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标网共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452个
胺基功能化多硅氧烷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锂电池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式Ⅰ所示的胺基功能化多硅氧烷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锂电池;Ⅰn=1~4的整数,R1选自C1‑C5烷基、烷氧基中的任一种;R2、R3和R4选自烷基、烷氧基、‑(CH2)3(OCH2CH2)xN(CH3)2,其中x=1‑3,且R2、R3和R4必须有一个基团选自‑(CH2)3(OCH2CH2)xN(CH3)2。
一种开采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系统及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采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垂直井,其包括套管,套管用于贯穿海水层和水合物藏上覆盖层,并下穿至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套管位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区段设置有射孔通道;水平井和套管的底端相连;生产管柱设置在套管内并下深至水平井内;生产管柱的底部设置有气水收集进口;注热水管设置在生产管柱内,生产管柱和注热水管之间形成的环空区域用以进行抽气抽水降压作业;注热水管的底部设置有热水注入口;气囊设置在水平井内,与注热水管的热水注入口相连。本发明方案提供的大尺寸垂直井+水平井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结构扩大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半径,增加了水合物分解开采面积。
一种基于环状乙烯基共聚物的复合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及其应用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状乙烯基共聚物的复合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及其应用。一种环状乙烯基共聚物,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重均分子量Mw为5000~20000g/mol,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0~4.0,n:m=1:1~10:1。本发明提出的复合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具有水溶性好,性能优良,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过程可控。
一种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质水解液中产物分离中的应用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质水解液中产物分离中的应用。该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分散剂、亚甲基蓝混合加热至分散剂溶解得到水相,水相中加入由氯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过氧化苯甲酰和致孔剂组成的油相,开启机械搅拌,缓慢升温至80℃~95℃,反应6~12h后,固液分离,乙醇、水交替洗涤得到固体产物,去除杂质,得到氯甲基交联聚苯乙烯微球;(2)将氯甲基交联聚苯乙烯微球溶胀在1,2‑二氯乙烷中,固液比1:3~1:8,加入催化剂,体系温度为40℃‑48℃下保持1.5‑2.5h,然后升温至60℃~80℃保温反应3~9h后,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为超高交联吸附树脂。本发明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应用在分离生物质水解液中糠醛,效果良好。
一种数据中心双蓄双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双蓄双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涉及数据中心节能供冷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连接有一级换热器的水循环单元、连接有二级换热器的制冷剂循环单元,以及送风装置,其中,来自数据中心的机房的回风依次经过所述一级换热器、所述二级换热器和所述送风装置,所述水循环单元的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进入所述一级换热器进行换热从而带走热量,所述制冷剂循环单元的制冷剂在循环泵的驱动下进入所述二级换热器进行换热从而带走热量。本发明具有自然冷源和机械冷源联合蓄冷供冷,实现对自然冷源和机械冷源的高效协同利用过程,能大幅提升自然冷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制冷能效,实现数据中心低能耗、低成本运行。
一种焦油净化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油净化处理的方法及系统,涉及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净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携带着焦油和水蒸气的冷燃气进入吸收床与吸附剂充分混合反应,燃气中的焦油和水分被吸附剂吸附后变成洁净冷燃气;携带焦油水的吸附剂进入分离床,在高温空气下释放焦油和水分、完成再生,携带焦油水的高温空气进入气化炉参与气化反应,回收焦油能量;再生吸附剂进入冷却床与冷空气充分混合换热后回到吸收床,冷空气先后与再生吸附剂和高温燃气换热、变成高温空气进入分离床;高温燃气与空气换热后降温、变成冷燃气进入吸收床,完成循环。本发明在脱除焦油的同时,避免了焦油废水处理难题,回收了焦油能量,简单有效,节能环保。
一种蓄热式可燃固废气化处置系统及CO2富集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式可燃固废气化处置系统及CO2富集方法,涉及固废资源化处理领域,该系统包括热解炉、燃烧室、两组化学蓄热床、CO2储气罐、热解气换热管道、导热介质循环管道以及各组换向阀门。热解炉热解有机固体废弃物所产生的高温热解气作为热源,利用化学蓄热床进行蓄热;蓄热后的低温热解气进入另一组化学蓄热床进行放热反应,产生的热能通过循环管道对热解炉反馈控温;随后热解气通入热解炉的燃烧室进行燃烧,实现循环利用,燃烧后的尾气进入蓄热床进行反应吸收。蓄热过程所产生的高浓度CO2及水蒸气混合物进入CO2储气罐冷凝富集。本发明可以实现能量自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次污染物排放。
一种污泥梯级深度干化制颗粒燃料的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梯级深度干化制颗粒燃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微生物调理剂加入污泥中进行一次调质,再使用有机絮凝剂溶液加入到污泥中进行二次调质使污泥颗粒絮凝并聚沉,获得絮凝态污泥;(2)依次利用压滤、热压榨、真空抽湿直接对步骤(1)调质后的絮凝态污泥进行深度干化,经过三步梯级脱水,获得深度干化污泥;(3)步骤(2)得到的深度干化污泥通过破碎、混合、搅拌均匀后,进行挤压造粒,经筛分后获得成型污泥颗粒燃料。本发明在实现污泥深度脱水的情况下,通过造粒技术获得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低污染性的颗粒燃料,该方法高效节能且能实现污泥高效资源化利用。
一种市政污泥能源化利用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污泥能源化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污泥预处理将市政污泥经过药剂调理后泵入板框机中,顺序经过热压、真空负压和吹扫过程进行梯级干化,使污泥脱水干化至含水率30%~40%;(2)污泥造粒从板框机出来的污泥经过破碎得到污泥颗粒,污泥颗粒经过抽湿、风冷处理后含水率降至25%以下;(3)污泥气化污泥颗粒进行气化处理,气化后产生的粗燃气经过除尘、除焦油后获得清洁燃气,且气化渣残碳率小于4%。本发明通过污泥梯级脱水干化及气化技术实现市政污泥的高效无害化、减量化与能源化利用。
一种烟气发生器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发生器,包括呈筒状结构造型的发生器本体,发生器本体的圆筒侧设有第一进料通道,发生器本体平面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料通道和烟气出口;发生器本体内设有与其共轴线设置的隔热内衬,隔热内衬沿圆筒的轴向设置且呈圆筒状构造,隔热内衬将发生器本体内部分为位于内衬内部的炉膛和位于内衬外部的散热吸收涵道;散热吸收涵道一端与第一进料通道连通,其另一端与炉膛连通;第二进料通道、烟气出口分别与炉膛两端连通。本装置有效吸收炉膛散热同时降低炉外壁温度;实现超焓稳定强化燃烧、气液燃料主动冷却吸热和氧化剂预热降低炉膛外壁温度;提供温度、烟气成分、流量可调的的高品质烟气。
一种污泥厨余垃圾水热生物炭与氧化钙共热解固定重金属的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厨余垃圾水热生物炭与氧化钙共热解固定重金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厨余垃圾预处理得到均匀的固体废弃物粉末,固体废弃物粉末与去离子水以质量比1:3~5混合放置于反应容器中230℃~270℃炭化0.5~1.5h,洗涤烘干后得到水热生物炭;S2、将污泥、CaO和步骤S1得到的水热生物炭混合均匀,并于550℃~750℃惰性氛围下共热解0.5~1.5h,得到共热解生物炭。本发明利用水热炭化和共热解反应,显著降低了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和生态毒性,实现了危废污泥的无害化处置以及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一种抗生素菌渣与污泥共热解协同固氮及重金属的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生素菌渣与污泥共热解协同固氮及重金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抗生素菌渣与污泥按质量比1:1~10进行混合,在450℃~750℃惰性气氛下进行共热解,共热解的保温时间为20~60min,得到固态生物炭。本发明同时对两种危险废弃物进行协同处置,实现了营养元素的保留以及有害元素生物利用度的降低。热解过程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气体的释放,生物炭表面形成明显的孔结构,能够有效对重金属实现固定。同时,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很能够改变热解产物的分布,促进重金属稳定态迁移和氮元素的固定。
自供能产甲烷菌群培养及沼气工程菌剂补给车及培养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自供能产甲烷菌群培养及沼气工程菌剂补给车及培养方法,涉及废弃物生物处理和清洁能源供能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补给车包括车厢以及设置于车厢内的厌氧生物反应器、调配罐、暂存罐及燃气发电设备,厌氧生物反应器用于产甲烷菌群的富集培养;调配罐与厌氧生物反应器连接,调配罐用于为厌氧生物反应器内反应提供所需要的培养基;暂存罐与厌氧生物反应器连接,暂存罐用于暂时存储厌氧生物反应器内反应生成的部分生物强化菌剂;燃气发电设备与厌氧生物反应器连接,燃气发电设备利用厌氧生物反应器内反应产生的生物燃气进行发电。本发明通过富集培养产甲烷菌群得到生物强化菌剂,并投加到沼气工程中,可以提高厌氧发酵系统的产气。
一种自供能移动式卫生间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能可移动卫生间,包括可车载移动的箱体,还包括设置在箱体中的排泄物收集传送模块、厌氧生物处理模块、甲烷发电模块和储能供电模块;排泄物经所述排泄物收集传送模块进入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模块进行生物降解,降解产生的甲烷进入甲烷发电模块发电,产生的电能送入所述储能供电模块。本发明可以就地处理移动人群中的排泄物和生活垃圾,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获取清洁能源和资源。
一种自供能船舶废弃物处理系统及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能船舶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进料模块、厌氧生物处理模块、沼气发电模块、固液分离模块、气化处理模块和储能供电模块;所述预处理进料模块用于对有机废弃物进行预处理,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模块用于对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降解以制取沼气;所述沼气发电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沼气发电,所述固液分离模块用于对完成厌氧发酵的剩余物进行固液分离;所述气化处理模块用于对固液分离产生的固渣进行焚烧处理;所述储能供电模块用于存储电能并供电。本发明解决了以往船舶垃圾处理困难及废弃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消除环境污染的同时获取清洁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一种模块式好氧堆肥单元和装置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好氧堆肥单元和装置,涉及畜禽养殖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及机械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好氧堆肥单元包括壳体、转动主轴和若干桨叶,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气管、进料口和出料口;转动主轴贯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轴心,所述转动主轴内设有内部气体管道;若干桨叶连接在所述转动主轴上,所述桨叶设有内部气体管道且其下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其中,所述进气管、所述转动主轴的内部气体管道和所述桨叶的内部气体管道依次连通。本发明采用模块式好氧堆肥方法,有机固废发酵过程以堆叠方式运行,可以使单层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堆积高度大大降低,从而缓解了底层有机固废被压实结块导致通风不畅的问题。
一种好氧堆肥装置的装配式桨叶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堆肥装置的装配式桨叶,涉及畜禽养殖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及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其包括主轴和若干个一端连接在所述主轴上的桨叶,所述桨叶沿所述主轴的轴向和周向间隔安装有若干个,所述桨叶的下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桨叶螺纹孔。本发明采用模块化桨叶装配方法,使现场安装与维护人员的施工和管理更加便捷。针对传统罐体发酵技术应用过程曝气孔容易被物料堵塞的问题,本发明也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气孔清理或曝气头的更换。另外,通过扩展曝气头的方法,可以提高好氧堆肥装置的翻堆效率;还可以根据有机固体废弃物在不同发酵阶段的特性,设置不同的搅拌与曝气方式,从而避免过度搅拌或曝气,进而降低设备总体运行能耗。
一种分离式主轴的好氧发酵罐及运行控制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式主轴的好氧发酵罐及运行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好氧发酵罐包括外壳、转动主轴、若干桨叶和支撑底座,所述外壳设有进料斗和出料器;转动主轴贯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轴心,所述转动主轴包括可控分离或组合的上主轴和下主轴,所述上主轴和所述下主轴通过离合器连接;若干桨叶连接所述转动主轴,所述桨叶设有内部气体管道且其下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支撑底座设置于所述外壳之下,所述支撑底座内设有用于为所述发酵罐提供液压动力与压缩空气的动力设备。本发明采用上主轴与下主轴可有机分离的方法,实现一种装置两种工位运行模式,减少因对下层物料过度搅拌而造成的桨叶机械损耗及能耗过大问题。
一种用于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非对称双重移相控制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非对称双重移相控制方法,所述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包括原边全桥电路、副边全桥电路;所述原、副边全桥电路分别由四个开关管组成,分别为Q1~Q4和Qa~Qd,电路结构均为全桥;所述方法包括原边全桥电路和副边全桥电路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占空比不全为0.5,部分开关管接收非对称的驱动信号,通过全桥内移相比D1和原副边全桥间的外移相比D2两个变量,实现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功率的传输的方向与大小的控制。本发明通过双有源桥变换器的非对称双重移相控制方法,在DAB变换器的电路元件和外部条件相同时,与传统双重移相控制方法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在电流应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升变换器传输的功率。
一种载氧体及其在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化学链气化中的应用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氧体及其在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化学链气化中的应用。一种载氧体,所述的载氧体由NiO和Ca2Fe2O5组成,Ca2Fe2O5为活性基底,NiO负载在Ca2Fe2O5之上。将载氧体粉料与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粉料以质量比0.5~1.5的比例均匀混合加入反应器,在750℃~850℃温度下,同时加入0~4.8倍质量于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的水蒸气进行气化反应,结束后,将载氧体粉料于相同温度下在有氧环境下煅烧再生,完成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的化学链气化过程。本发明提出的载氧体应用于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的化学链气化,拓宽了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实现了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的低能、低污利用。
*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仅供参考,专利服务由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提供