。心棒(25)的两端部用螺钉(29)拧紧在固定部(30)上固定住。心棒(25)在滚子(16、17)的圆周面与绕纱面(111)之间横穿过。滑动接触片(26)配设成:向环状绕纱面(111)的中心轴线(C)方向看,同送出滚(16)的圆周面与绕纱面(111)的共同接触平面(K)相斜交。
用于变容式压缩机的排量控制机构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安装在制冷回路内的压缩机中的排量控制机构。压缩机具有放气通道(27)和供气通道(28)。排量控制机构包含一第一控制阀(CV1)和一第二控制阀(CV2)。第一控制阀(CV1)包含一第一阀体(41)和一压力传感件(54)。第一阀体(41)调节供气通道(28)的开口大小。压力传感件(54)根据制冷回路内的压力运动。一压力检测区域(K)位于第一阀体(41)的下游。第二控制阀(CV2)包含一第二阀体(82)。第二阀体(82)调节放气通道(27)的开口大小。第二阀体(82)根据压力检测区域(K)的压力运动。当压力检测区域(K)的压力增大时,第二控制阀(CV2)减小放气通道(27)的开口大小。这样,就使压缩机以快速制冷性能启动。
用于变容式压缩机的控制阀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变容式压缩机的控制阀。该压缩机具有一个曲柄腔(5)、一个排出压力区和一个供给通道(27、28)。供给通道(28)连通曲柄腔(5)和排出压力区。该控制阀位于该供给通道(28)中。该控制阀具有一个阀件(41)。该阀件(41)根据排出压力调整控制通道(28)的开口尺寸。阀件(41)处于供给通道(28)的压力中。阀件(41)根据排出压力移动,使得排量变化来抵销排出压力的变化。阀件(41)相应于排量增加时移动的方向与供给通道(28)中的压力增加时阀件(41)移动时的方向相同。
精纺机的锭子制动器
外观设计有效专利摘要:暂无
可变排量压缩机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种可变排量压缩机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吸气室(31)的壳体。一个曲轴室(15)限定在壳体中。一个阀板组件(14)设置在壳体中。一个驱动轴(16)支承在壳体中。一个径向轴承(19)设置在壳体中。一个安装孔(18)容纳驱动轴(16)的后端及径向轴承(19)。安装孔(18)连接到一个容纳腔(40)。一个通道(41)连接容纳腔(40)和吸气室(31)。一个限制元件(39)设置在容纳腔(40)中。限制元件(39)限制驱动轴(16)的轴向运动并将容纳腔(40)分为第一区域(B)和第二区域(A)。一个间隙(Δ)形成在限制元件(39)和阀板组件(14)之间。当曲轴室(15)的压力迅速增加时,该间隙(Δ)消失。
压缩机的气流结构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排出通道27包括锥形的第一直径增加部分28和锥形的第二直径增加部分29。第一直径增加部分28和第二直径增加部分29的横截面积从排出通道27的上游到下游是增加的。第二直径增加部分29的截面积的增加比率设计成大于第一直径增加部分的增加比率。第二直径增加部分29与第一直径增加部分28连接。第一直径增加部分的最大截面积等于第二直径增加部分的最小截面积。
空调装置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处于制冷环路中的可变排量压缩机内装有控制阀(CV)。控制阀可使制冷环路中的第一和第二压力监测点(P1,P2)的压力差趋于预定的目标值。第一压力监测点(P1)位于压缩机内的排气室(22)中。第二压力监测点(P2)位于从排气室(22)延伸的供气管(36)中。排气室(22)的制冷剂静压经第一压力监测点(P1)引入控制阀。供气管(36)中包括静压和动压的压力经第二压力监测点(P2)引入控制阀中。压缩机排量避免了蒸发器(33)热负荷的影响,得到可靠的控制。
叉车
外观设计有效专利摘要:省略仰视图。
压缩机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耳板11紧固到旋转支撑在壳体中的传动轴7上,从而与传动轴一起转动,旋转斜盘12通过一铰接机构可运行地连接到耳板上,以便与耳板一起旋转,并改变相对于传动轴7的角度。安装在缸筒1a中以往复运动的活塞17可运行地连接到旋转斜盘12上,因此不仅能随着传动轴7的旋转吸入和排出致冷剂,而且能够通过改变旋转斜盘12的角度改变活塞的冲程。前径向轴承9B设置在耳板11的凸起部分11A的外圆周上,偏压旋转斜盘12的盘簧16安装在形成在耳板11后侧的弹簧接收部分11C。
用于变量压缩机的铰接装置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通过改变凸轮盘(19)的倾斜度而改变活塞(23)的行程,从而改变压缩机的排气量。一个铰接装置位于一旋转支承件(17)和凸轮盘(19)之间。该铰接装置包括一个导销(38),该导销将旋转支承件(17)的旋转运动传递给凸轮盘(19),并使得凸轮盘倾斜。至少导销(38)的一部分是中空的。
压缩机活塞和生产压缩机活塞的方法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种中空活塞,有一个承受压缩机气缸孔内压力的端壁。一个加强突起部形成在端壁的内端面上。突起部的轮廓从径向外部向径向内部,先靠近外端面,然后从外端面离开。因此,活塞轻、强度又好。
压缩机活塞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个空心活塞,其具有一个用于承受压缩机的缸孔的压力的端壁。若干加强筋形成在端壁的内端面上。这些加强筋从活塞的轴线沿径向伸出。因此,活塞既轻又结实。
变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种于车辆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变量压缩机中使用的控制阀,一阀体43响应阀腔46的位置调节供气通道28的开口量。压力感应件54根据两个压力检测点P1、P2之间的压差(PdH-PdL)移动,压力检测点P1、P2位于外部制冷回路。压力感应件54的移动影响阀体43的位置,于是改变压缩机排量,使压差(PdH-PdL)的幅度减小。螺线管60改变施加在阀体43上的力,于是改变设定压差,设定压差是作为利用压力感应件54改变阀体43位置的参考量。特别是压力感应件54独立于阀体43而单独形成,以有选择地与阀体43分开或接合,当压力感应件54根据第一和第二压力腔之间的压差移动时,压力感应件的移动影响阀体的位置,从而压缩机排量改变,以减少第一和第二压力腔之间的压差幅度,以提高压缩机排量改变的响应性和控制性。
用于压缩机的旋转斜盘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斜盘。斜盘接触活塞头一侧滑靴的那一面被涂敷了双层。第一涂层由铝材料形成,第二涂层由固体润滑剂形成。斜盘上接触裙部侧滑靴的那一面具有由固体润滑剂形成的单涂层结构。因此,该斜盘在其两侧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具有足够耐磨损性的目的。
加工压气机活塞座的方法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种加工具有大致半球形凹座的压气机活塞座的方法。通过沿圆环形移动一切削元件,同时使该切削元件相对于活塞转动来加工垂直于该活塞轴线延伸的活塞表面,以形成一圆环形切削部。通过朝该表面方向移动该同一切削元件,同时使该切削元件和活塞相对转动来进一步加工该表面,从而在该表面内形成一半球形凹座。该首先形成的圆环形切削部成为该半球形凹座周边上的一圆环形倒角部。这样,用普通的切削工具在凹座周边上形成圆环形倒角部。
部分弹簧缓冲室位于后壳体的压缩机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对压缩机的弹簧缓冲室的设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压缩机包括主轴(16),带有支撑主轴前侧的轴孔的前壳体(11),气缸体(12),有位于前壳体的后侧并支撑主轴后侧的轴孔和位于轴孔外圆周面的汽缸;具有位于汽缸体后侧并可与汽缸内部连通的吸气室和排气室的后壳体(13);和从后侧向前侧偏压主轴的螺旋弹簧(32)。其中后壳体包括限定放置螺旋弹簧的弹簧缓冲室至少一部分的凹进部(13c)或固定部分。
用于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活塞空心头部的形成方法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一种形成用于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活塞(14)的空心头部(72)的方法,包含步骤:将一封闭部件(154,310)固定到一至少在两端的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部件(158,200,300)上,从而封闭该中空圆柱形部件的开口端,且给该封闭部件和该中空圆柱形部件的焊接表面施加一个焊接能束,该焊接表面互相邻近或接触,从而该封闭部件和该中空圆柱形部件在焊接表面处互相连接,其特征在于焊接能束沿与焊接表面相交的方向照射在封闭部件和中空圆柱形部件的焊接表面上。
压缩机的空心活塞
发明专利无效专利摘要:活塞的空心头部包括有底的柱形部分和封闭该有底的柱体部分的开口的帽体。该帽体成有底的柱体形状,包括底壁、柱形的大直径部分和柱形的小直径部分。该小直径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与该有底的柱形部分的柱体部分的内圆周表面配合,这样,端面彼此接触,然后通过焊接使这两端面彼此连接。帽体的长度,即从帽体的顶表面到其端面的轴向距离大于该底壁的厚度,这样,该焊接部分远离底壁与该大直径部分之间的交界部分。
*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仅供参考,专利服务由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